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行业分类

请选择

 

请选择

关键词搜索

全部

主编推荐

近期要闻

海外来风

百年匠心,模具传奇: HASCO引领行业创新与卓越

百年匠心,模具传奇: HASCO引领行业创新与卓越

HASCO百年传奇揭秘!从1924年创立至今,凭借标准化模具配件和尖端数字化技术,成为全球模具行业的标杆。全新仓储中心落地昆山,交期优化10倍,助力中国高端制造腾飞。

塑料橡胶塑料加工设备 模具封面故事

2025-03-05 国际塑料商情

从废品到宝藏 ——食品接触级再生塑料的绿色征途

从废品到宝藏 ——食品接触级再生塑料的绿色征途

食品接触级再生塑料(FCRP)正掀起塑料行业的绿色革命!通过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改性技术,废弃塑料华丽转身为食品级包装材料。

塑料橡胶塑料回收 循环经济包装

2025-03-05 国际塑料商情

特别报道|欧盟PPWR正式生效,将如何重塑塑料产业链?

特别报道|欧盟PPWR正式生效,将如何重塑塑料产业链?

欧盟PPWR法规正式生效!2030年塑料包装需含再生材料,2040年全面实现可重复使用或可回收。企业需重新设计包装以符合标准,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塑料橡胶塑料回收 循环经济包装

2025-03-05 国际塑料商情

PCHi2025专访:埃肯有机硅产品革新功效肤感双重体验,“工业万金油”如何赋能美妆洗护?

PCHi2025专访:埃肯有机硅产品革新功效肤感双重体验,“工业万金油”如何赋能美妆洗护?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 护发美发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

2025-03-05 happi China

巧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实现微型注塑模具的快速成型

巧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实现微型注塑模具的快速成型

通过将高精度2PP µ-3D打印和微注塑成型结合在单一工艺链中,NanoVoxel公司成功将高精度微型部件的制造时间缩短至两周。这些微制造方法的集成可实现快速成型并为各个行业的工程设计开辟新的可能性。

塑料橡胶塑料加工设备 技术前沿模具

2025-03-05 国际塑料商情

PCHi2025专访:巴斯夫深入绿色科技、AI创新与对华布局,看好2025年市场增长

PCHi2025专访:巴斯夫深入绿色科技、AI创新与对华布局,看好2025年市场增长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 人物专访/对话展会报道

2025-03-04 happi China

PCHi2025专访:广州百好博创新纳米精华水技术引领活性物应用新方向

PCHi2025专访:广州百好博创新纳米精华水技术引领活性物应用新方向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 药物递送展会报道

2025-03-04 happi China

PCHi2025专访:阿泽雷斯以“场景化”配方应对市场细分趋势

PCHi2025专访:阿泽雷斯以“场景化”配方应对市场细分趋势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 配方 展会报道

2025-03-04 happi China

PCHi2025专访:仙婷创新实验室推出「长寿之美」协同护理解决方案

PCHi2025专访:仙婷创新实验室推出「长寿之美」协同护理解决方案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 应用及案例展会报道

2025-03-04 happi China

强制配储落幕,新型储能何去何从?

强制配储落幕,新型储能何去何从?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可再生能源储能 产业动态

2025-03-04 中国能源报

大陆集团进一步提升利润,并将在 2025 年推动公司重组

大陆集团进一步提升利润,并将在 2025 年推动公司重组

集团销售额为 397 亿欧元(2023 年:414 亿欧元,下降4.1%);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 27 亿欧元(2023 年:25 亿欧元,增长6.6%);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为 6.8%(2023 年:6.1%);净利润为 12 亿欧元(2023 年:12 亿欧元,增长1.0%);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 10.5 亿欧元(2023 年:13 亿欧元,下降 18.6%)。

汽车制造整车及零部件 产业动态

2025-03-04 大陆集团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储充一体化渐成趋势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储充一体化渐成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可以通过多能互补与能源双向互动,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电网承载力的矛盾。随着此类项目不断提速,未来“充电站”将不仅是能源消费终端,更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节点,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提供创新范本。

可再生能源储能 产业动态

2025-03-04 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