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1场大会,洞悉智能制造未来发展先机 | 第四届全球智能工厂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荣格 发布时间:2020-09-27 941
工业金属加工金属加工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模具及冲模焊接设备及工具其他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测量及控制系统汽车制造整车及零部件自动驾驶&车联网金属成型机床机加工总装与装配工程材料与轻量化塑料加工设备橡胶加工设备及零件工厂管理其他工业激光激光设备零部件光学材料与元件其他智能制造其他运动控制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传动工业互联智能仓储物流仪器仪表智能加工设备泵与过滤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整机核心部件电子芯片电子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IP类软件)
收藏
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智能工厂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办,来自德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的近三百位专家和智能工厂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智能工厂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办,来自德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的近三百位专家和智能工厂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全球智能工厂会议组委会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荣格工业传媒协办。会议得到了意大利商会、中国德国商会等的大力支持。活动旨在为包括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内的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工厂建设赋能。


图 | 松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福升先生


会议伊始,松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福升先生在致辞中说道,松江是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主战场,也是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基地。2016年5月以来,松江率先启动G60科创走廊的建设,聚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六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今年以来,面对境外疫情蔓延,全球市场萎缩的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松江区完成了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实现了2,081亿元,实现逆势增长。各位企业家成立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有望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刘福升在致辞最后也欢迎各位企业家和优秀人才能够更多地走进松江,了解、认识、喜欢松江,能够尽情地领略松江这个城市的温度,充分感受松江发展的速度和热度。


图 | 意大利商会会长保罗·巴颂尼先生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


受疫情影响,意大利商会会长保罗·巴颂尼先生(Paolo Bazzoni)未能到场出席此次峰会,在视频致辞中,他表示,提起意大利,人们可能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意大利的奢饰品、美食等等,但不可忽视的是,意大利是欧洲第二大机械制造国家,在意大利对华出口的产品中,50%是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以及自动化设备。而在松江有很多意大利企业,这些企业为松江区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意大利商会将持续推动更多的投资落地松江。


图 | 中国德国商会总经理温歌乐博士


中国德国商会总经理温歌乐博士(Sigrid Winkler)在随后的致辞中说,新冠肺炎疫情下,智能工厂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智能工厂意味着,即使面对必要的社交隔离,工厂依然能够正常的生产。中国是推动”智能制造”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这从以下几组数据中就可窥见一斑:中国对于物联网的投资占全球的24%,中国和美国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的75%。中国的智能工厂建设正在加速。“而德国在工业4.0方面有着非常多的先进技术可供中国企业借鉴,合作和全球化将是两国之间交流的主题词。”


图 | 松江区经委主任、投促中心主任陈容女士


松江区经委主任、投促中心主任陈容女士随后向参会企业推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投资环境及对松江的“6+X”产业规划进行了深度解读。


在重磅嘉宾的致辞过后,围绕“智能工厂”未来发展的精彩主题演讲正式开始。



来自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董挺先生在其《数字化转型下的智能工厂建设实践及标准化要点》的演讲中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从国际看,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新工业法国战略”,日本智能社会5.0等等,都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战略。


从国内看,我国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少优势。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新模式探索、智能装备的应用、工艺的改进、知识的数字化及传递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就成为了我们推动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015年以来,为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我国正式提出了“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并将智能制造标准化列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项目、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生态培育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船舶总装、印刷、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已发布;石油化工行业、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正在征求意见。最后,董挺先生还介绍了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分场景落地的情况。



什么是制造业的未来?来自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技术维护总经理兼业务信息安全官郭东栋先生在他《智能制造在北京奔驰的实践与应用》的演讲一开始就向在座的参会嘉宾提出了这个问题。据他介绍,借助智能化,北京奔驰在产量的提升上获得了大跃进,“我们的第一个100万辆生产,耗时10年,第二个100万辆则花费了3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22个月!“


北京奔驰目前在北京的义庄及顺义区分别设有生产基地,对于制造业未来的思考表现在企业向数字化、柔性化、绿色的转型发展上。首先,数字化应该是覆盖全产业流程的,包括采购、物流、生产规划系统、质量检测、维护系统等等,而单就技术维护而言,其职责逐渐由原先的紧急性维修、修正性维修转变为预测性维修。随后,他还着重介绍了北京奔驰在冲压车间主部件的预测性维护、工业机器人失效预测及换油预测等案例,分享了北京奔驰开发的SAP Maintence APP。



作为业界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构想是构筑沟通产销的数字工业构筑新生态。来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数字产业发展部数字工业业务总监朱金童先生在他的《数字工业新趋势》的演讲中说道:“阿里云的工业数字化蓝图以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云安全等为基础,结合三中台和一大脑:一大脑是指工业大脑,即企业的智慧决策中心;三中台分别指数据中台(数据模型)、AI中台(算法模型)、业务中台(业务模型)。”就具体应用而言,阿里云已发布智能研发、产业协同、一体化营销、企业增值服务等平台。




数字化已成为驱动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并快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来自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产品与战略咨询首席/大中华区副总裁戚锋博士在其《西门子工业数字化助力新经济未来》的分享中,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未来西门子的4个核心研发领域: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大飞机制造;半导体电子制造自动化及工业增材制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西门子的数字设计和仿真平台助力恒大汽车迅速地下线,也为天目湖动力电池制造创新中心搭建了数字化的平台。在工业增材制造领域,西门子的生产软件和MES系统能够通过数字主线实现互通,通过数字双胞胎驱动整个过程。目前西门子已成功将增材制造技术用于商业燃气轮机等形状复杂的零件。



以产品个性化为中心的消费升级需求,对工业生产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肖善鹏先生在《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智造”》的报告中认为,5G+工业互联网能解决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的难题。5G与工业PON、MEC(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等结合,降低工业场景协议转换和设备接入难度,提升了工业互联网异构数据接入能力;TSN、SLA等能够提供端到端接近100%的高可靠性通信保障,满足了工业大数据无线传输需求和工业领域大量即时处理需求。针对生产柔性化、生产环境数字化、生产要素网络化、生产流程智能化的需要,中国移动提出了”1+1+1+1+N”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即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工业数据分析和工业智能能力,聚集能耗监控、预测运维、产品良率、资产优化、虚拟仿真等新型工业APP,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1张工业网络,5G URLLC+mMTC支持产线工业控制、信息采集、先进人机交互等应用需求,助力柔性制造;1类边缘计算服务,边缘云,满足生产现场的实时优化和反馈控制应用需求,支持视觉检测、参数自适应、AGV智能调度等高实时性场景;1类工业数据采购网关,工控设备5G智能化改造,打破工业数据采集难、工业协议兼容性的壁垒,实现数据向云端平台集成。



前富士康科技集团5G研究所(富华科精密)首席营销官荣乐天博士在其《新基建,新赛道:5G + 边缘计算赋能工业互联网》的报告中提到,5G和移动互联网作为2个新基建将推动多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他分享了国内在工业互联网版块自2015年以来的一些变化。"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今天的工业网络连接主要以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为主,无线链接的方式在工业互联网中还是占小比率。“而随着像AGV移动智能小车等智能产物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也会刺激更多新型无线连接技术的诞生。”他还尤其提到了AGV“导航”方式的变革进展——从电磁感、二维码、再到激光、中控系统的导航,下一个会是?


荣乐天博士随后还分享Capgemini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个调研结果——800多家工业制造业参与了“5G in industrial operations"的调研,结果显示,5G将位列云计算之后,排名第二,被制造业视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



随后,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何小二先生分享了《先进质量检测技术驱动智能制造》的报告。“随着工业4.0的到来,意味着包括工业测量在内的一众制造业模式都需要随之变化。生产趋势将在资源效率、灵活性、全球化、新工艺等多方面有所改变。”据他介绍,工业测量则面临着需要更快速、更准确、更可靠、更灵活、更整体化的挑战。


这于蔡司而言,可能亦是机遇。一方面由于蔡司在测量版块的全面布局——目前蔡司的解决方案链覆盖行业多环节质量检测。从材质实验、产品设计及研发、产线及车间生产、原型及首件抽样,再到量产、过程监控,一应俱全。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全面的解决方案。何小二尤其强调引领质量解决方案变革需要关注三大应用场景——精密实验室(智能物流);智慧质量系统(企业信息化);生产车间(智能制造,闭环反馈及在线测量)。他随后还以模具的智能生产为例,呼吁大家要打破加工与检测信息孤岛。



“机器出现故障,如何及时响应?操作工人遇到问题时,如何立刻给予支持?——解决这些问题,上一套生产管理系统可行吗?”伟马快德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邓敬之先生在《精益生产之路,伟马与您同行》的分享中也接连发问。这一切可以从一个信号塔灯说起,从模块化的信号塔灯到云平台方案,这些在现有生产及未来制造中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错过任何的紧急情况,其实并不难”。随后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伟马快德SmartMONITOR精益生产系统。



作为先进制造系统及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领域先驱企业,柯马一直以来在开展数字化的进程中都不遗余力。本次会议上,公司动力总成事业部工程部总监王骏武先生就带来了《柯马In.Grid自动化系统集成之“触”网 – 制造与智能的融合》的精彩报告。“几乎我们所有的企业都会卷入一场数字化的进程中。”他提到,自动化&运输、航天&国防、高科技电子、工业机械等将是未来数字化市场增长最快的几大版块。


同时需要了解数字化目前已有的九大重要应用场景——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OEE(整体设备效率)优化、远程维护、强化客户关系 、优化最终客户的售后流程、数据驱动质量管理、数字双胞胎、其他。“其中,柯马关注于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OEE(整体设备效率)优化——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客户优化生产。”他随后具体介绍了柯马In.Grid自动化系统的一些应用实例。



前身为斯凯孚(SKF)线性运动技术事业部的伊维莱(Ewellix)如今成为一家专注于线性运动和驱动解决方案的全球制造商和创新企业,为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移动机械等行业应用提供工程型产品和解决方案。伊维莱中国新业务发展及应用技术主管李灏先生为现场的观众介绍了伊维莱的产品及典型应用,并介绍了其在医疗行业、工业自动化、移动机械、工业分销领域的一些具体的应用。



“我们创造于人,服务于人,智能可靠应用”。有着120多年悠久历史的KUKA,是以机器人、产线为依托来提供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首套自动焊接系统,也为大众汽车提供了首条点焊焊装线。2017年美的入主KUKA,成为公司目前最大的股东。KUKA焊接行业经理陆洪先生在分享中介绍,KUKA目前在中国的业务涉及多个行业——汽车、电子、焊接、装备自动化以及医疗。


以汽车为例,KUKA的一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为汽车OEM、零部件生产厂家提供配套服务。除此外,KUKA的焊装解决方案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工程、船舶、包括钢结构等。“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KUKA也有自己的理解“,陆洪介绍道,“我们最基础的是工业自动化这块,以机器人、立体仓库、AGV来作为一个起点”。他随后总结了工业机器人目前在行业中的使用痛点:使用门槛较高(基于前端设备,基于产品一致性的要求以及推崇自动化需要匹配的工艺设备);其二,产线调整较为困难,其三,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高,最后,维修不便。



会议的最后,来自上海大制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增长官姚奇先生在演讲中强调了高质量工业大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基于毫秒级采样频率的工业大数据相关技术将使制造工厂进行工程和管理上的再优化成为可能。相比过去我们注重结果信息的及时传达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整个制造流程中各维度的过程数据,并利用创新技术持续、不间断地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效率损失保持警惕与具备及时干预的能力。


同时,也值得我们关切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边缘侧寻找合适的产品,希望能集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边缘计算、智能分析与一体的智能终端在提供及时的边缘侧专业工业智能响应的同时,与企业云平台系统或现有的制造管理系统快速协同,模块化结合,实现工艺控制、设备性能控制与维护、质量判断等日常运营刚需场景的深度服务。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