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CRO&CDMO产业链的机遇

来源:国际医药商情 发布时间:2020-06-18 938
医疗与医药医药原料药辅料与剂型给药系统实验室检测设备制药机械包装材料包装设备环保与洁净技术其他 包装
收藏
全球CRO&CDMO产业链向国内转移仍在持续进行中。本文我们节选了深度产业观察 的CRO&CDMO报告,详解药明系、康龙、泰格、凯莱英等市场格局。
 
 
CRO领域,具有明显离岸外包属性(不受地域限制)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化合物筛选、合成化学、CMC、数据统计等。其中,除了化学合成和CMC已有较长的全球业务国内转移的历史外,其余业务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国内转移的早期阶段。CDMO领域,全球bigpharma为了将精力更加集中在大分子研发而逐渐更多的剥离和外包小分子药物研发和生产部门的趋势,给予国内小分子CDMO企业更多获得高附加值、且仍处于放量早期的优质创新药项目的机会。在大分子CDMO领域,药明生物凭借全球领先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在全球新增大分子CDMO订单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整体大盘在未来3-5年仍会继续快速增长,原因有三:
 
(1)与带量采购的仿制药相比,创新药能给药企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增长,以及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
 
(2)与发达国家相比,近些年来上市的创新药、创新治疗方法在国内的应用水平仍较低,且由于国内患者数量大,部分me-too、me-better的创新药在国内仍有较大销售空间;这也给药企转型创新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3)长期来看,我国制药行业将逐渐从完全靠仿制药支撑,逐渐发展为部分靠仿制药支撑+部分靠me-too、me-better的创新药支撑,最终发展成少部分仿制药支撑+firstinclass创新药支撑。在这个过程中,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国内CRO&CDMO细分领域主要玩家
 
药物发现的市场:份额较为分散,65%的份额为各种小企业占据,全球药物发现外包市场中,药物化学的占比约为20%,药理学的占比约为26%,药物筛选服务的占比约为30%,ADME/PK的占比约为24%,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在全球合成化学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5%和5%;
 
临床CRO: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泰格为龙头10.4%,2018年IQVIA、精鼎和Covance在国内临床CRO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6.9%;
 
小分子CDMO:国内前四大小分子CDMO企业合全药业、凯莱英、博腾股份、九洲药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19%、12%、5%;
 
大分子CDMO:药明生物一家独大,2018年市场份额为75.6%,其余企业市场份额均较小;
 
一、医药外包(CRO&CDMO)行业的驱动因素
 
一级市场融资活跃,Biotech研发支出不断增加
 
新药研发、生产工艺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成本不断提高
 
美国FDA审评速度加快,每年批准上市新药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药企研发积极性
 
新疗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掀起研发热潮
 
专利悬崖、医保控费等使得大药企经营压力提高,控制成本的需求增强
 
大药企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更聚焦关键产品的研发
 
CRO&CDMO能够帮助药企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临床试验的全球化CRO&CDMO企业不断加强与药企的合作深度
 
Biotech在创新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全球产业链向国内转移
 
中国CRO&CDMO行业(包含CRO/CMO/CDMO)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核心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药审改革提高审评速度、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倒逼药企向创新药转型、加入ICH与国际接轨,这些因素共同促进药企加大新药研发支出;同时一级市场biotech融资活跃,科创板、港股提供更多可能的资金来源。此外,MAH制度的实施也拉动国内CRO和CDMO需求的增长。
 
其次,全球产业链向国内转移。伴随国内CRO&CDMO企业技术水平、质量体系不断与国际接轨,加上国内CRO&CDMO企业天然在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上的成本优势,越来越多订单向国内转移。
 
1.国内需求:2019年开始主要由创新药的发展带动
 
2018年带量采购政策实施之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和创新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CRO行业需求的快速增加。2018年带量采购政策出台后,仿制药价格大幅下降、利润大幅压缩,药企不得不大幅砍掉一致性评价的项目,向创新药转型。2019年以来,国内CRO的服务需求的增长主要由创新药研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从一致性评价到创新药研发,对CRO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提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拥有更高服务水平、更好质量体系的领先企业最先获益。
 
2.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的服务需求在2019年开始下降
 
2015年9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的发布,一致性评价再度启动。紧随其后,国务院、CFDA以及CDE密集发文。2016年8月17日,CFDA发布《关于2018年底前须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完成一致性评价品种批准文号信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强势推进。2018年,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活动达到高峰。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4+7试点城市带量采购打击了药企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2018年底开始,大量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项目被药企砍掉。
 
3.带量采购、DRGs制度等的实施,倒逼药企创新
 
仿制药行业利润被大幅压缩,倒逼药企改革;集“采购权、支付权、定价权”于一身的超级医保局成立后,医保控费力度大大加强,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的模式预示着我国原来仿制药行业“高定价、高费用、高毛利”的模式的终结;DRGs制度、辅助用药监控等配套措施,将会把价格高昂又治疗效果不明确的药物逐渐赶出历史舞台;在行业变革后的新体系下,药品的临床价值更加重要,药企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型药物或难仿型仿制药才能生存。药审改革、鼓励创新等政策环境,也是促进国内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利因素。
 
 
4.我国医药研发投入增速远高于全球
 
5.我国医药行业一级市场融资活跃
 
国内创新药行业的一级市场融资额仍然处于高位。自2017年开始,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融资额快速增长。2018年融资额达到991.24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的218.16亿元增长354%。2019年行业融资额继续增长,截至2019年12月30日,2019年国内创新药行业总融资金额达1488.34亿元,融资事件发生447次,单次平均融资额为3.33亿元。行业投融资的高热度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18年下半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Biotech上市,以及2019年成立的科创板也将允许符合条件的Biotech企业上市,一级市场投资者的退出渠道拓宽,有利于促进一级市场对Biotech的投资。
 
6.国内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不断上升
 
我国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正在以超过30%的CAGR快速增长。2013年-2018年我国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CAGR分别为31.5%、29%、34.9%,研发支出的收入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我国药企的研发支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行业整体水平来看,我国药企平均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不到10%,与发达国家药企20%左右的比例仍有较大差距,提升空间大。
 
7.我国药物研发的投入水平与美国仍有5-10年的差距
 
我国药企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仍有10个点的提高空间。2018年美国PhRMA成员企业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为19.5%,而根据测算,2018年我国重点上市药企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的平均值为10.8%。从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来看,我国研发支出水平仍需要5-10年才能赶上美国。
 
我国药企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提高1-2个点。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重点上市药企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在2015、2016、2017、2018年分别为7.58%、9.03%、10.01%、10.84%。考虑我国创新环境的改善、药企融资渠道的拓展以及医保控费给仿制药行业带来的压力,预计我国药企的研发支出仍会继续快速增长。
 
美国药企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从8.9%提高到17.0%花费了13年的时间,然后在16%-17%的区间波动了18年,从2011年2017年,这个比例在6年的时间内从15.9%提高到21.4%,提高了5.5个点。
 
8.全球医药外包产业链不断向国内转移
 
三、CRO&CDMO细分领域-早期药物发现阶段CRO(包括药物发现和临床前)
 
1.未来国内药物发现市场增速将高于临床前市场
 
早期临床前药物研发阶段可以划分为药物发现和临床前两个部分。药物发现阶段业务包括靶点发现和验证、化合物筛选、化学合成等业务;临床前阶段包括pre-IND阶段的安全性评价、PK/PD试验、CMC研究等,这其中安全性评价和CMC占据较大的比例。
 
从全球市场来看,药物发现阶段外包的市场规模要高于临床前阶段的外包市场规模。而中国市场则相反。这与国内创新药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欧美市场不同有关。国内目前创新药的研发更多集中在me-too、me-better领域,创新程度较低,因此在药物发现阶段的支出相对不高。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药的研发更多集中在best-in-class领域,在药物发现阶段需要的支出较大。未来伴随国内创新药行业的不断进度和发展,预计药物发现阶段的市场规模将快速赶超临床前阶段。
 
2.全球药物发现市场较为分散,国内CRO企业在化学合成领域全球领先
 
从全球来看,药物发现的市场份额较为分散,65%的份额为各种小企业占据。根据查尔斯河的统计,全球药物发现外包市场中,药物化学的占比约为20%,药理学的占比约为26%,药物筛选服务的占比约为30%,ADME/PK的占比约为24%。据此可以推算,2018年全球合成化学的市场规模约为160亿元。根据测算,药明康德2018年在小分子化合物发现服务领域的收入规模约40亿元,而康龙化成2018年实验室化学的收入规模为8.1亿元。据此可以推算,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在全球合成化学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5%和5%。
 
3.药物筛选的国内转移仍处于刚起步阶段,国内少数领先布局的企业有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
 
在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型CRO公司中,药明康德在药物发现阶段布局较为全面,康龙化成在药物筛选等领域正在进行布局;国内也有部分规模相对较小的综合型CRO公司,比如美迪西和睿智化学,也在进行药物发现阶段的全面布局。
 
国内也有部分在药物发现的某个细分领域有突出技术优势的公司,比如维亚生物和成都先导。药物筛选同样具有可以离岸外包的属性,全球药物筛选产业链向国内的转移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叠加国内创新药企业药物筛选需求的不断崛起,国内少数领先布局的企业有望占领先机。
 
4.全球安评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国内安评市场快速增长中,未来可能形成“多头”的格局
 
临床前阶段的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CMC和安评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大约各自一半。从全球来看,安评领域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为集中,前两家企业占据了接近50%的市场份额。这与欧美发达市场动物管控较为严格、供给有限,而头部企业可以不断通过收购并购扩大市场份额有关。
 
安评市场的全球产业链国内转移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国内安评市场的快速增长更多受益于国内创新药行业的蓬勃发展。根据目前国内各企业的产能布局和扩张情况,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安评市场可能会形成“多头”的格局,也就是说可能会形成多家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比如昭衍新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
 
四、CRO&CDMO细分领域-临床CRO
 
1.我国临床CRO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从全球来看,全球CRO行业已经是相对成熟的市场,增长相对稳定。根据F&S的测算,2019年全球临床CRO行业市场规模为2904亿元,预计2018-2023年年复合增速为10.5%。我国临床CRO市场规模增速将明显高于全球。根据F&S的测算,2019年我国临床CRO的市场规模为305亿元,预计2018-2023年年复合增速为32.9%
 
2.国内临床CRO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泰格为龙头,外资CRO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
 
据统计,目前国内涵盖临床CRO业务的CRO&CDMO企业共369家,主要分布在临床资源丰富及创新资源集聚的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其中聚集了众多优质临床医学学校及丰富临床经验的试验机构的北京成为了孕育临床CRO企业的摇篮。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具有临床CRO业务能力的医药外包企业数量高达144家,全国占比39.0%。
 
我国临床CRO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2018年top5企业占据29.8%的市场份额,剩余70.2%的份额皆为收入规模尚小的企业占据。与国际领先的临床CRO企业相比,我国临床CRO企业在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大型临床CRO仍有一定差距。国际大型临床CRO企业在国内也已经深耕多年,根据我们的测算,2018年IQVIA、精鼎和Covance在国内临床CRO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6.9%,是国内临床CRO企业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3.国内数据统计业务潜在市场空间大
 
数统业务具备离岸外包的属性,而且国内的统计师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国外的统计师,因此,国内CRO公司在接国外订单的时候具备成本优势。根据测算,假设全球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有30%的临床试验的数据统计外包给国内的公司,那么国内临床研究数据统计业务来自国外药企的潜在市场空间为187亿元。
 
一般统计师和编程人员可以同时服务多个项目。一般比较有经验的统计师可以同时做10个项目,编程可以同时做5-6个项目。所以对于CRO公司来说具备规模优势。而药企在项目不多的时候,如果自建统计师团队,效率就会比较低
 
五、CRO&CDMO细分领域-小分子和大分子CDMO
 
1.国内CDMO行业发展现状
 
2.国内小分子CDMO市场:领先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根据F&S的测算,2018-2023年我国小分子CDMO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7%。根据F&S对市场规模的预测和对已有上市公司2019年CDMO业务收入的预期,预计2019年国内前四大小分子CDMO企业合全药业、凯莱英、博腾股份、九洲药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19%、12%、5%。
 
根据发展模式的不同可以将这4家企业分成两类:从前端向后端发展的合全药业,和从后端向前端发展的博腾、凯莱英和九洲。考虑到前端临床前和临床阶段项目可以逐渐向后端导流,近些年,凯莱英、博腾和九洲也纷纷在前端深入布局,积累更多前期项目。
 
3.国内大分子CDMO市场:一枝独秀、百家争鸣
 
国内大分子CDMO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根据F&S的测算,2018-2023年我国大分子CDMO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0.9%。
 
国内生物药CDMO市场一枝独秀、百家争鸣。国内生物药CDMO市场,药明生物一家独大,2018年市场份额为75.6%,其余企业市场份额均较小,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与国内生物药CDMO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而药明生物又凭借优秀的基因快速成长为全球行业巨头有关。
 
根据BioProcess的统计,2018年全球生物药CDMO的总产能约为1665万升。根据Biovalley对公开数据的统计,国内CDMO企业现有的产能约为8.7万升,其中药明生物有5.2万升。
 
六、我国CRO&CDMO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我国CRO&CDMO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药明系公司,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规模在100亿元以上,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在全球形成竞争优势。
 
“多强”:(1)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博腾等收入规模已经或马上要超过10亿,且在部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2)昭衍新药、方达控股、维亚生物等在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细分领域形成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公司,收入规模在5亿元左右或5亿以下。
 
 

 

收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