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从2018年1-4月累计销量看,新能源车总销量达22.3万辆,大部分车型均获得翻倍以上增长,预2018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00万辆,汽车电气化趋势不可阻挡。
9月份荣格工业传媒主办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论坛”已经落下了帷幕,我们的新能源大咖们还分享了哪些观点以及技术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呢?本期专题栏目将再撷取部分以飨读者。
政策下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2017年新能源车销售79.4万台,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33.31GWh同比增长约为16.1%。预计2018年动力电池需求量约为53GWh,增长率约为60%。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5亿元,其中梯次利用约为41亿元,回收处置约为24亿元。
2015年之前,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只有不到20家,而2015年开始,新成立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飞速增长。截止到2018年6月,我国境内注册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接近300家。
以《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发布为标志,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政策逐渐形成以《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为指导原则,以《技术政策》和《规范条件》为框架,以《暂行办法》为具体管理措施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逐渐细化的管理制度的相关标准,达到对回收行业有效管理的目的。而泰力电池是废旧电池回收全套解放方案的提供商。
新能源客车轻量化及轮边驱动技术展望
轻量化是低碳时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采用模块化车身和底架结构设计,开发应用四轮轮边驱动系统,车内首次实现“一马平川”的效果,各类轻质材料和集成技术在其进行了应用,革命性地将车辆整备质量降低到7.4吨,相比传统的同级别纯电动客车降低了接近50%。同时由于整备质量的降低相应平均能耗降低近50%,最大载客量也提高了近50%,使得该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独立驱动轮系统”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集成于一体,集成技术的应用使得上述各系统质量大幅减轻,所占空间大幅减小,且具备常规驱动技术更好的性能优势,如实现四轮转向、四轮驱动、电子调节车辆高度等优点。“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对独立驱动轮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紧凑、高效、智能。针对未来智能驾驶的需求,我们将会把电动转向功能也集成到系统中, 为实现车辆全智能驾驶而努力。” 王康先生表示。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及推广
杨锐先生在演讲开始的时候用打水的比喻给我们介绍了汽车加油、充电的方式的演变,他表示,无线充电是目前解决自动充电最好的方式。
无线充电目前有自动驾驶、自动公交以及电力智能生态三个应用场景。随着最后一公里自动泊车技术越来越普及,无线充电可以明显改善用户的驾驶体验。全球汽车产业全面转向电动化,但在用户体验上,亟待解决的痛点之一就是充电问题。
2017年底无线充电技术率先被应用到全新奥迪插电混动版本的A8 e-tron quattro,充电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0;今年8月31日宝马集团推出2019款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和2019款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宣布将通过即时出行TM项目向公众展示无线充电技术;保时捷Mission E电动车将在2019年发布,提供无线充电版本。 此外,上汽、Navya、Waymo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做无线充电相关项目,无线充电已经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重要部件 。
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商用的元年,奔驰、宝马、奥迪、日产等车企已明确在18年推出的旗舰车型上配装无线充电设备。中兴合作的上汽也将在2018年底左右推出商用的无线充电车型。从2019年-2021年,根据《中国制造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超过 100万辆, 预计其中10%配置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的实际装配量将破万。
奇瑞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实现及探讨
截止17年底,国内电动乘用车销量约170万台,87%的是利用传统车身改制的,13%电动车身按三电平台全新开发,轻量化技术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制约轻量化车身产业化应用的瓶颈主要是:轻量化材料技术、轻量化制造工艺。
使用液态树脂材料和碳纤维材料模压成形的批量应用,是国家“04专项产业化应用技术”要求的。打破国外在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快速制造领域的垄断,在汽车上规模化应用后,每辆车减重15%,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碳纤维、铝合金车身的开发及在线涂装技术
汽车车身进入“轻”时代,而轻量化的关键技术在于整车设计、提高轻量化系数、零部件设计、验证、新材料与制造工艺开发等。可运用的手段包括:①开发轻质材料及工艺技术;②结构设计,提升结构强度,降低耗材用量;③正向开发,按照碰撞溃缩规律设计材料;④激光局部强化等等。
随后牛丽媛女士为我们介绍了全铝车身的三大趋势。
◆ 铝合金的用材策略上,除了揽胜是铝板冲压,其他车型均采用型材、高压铸铝、冲压板材等多材料多工艺策略;
◆ 由全铝合金材料往钢铝混合或多材料混合方向发展;
◆ 连接技术发展迅速,给多材料车身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牛丽媛女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铝材在车身制造的应用上变得不重要——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之的“纯钢车身”来说,增加铝材应用的比例也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