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5月15日,第三届商用发动机上海国际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该论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主机厂所、零部件设备供应商、先进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制造加工工艺厂商、高等院校、政府协会及行业媒体近200位嘉宾到场,聚集了来自工信部、民航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空工业、空客、波音、罗罗、赛峰、天骄和ANSYS公司等业内专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
论坛第一天上午,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石靖敏女士从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概况、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国际合作概况三个方面带来题为“发展中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主题报告。她总结道:“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在民用航空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专门制定了一系列航空工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来发展民用航空工业。对于航空发动机这一核心领域,我们在国际合作当中应该采取技术合作、转包生产、型号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与行业发展。”
去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成功首飞,首飞之后还面临着一系列试验测试以及适航取证。作为本届论坛的特邀嘉宾,来自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赵松副处长在其主题报告中从局方角度首先介绍了民用航空适航规章体系以及中国民用航空的规章,中国民用航空体系最顶尖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它是作为一种法律性的民用航空法律文件。谈到发动机适航审定,他认为发动机设计企业在设计取证期内应针对持续适航文件包括安装使用手册等多与航空公司、维修企业提前交流,争取编制的手册和国际主流手册理念相一致。其次,在发动机适航审定过程中,民航局要发挥好纽带作用,作为管理方要按照现有的法律体系并具有创新理念来规划比较好的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来自法国空客公司的推进技术高级专家Philippe MOGILKA先生带来了题为“新型航空发动机的未来需求”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推进系统和整体飞机的设计必须要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必须是比过去更强有力的整合。另外关于下一代飞机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推进发展方向,空客正在不断探索研究,试图成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来自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航发商发)的蒋明繁副总经理在主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共担共享的商用航空发动机供应商管理模式。航发商发目前按照主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的模式从事产品设计研发,打破原来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向网络开放协作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模式转变。按照商发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策略,产品被分为单元体、零组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策略也被分成三级:单元体系统级供应商、零组件级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遵从小核心、大协作的理念。
论坛第二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葛纯昌带来题为“自主创新研制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的报告。以3D打印技术为核心来制备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与传统制造相比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复杂形状部件制造能力好、材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好等优点。近年来提出了以3D打印为核心的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作为新的技术路线,尽管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但葛院士认为基于现有技术的发展,再配合国家的大力支持,高温粉末合金技术一定能不断发展并在发动机轮盘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届论坛也设置了主题为“智能制造如何加强航空发动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互动小组讨论,由西北工业大学吴宝海教授主持,来自法国空客的推进技术高级专家Philippe MOGILKA、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副总经理殷锴、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贵林、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的特级主任工程师张森棠、马头动力工具的航空航天行业经理石宝隽,针对智能制造过程中数据的处理与共享、工艺过程的自适应、智能装配的发展方向各抒己见。要把智能制造的数
字流、物流和单一的数据源从设计到工艺的全研发流程整体落到实践,这是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