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三义激光:专注超硬材料激光应用,深耕细分领域构筑“护城河”

发布时间:2023-02-20 281
收藏

“钻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因此,任何接触式加工方式都是效率极低且成本非常高,激光是目前最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典型非接触式加工方式。”在广州三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义激光”)生产车间,董事长陈聪介绍。


作为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近年来,国内激光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激光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已经延伸到工业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加工、通信光存储、医疗美容等。


1676878368852845.jpg


三义激光长期专注于超硬材料激光应用,超硬材料主要包括天然钻石和人工培育钻石,伴随近年来人工培育钻石的技术突破,国内钻石从生产到加工的全产业链风口正在爆发,三义激光也步入发展快车道。


陈聪表示,人工培育钻石除了在饰品、钻石刀具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其在新能源、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市场需求的增加促使激光加工设备需求激增,而此前国内钻石加工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发的激光技术应用于钻石产业一直处于缺位状态,这也坚定了其深耕钻石激光领域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9月份,三义激光推出了全国首台冷激光钻石切割设备,实现了超硬材料激光应用的又一突破。“目前的工业激光应用,大多数采用的是红外波段和绿激光发生器。紫外激光的应用能够剥离单个金刚石原子,对于量子计算机和其他金刚石科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陈聪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激光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内钻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义激光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打造差异化产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1676878389176017.jpg

广州三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聪


力争成为钻石激光领域“隐形冠军”

南方财经:从三义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如何跨越“死亡谷”?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破解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

陈聪:三义激光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超硬材料激光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绿光钻石切割机、绿光钻石切割成型设备、PDC金刚石复合片激光雕刻机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切割天然钻石、CVD培育钻石、HPHT培育钻石、PDC金刚石复合片、PCD金刚石聚晶等超硬材料,我们的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三年来企业营收增速超过100%。


在我看来,作为企业负责人,要做好找钱、找人、找方向三件事。首先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能否解决资金困境,是企业能否跨过“死亡谷”,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要充分用好用活金融政策、政策性资金、资本市场等金融组合拳,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发展需要,适时选择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对于三义激光,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首轮机构股权融资,预计明年还会再做一轮股权融资,计划用5年时间争取上市。


另一方面,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我们坚持设备的核心组件全部自主研发,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在15%左右,坚持深耕钻石激光细分领域,力争成为该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此外,在我看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引进和培育人才,也通过制定好的薪酬制度、股权制度、企业氛围等方式留住人才。


南方财经:钻石市场是三义激光应用的重点领域,为什么选择钻石激光领域?目前激光产业在钻石领域应用的发展面临哪些新的趋势和痛点?

陈聪:首先提起钻石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璀璨夺目的钻戒,其实钻石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非常多的突出优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内人工培育钻石技术逐渐成熟,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将促进钻石在很多工业领域大量应用。比如钻石硬度高的特性,使其在刀具、磨具、石油开采等领域大量使用。由于其具有非常好的散热性,也被应用于手机电脑等3C产品散热材料。另外钻石金刚石还被称为终极半导体材料,未来将会在碳基半导体芯片、金刚石传感器等芯片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与此同时,钻石加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激光,这也是我们选择钻石激光领域的关键。原因是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其摩氏硬度10。既然是最坚硬的材料,任何接触式加工方式都是效率极低且成本非常高,激光是目前最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典型非接触式加工方式。从发展趋势来看,钻石的切割对于激光设备精度和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人工培育钻石的尺寸越来越大,多样的应用场景也对钻石形状提出更多要求,加之人力成本逐渐提高,对于激光设备都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


南方财经:面对近年来激光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三义激光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陈聪:在我看来,企业高速成长的背后是对激光技术应用领域的选择、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各种产业政策的充分运用。


首先是赛道选择,我们看到了国内培育钻石风口所带来的机遇。我国是全球钻石消费第二大国,但几十年来由于国际寡头把持钻石矿源头,制定行业标准,导致国内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钻石生产加工产业链,每年进口钻石饰品超过100亿美元。而随着培育钻石技术突破,钻石从生产到加工的全产业链风口正在爆发,预计培育钻石2020-2025年复合平均增速达15%以上。


市场需求增加促使加工设备需求激增,然而钻石加工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发的激光技术应用于钻石产业一直处在缺位状态,没有专业的团队人才和技术积累做基础支撑。因此我们选择深耕这一赛道,我们也发现,在细分领域深耕,越扎越深的过程中,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少,后期的发展速度也会更快。


目前行业的竞争确实很激烈,我们的办法就是寻求细分领域的客户需求,做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做差异化产品。我们已经在固体激光器技术、切割头、外光路整形技术、运动控制软件技术、高精度自动化专业治具、钻石切割工艺数据库等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比如,加工超硬材料需要非常大的脉冲能量,同时由于钻石的高价值和易碎性,对光束质量的要求也非常高。为此,我们花费了5年时间,采用独特激光器技术,成功研发了一款具有高能量高光束质量的新型激光器。


坚守“激光+新材料”发展策略

南方财经: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支持激光产业的发展,您怎么看待国内激光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

陈聪:近年来,国内激光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实现了从激光芯片、激光晶体材料、激光器、激光设备等全产业链发展,也诞生了不少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武汉、北京等地区。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在激光器件、激光芯片等领域与国外存在差距,但这也正是国内激光企业成长的机会。


首先,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在3C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消费品行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激光技术有大量的需求,这为我们激光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市场,既有利于激光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也有利于激光技术的快速升级迭代。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我看来企业要坚持科技创新,在细分领域切入市场需求,同时掌握核心的激光源、软件控制和工艺,做细分领域的差异化产品,才能更好地避开同质化竞争。


南方财经:您如何看待数字化、智能化对制造业转型的作用?在您看来,制造企业应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陈聪:在信息化的时代,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目前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只有将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才能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广泛应用,从而帮助制造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对于钻石行业而言,我们也是看到了产业发展的这一趋势,钻石生产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对于中国而言,只有走智能化,才能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比如在加工流程中,传统用涂有金刚石粉末的锯片锯开钻石已经全部用激光切割,传统用人工磨出4面造型已部分导入激光造型切割替换人工。


我们认为,制造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首先是企业领导层要正确认识数字化的重要性,在落地环节,在采购、销售和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收集,其次针对销售数据、客户行为、供应链数据等进行分析,进而分配销售资源,优化供应链。


南方财经:激光产业是广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您如何评价广东激光产业的发展情况?从企业角度,广东应如何推动激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聪:激光产业本身产业规模有上千亿,但撬动的行业可以达到上万亿,因此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在发展激光产业上具有优势,目前深圳在激光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从激光器件到激光设备应用各个方面都有布局。


从企业角度来看,广东可以充分发挥制造业大省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激光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赛道做出本土特色,体现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政府可以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建立激光产业园区,引入激光全产业链,推动产业链集聚和协同发展。


南方财经:近年来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紧张给三义激光经营是否产生影响?未来三义激光有着怎样的发展策略以及目标?

陈聪:疫情反复对于激光产业肯定是有影响的,比如国外供应商的交货期变得非常长,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备货数量,另一方面坚定支持国内供应商发展,通过及时反馈和沟通,推动国内供应商产品的快速改进和提升。到现在,我们整个供应链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未来,我们会坚持“激光+新材料”的发展策略,探索将最新的激光技术应用于超硬材料、半导体材料、柔性材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切割、钻孔等,最终我们目标是促进国内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家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