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从宏观来看,2022年世界经济整体呈现明显通胀趋势。除了中国的物价相对稳定之外,欧美等地区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均有显著提高,例如美国2022全年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约达8.1%,这是其40年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还有许多全球动荡因素助推了这次通胀潮,比如俄乌战争引发的地缘政治危机,致使铜、镍这类基础原材料,以天然气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以及粮食农产品等许多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对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他动荡因素还包括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政治博弈、国内疫情等,这些由通胀造成的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抑制了半导体行业的消费与投资需求。
半导体产业周期下行
具体而言,半导体行业2022年整体呈现产业周期下行状态,其供需结构变化是影响到此次芯片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
图:费城半导体指数2022年持续下行
(数据来源:Wind,CIC灼识咨询)
从需求端来看,工业级、车规级半导体需求较为坚挺,景气度尚可,但消费级半导体需求疲软。作为半导体重要下游的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等消费电子出货量下滑明显,2022前三季度同比增速持续乏力,第四季度消费电子厂商有一定的小幅拉货,但同比仍有较大差距,景气度处于较低位置。
从供给端来看,这次半导体周期从前期下游需求旺盛,导致缺芯供不应求,接着芯片与终端产品利润上涨助推企业扩产扩销,再到现在需求萎缩后众多芯片厂商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宣布缩减产能。
半导体行业当前需求端的疲软和供给端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厂商周转水平的下降及行业整体的量价齐跌。
图:全球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及同比
(数据来源:Wind,CIC灼识咨询)
图:全球PC季度出货量及同比
(数据来源:Wind,CIC灼识咨询)
当然,从中长期来看,产业周期自然会随着供需两端调整走到探底继而改善的阶段,伴随库存去化,以及半导体需求增长动力由手机、PC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转向AIoT、电动汽车、服务器、新能源、工业等领域,车规级、工业级半导体中的智能汽车芯片、特种芯片等新赛道提供新的增量,半导体板块也会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中美市场差异
关于中美市场在11月份芯片销售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我国下滑得更为明显,可能存在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芯片厂商主要面向国内的下游终端厂商,疫情管控对芯片供应链影响较大。我国芯片行业的净出口净额为负且缺口较大,据2021年海关总署数据,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近45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原油等商品的进口额,说明当前国内芯片以内销为主,但自给还远不能满足我国下游需求。
再者中国很多主要城市在2022年遭受了较大的疫情影响,对芯片厂商的供应链以及终端消费者需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也导致中国芯片的销售额表现不佳。不过,我国当前疫情政策的放开,昭示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各类经济活动也步入正轨,疫情对芯片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是美国对我国半导体行业出口管制的加码,2022年10月7号,美国的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即BIS)公布了《美国商务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实施新的出口管制》细则,在之前颁布的《芯片法案》基础上,更加强势地对中国芯片制造行业进行了封锁,除了限制美国向中国出口有关先进工艺半导体的设备,还禁止美国公民在未经许可下在我国半导体行业就职、投资或提供技术援助,这对去年11月我国的销售情况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在所有半导体细分领域中,尤以存储芯片景气度回落明显,作为半导体市场销售占比达两成的产品,在2022年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众多厂商库存水位过高,纷纷宣布减产,领头企业美光将削减三成2023年资本支出,铠侠也宣布将削减约30%的NAND闪存产能。这次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下滑,存储芯片的市场表现难辞其咎,无法遏制地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在2022年半导体全线中表现最为不佳。
而这次美国新颁布的管制法案中,又对中国半导体制造行业实施最终用途管制,包括禁止向生产特定性能参数芯片的中国境内实体出口任何EAR管辖物项,这项规则所使用的性能参数有三类,其中两类(NAND、DRAM)均为存储芯片,对于我国本就景气度下行的存储芯片销售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是中美11月半导体销售同比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研产品的出路
美国在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政策加码确实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短期阵痛,但是这也倒逼着我国半导体厂商加速国产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控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在各个被“卡脖子”的细分领域加快创新研发,有望开启新一轮国产替代周期,驱动我国半导体行业增长。政府及相关各行各界也应在短期内保障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供应安全,中长期支持国产化替代工作,帮助自家企业构建高国产化程度的成熟半导体制程,从而淡化短期扰动的影响,助力我国半导体市场长期的健康发展。
作者:CIC灼识咨询合伙人 赵晓马
来源:荣格-《智能制造纵横》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