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第12集细胞死亡方式与医学美容:失巢凋亡对皮肤年轻化的启示

来源: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发布时间:2022-11-08 581
食品饮料及个护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其他 技术前沿
今天这篇前沿科学专栏文章,将为大家深入解读细胞的死亡方式,特别是与ECM相关的失巢凋亡的发生机制与生理影响。

1662513859418085.jpg


生命诞生于细胞,生命不断地延续、繁衍,依靠的就是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细胞的生命历程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直到死亡。但不同的细胞,它的生命历程也有所不同。

一、细胞死亡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在本专栏的第6集为大家分享过,正常真核细胞,除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ECM)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定着依赖性(anchorage dependence)。例如,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一旦脱离了细胞外基质则会发生程序性死亡。此现象称为凋亡(anoikis)。今天这篇前沿科学专栏文章,将为大家深入解读细胞的死亡方式,特别是与ECM相关的失巢凋亡的发生机制与生理影响。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来自最初的受精卵的分裂。虽然它们都来自同一细胞卵,和人体宿主共同经历寒来暑往,但是各自的性格脾气却是大不相同。在生命谢幕的尾声,细胞们会以完全不同的姿势走向最终的归宿,或优雅终老,或粗暴惨烈牺牲,以完全不同的终结方式,来定格最后的生命消逝的那一瞬间。当然,不同的人体细胞一般不会在同一时刻集体自尽,大多数细胞都是顾全大局,在适当的时机功成身退,从而维持人体的内稳态。细胞的死亡与更新,是机体抵御外部损伤和感染,以及内在病变的重要机制,是维持组织机能所必须的要素。


二、细胞死亡的方式分类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细胞是怎样结束它的一生的。

1、细胞的“自杀式”死亡——细胞凋亡、失巢凋亡和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指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由人体内在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过程,是人体为更好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失巢凋亡,是由于人体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和其他细胞失去接触而诱导的一种特殊的程序化细胞死亡形式;在机体发育、组织自身平衡、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例如,当正常的贴壁细胞离家出走后,就会以悬浮状态四处流浪,最终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郁郁终老。然而与贴壁细胞不同,心硬如铁、毫不恋家的肿瘤细胞在脱离ECM之后,却能凭着旁分泌机制抵抗凋亡,在机体内四海为家,遍地开放。

细胞自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细胞自噬会参与生物的发育、生长等多种过程。在自噬过程中,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会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然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继续循环利用。

2、细胞的“他杀式”死亡——细胞吞噬和免疫杀伤:

细胞的“他杀式”死亡方式,通常出现在免疫细胞对抗感染、突变的过程中,通过杀死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来维持系统内环境稳态。

细胞吞噬,主要由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来完成的,顾名思义就是吞噬细胞把另外一个衰老、被感染的细胞、或者外来异物吃掉的过程。可以说只要影响到了人类机体的健康,不管是“原住民”还是“入侵者”,最终都逃不过被吞噬的命运。
免疫杀伤,是指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介导对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杀伤作用。

3、细胞的”意外死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细胞焦亡与细胞凋亡:

当人体遭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侵害时,人体内细胞就会意外死亡,细胞意外死亡不会悄无声息,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机体功能障碍。

细胞坏死,指的是细胞受到化学(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如热、辐射)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如病原体)等因素引起的细胞发生炎症、细胞结构破坏而死亡的现象。

细胞焦亡,是另一种非典型性细胞死亡,又被称为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半胱天冬酶(caspase-1)和大量促炎症因子等化为“熊熊烈火”,将机体的天然免疫一把点燃,然后被感染的细胞也就只能被无情地“烧焦”。细胞焦亡,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理免疫反应,在人体对抗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凋亡,当细胞凋亡不能正常发生而细胞必须死亡时,细胞会采用一些不同于典型凋亡和坏死的细胞死亡的“替补”方案,这些死亡方式不依赖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路径,并且非典型性细胞死亡会引发炎症反应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image003.jpg

图1:细胞的失巢凋亡过程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受控”的死亡类型,在这些类型的细胞死亡中,细胞会自我破裂,细胞内容物被释放。它在向细胞下达死亡指令的同时,刺激了一种炎症反应让免疫系统知道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而,当这一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开始出现失控时,它可以导致炎症性疾病。坏死性凋亡还可能牵涉到神经退行性疾病、失血引起的脑损伤、克隆氏病、急性心衰,以及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等。


三、细胞的失巢凋亡现象

失巢凋亡,在1994年被首次命名。它对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细胞异常生长或细胞黏附到异常的细胞外基质上。正常的上皮或内皮细胞在组织中以紧密排列的形式存在,细胞间具有黏附因子,增强细胞的稳定性和细胞间以及胞外基质的通讯。然而,当细胞失去黏附性进入血液,会由于失去黏附和通讯(锚定依赖)而孤立无援,最终启动凋亡程序。


失巢凋亡,是指正常的贴壁细胞如果长时间处于悬浮状态就会因“无家可日”而死亡,这是一种形式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自杀”行为,是由与细胞外基质(ECM)脱离接触而诱发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粘附丧失或粘附不当定义被定义为“失巢”,人体正常的上皮细胞,一旦失去与ECM的接触就会迅速发生凋亡,这就是失巢凋亡。


失巢凋亡是由于细胞脱离ECM而启动的特殊的程序性细胞凋亡,在机体发育、组织自身平衡、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当细胞失去与ECM的附着时,系留在细胞骨架上的促凋亡蛋白Bmf与动力蛋白轻链2发生解离,易位到线粒体,从而会进一步促进失巢凋亡的发生。


既然是凋亡,失巢凋亡的表型与常规的凋亡表型类似: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器皱缩,凋亡小体形成。失巢凋亡的特点,是在只有在贴壁细胞失去黏附的时候才会发生。现在已有检测细胞失巢凋亡的试剂盒,原理是将细胞铺在poly-Hema包被的培养板上(也就是让细胞无法铁壁生长),通过CalceinAM/EthD-1荧光双染法检测发生失巢凋亡的细胞。此外,目前研究认可的失巢凋亡明星分子是Bcl-2,另外还发现了失巢凋亡的抑制蛋白TrkB,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

为什么研究失巢凋亡(Anoikis)如此重要?这主要是对肿瘤细胞学的研究意义重大。抵抗失巢凋亡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特点,能使肿瘤细胞通过循环系统扩散到远处的其他器官。   

正常的细胞,一般都会发生失巢凋亡,而有些肿瘤细胞却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利用一切条件存活下来(其中抱团互相支持、互为提供存活信号是一种方式),形成转移灶。肿瘤细胞在脱离ECM的黏附和细胞间的接触后,能通过旁自分泌以及旁分泌机制抵抗凋亡得以存活,并重新获得附着能力得以扩散、转移和侵袭。

四、失巢凋亡对皮肤年轻化的启示

人体是通过细胞死亡来调节正常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通过研究细胞死亡的方式、机制和调控以及它们对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影响,有助于找到某些人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办法。多数情况下,细胞的死亡与更新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利和必须的。然而,由于意外或者衰老造成的细胞死亡,却会影响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细胞坏死的信号机理与调控过程,以及其对于人体生理疾病的影响,是生命科学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ECM是由组织中的细胞所分泌的产物,其核心成分包括了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纤连蛋白等,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一个小小的人体“宇宙”。除去本身的结构功能,细胞外基质对于人体皮肤细胞的生存与繁衍,意义重大。

在紫外线和自由基的影响之下,ECM结构出现断裂和流失,造成人体皮肤内的成纤维细胞与ECM脱离,那么就会产生细胞失巢凋亡的现象,同时紫外线和自由基也会加速细胞凋亡,这将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与细胞减少之间的平衡,造成细胞更新速度减慢,进一步减少细胞分泌表达ECM的机会。最终,皮肤上就会因此出现皮肤衰老问题,因此随着对细胞死亡机制的深入研究,细胞死亡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例如皮肤癌的重要切入点,并将为皮肤年轻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来源:荣格-《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