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近日,在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展厅内,两台人形机器人同时亮相。
其中,黑色机体、肩宽厚重的机器人一号被命名为“小东”,造型沉稳有力;另一台银灰色外壳、整体更为修长的机器人二号则在上个月正式“诞生”,预计下个月将进入东风汽车智慧工厂进行产线实训,计划于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东风汽车在推进端到端自动驾驶研发的过程中,于去年同步启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布局。目前,公司已研制出两类共4台人形机器人:一类侧重智能交互,实现“能说会聊”;另一类强调执行能力,专注于“能干活、会协作”。
“小东”主要面向服务导购场景。其胸腔搭载的是即将于明年量产、国内首个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车规级 MCU——DF30 芯片,同时配备东风天元智驾 T500 控制器,整体算力超过 700 TOPS。未来,“小东”将走进东风 4S 店,承担迎宾、咨询、导购等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销售顾问”。
银灰色机器人二号面向的是高要求、高强度的工业环境。该机器人由东风研发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用时仅半年便实现从纸面设计到实质生产,研发周期较“小东”缩短了一半。其主要任务包括搬料、分拣、巡检、仓储取件与长时间站立作业等,这些看似基础,却对机器人移动决策、环境理解及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目前,研发团队正为其开展密集训练,通过搭建仿真工厂场景、采集大量生产过程数据,并持续进行模型训练,以使其能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
近年来,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到智联网工厂,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边界不断被推开。车企纷纷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背后有两个核心驱动力:一是技术共通性,机器人对传感器、驱动、电控、算力平台的需求与智能汽车高度接近,技术体系能互相复用;二是应用前景广阔,无论是生产线上的柔性作业,还是销售端的智能服务,都正在成为汽车企业新的竞争点。
可以预见,随着整车厂在智能化上的深耕,“车企造人”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车辆与机器人共享底层技术生态,一个面向道路,一个走进工厂与生活,最终形成更完整的智能化产业链。汽车企业,也正在从“造车”迈向“造车+造人”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