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欧洲碳纤维组建“复仇者联盟”,争夺下一代工业主导权

来源:荣格复材技术 发布时间:2025-11-27 58
塑料橡胶增强塑料 产业动态
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EuCIA)牵头组建的“Carbon Fiber Europe”联盟正式成立,赫氏复材、三菱化学欧洲公司、帝人有限公司、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等全球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悉数加入。

从左至右依次为: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EuCIA)常务董事Raphaël Pleynet、主席Roberto Frassine;三菱化学欧洲公司可持续发展负责人Nicole Kambeck;帝人碳纤维欧洲公司政府事务负责人Hinrich Hampe;三菱化学集团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研发高级总监Raf Bussels;赫氏复材可持续发展与业务拓展副总裁Claude Despierres;帝人汽车技术伍珀塔尔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Kristian Seidel;帝人株式会社欧盟可持续发展小组负责人Axel Leuchter;东丽工业欧洲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公司首席执行官太田贤二郎及总裁和田原英辅。( © 欧洲碳纤维联盟)

 

2025年11月,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EuCIA)牵头组建的“Carbon Fiber Europe”联盟正式成立,赫氏复材、三菱化学欧洲公司、帝人有限公司、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等全球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悉数加入。成立后将整合欧洲碳纤维产业链核心力量,为产业突破发展障碍、拓展应用场景提供协同支撑。

 

这一联盟的成立,从表面上看,其使命是:向社会展示欧洲碳纤维产品的积极贡献与创新能力,并促进其在欧洲范围内的安全与可持续使用。但更多的是,凝聚整个产业链的力量,捍卫欧洲在碳纤维这一战略性材料领域的竞争力,争夺高端制造业的主动权。

 

Part 1

历史回眸:技术追随到应用引领者

 

欧洲与碳纤维的结缘,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日本发明家进藤昭男将聚丙烯腈基纤维转化为高强度碳丝,以及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的瓦特等人优化其生产工艺后,碳纤维的潜力初现光芒。然而,在产业化初期,日本和美国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欧洲的角色更多是技术的追随者和应用的开拓者。

 

早期探索与航空航天驱动。欧洲的航空航天巨头,如空中客车公司,最早洞察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革命性潜力。其轻质高强的特性,对于追求燃油效率和性能的飞行器而言,无疑是颠覆性的。从A300的次要结构件开始,到A380的大规模应用,再到今天A350 XWB的机体结构超过50%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空客的进化史,几乎是碳纤维在航空领域应用的编年史。

 

这一强劲需求,催生并哺育了像德国西格里等本土碳纤维制造商,也吸引了赫氏、东丽等国际巨头在欧洲设厂,也推动着欧洲各国将碳纤维技术纳入重点扶持的科研项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欧洲碳纤维产业进入“技术突围期”。这一阶段,欧洲企业不再满足于技术引进,开始通过并购重组和自主研发构建核心竞争力。1985年,德国西格里集团收购美国一家碳纤维企业,获得了PAN基碳纤维的核心生产技术,成为欧洲首个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碳纤维企业。同一时期,法国赛峰集团与日本东丽展开技术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的高强度碳纤维。

 

在政策层面,欧盟将碳纤维技术纳入“尤里卡计划”,通过跨国资金扶持,推动德、法、英等国的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突破了原丝制备、碳化工艺等关键技术瓶颈,使欧洲碳纤维的性能指标逐步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进入21世纪,欧洲碳纤维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期”。随着欧盟《里斯本战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碳纤维应用从航空航天向风电、汽车等民用领域延伸。碳纤维凭借轻质高强的特性逐步替代传统玻璃纤维,德国西门子歌美飒、丹麦维斯塔斯等风电巨头纷纷与欧洲碳纤维企业建立合作,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Part 2

面临挑战: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

 

2010年以后,欧洲碳纤维产业进入“提质升级期”,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回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难题,都需要行业共同应对。

 

首先是供应链的外部依赖。欧洲碳纤维及其关键前驱体——聚丙烯腈原丝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外部风险,随时可能切断这条“生命线”,对欧洲的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战略构成直接威胁。

 

其次是成本与能源的双重压力。碳纤维生产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而欧洲高昂的能源价格,严重削弱了其本土制造的成本竞争力。这使得在欧洲新建碳纤维工厂面临巨大的经济挑战。

 

更重要的是,全球碳纤维市场竞争加剧日本东丽、帝人等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全球54%的市场份额中国碳纤维产业的迅猛崛起,也在迅速改变全球供给格局对欧洲构成了新的竞争压力。

 

此外,碳纤维回收难题日益凸显。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是世界性难题。随着早期应用的飞机、风电叶片陆续进入退役期,如何避免形成“碳纤维垃圾山”,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跨越的障碍。

 

欧盟环保机构还发现,在车辆拆解和碾碎过程中,碳纤维脱落的微米级碳丝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导致回收设备短路。2025年初,欧盟曾计划将碳纤维列入“有害物质”清单,拟于2029年禁止其在汽车制造中使用,这一政策引发汽车和材料产业的强烈震动——宝马、迈凯伦等车企的碳纤维车型面临停产风险,欧洲碳纤维企业的股价也出现明显波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Carbon Fiber Europe”联盟的成立显得尤为关键。

 

Carbon Fiber Europe的核心使命在于,彰显欧洲碳纤维产品对社会的“积极价值与创新活力”,推动该类产品在欧洲本土的广泛应用,并倡导安全、可持续的使用理念。联盟将重点推动碳纤维全产业链践行环境友好与社会责任并重的生产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体系,降低碳足迹——碳纤维产品的末端处理与回收利用也包含在这一范畴内。此外,联盟还将推广行业最佳实践与科学的安全准则,全方位保障环境、从业者及使用者的权益。

 

为实现上述目标,联盟将围绕四大核心支柱开展工作,分别是:政策倡导与行业代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健康与安全保障。

 

新当选的联盟主席Raf Bussels阐述了联盟愿景:“我们将与欧洲复合材料产业的‘代言人’EuCIA紧密合作,全力推动碳纤维在欧洲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大价值,并通过切实行动巩固欧洲在碳纤维材料及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EuCIA主席Roberto  Frassine则表示:“碳纤维是欧洲复合材料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欧盟清洁工业协议》中脱碳、创新及产业韧性提升的核心目标至关重要。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 发布的欧洲碳纤维市场专项报告显示,2024年欧洲碳纤维市场规模为18.30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34.988亿美元,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4%。欧洲市场2024年占全球碳纤维市场收入的31.9%,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风电等领域成为增长引擎。

 

新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碳纤维产业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有望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加速推动这一关键材料在实现欧洲绿色转型目标中发挥更大价值。这场围绕“黑色黄金”的工业主导权之争,已然拉开序幕。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