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新能源车和人形机器人都抢它?这块黑金塑料藏了什么黑科技?

来源:高分子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5-11-25 64
塑料橡胶原料及混合物汽车制造 产业动态
生物基聚苯硫醚通过生物质石脑油替代石油基原料,在不改变分子结构前提下实现全性能对标,已在220℃以上长期使用场景中验证可靠性。

聚苯硫醚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阻燃性及尺寸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以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原料的生物基聚苯硫醚成为行业关键技术方向。该材料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碳足迹,当前全球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仍属少数,但技术路径逐渐清晰,认证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合成路径解析

生物基聚苯硫醚的核心在于实现关键单体——对二氯苯的生物来源替代。工业上聚苯硫醚主要采用硫化钠法或硫磺溶液法聚合,两种工艺均依赖对二氯苯作为芳香族单体。传统对二氯苯来源于石油基石脑油裂解,而生物基路线则通过甘蔗、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经发酵制得生物乙醇,再通过催化重整生成“生物基石脑油”。其组分与石油基石脑油高度一致,可直接进入现有芳烃联合装置生产对二氯苯。


该路径的关键挑战在于生物基石脑油的纯度控制与芳烃收率优化。由于生物质原料成分复杂,气化或热解过程中易产生杂质,影响后续芳构化效率。此外,为满足聚苯硫醚聚合对单体纯度的严苛要求,需配套高精度分离与精馏系统。目前,质量平衡法被广泛用于生物基产品的认证与追踪,即在混合原料体系中按比例分配可再生碳含量,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国际可持续认证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基聚苯硫醚并非改变聚合结构,而是替换原料来源,因此其分子链结构、结晶行为及热力学性能与传统产品完全一致。已有企业证实其百分百生物基产品在拉伸强度、热变形温度、介电常数等核心指标上与石油基产品无差异,可在二百二十摄氏度以上长期使用,适用于高可靠性场景。

 

全球产能布局

截至近年,全球具备国际认证生物基聚苯硫醚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包括日本东丽、比利时世索科、美国塞拉尼斯及中国新和成。

 

东丽通过其韩国子公司在群山工厂实现生物基聚苯硫醚量产。该工厂采用生物质石脑油与废塑料热解油混合进料,通过质量平衡法生产特定品牌树脂,并获得国际可持续认证。其第二条生产线已投产,同步扩建硫化钠原料产能,强化上游一体化能力。

 

世索科在北美与欧洲的聚苯硫醚产线均已获认证,其循环碳系列产品涵盖多个高性能聚合物。中国常熟与上海工厂亦完成认证,可本地化供应生物基改性复合材料,服务汽车与半导体客户。

 

塞拉尼斯的特定系列虽以回收料为主,但也纳入国际认证体系,采用质量平衡法整合再生碳源,实现产品碳足迹降低,适用于对环保合规要求严格的市场。

 

新和成作为国内唯一实现纤维级、注塑级、挤出级、涂料级全品类聚苯硫醚稳定供应的企业,已推出百分百生物基产品,通过国际认证,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其现有产能满产满销,规划总产能将视市场需求推进。公司依托“基础原料—聚合—改性—纤维”全产业链,具备从硫化钠、对二氯苯到终端制品的一体化控制能力,为生物基产品规模化提供支撑。

 

相比之下,其他国内生产商尚未披露生物基技术进展,仍聚焦于通用树脂扩产。部分化工龙头虽公布相关专利,涉及分子量调控与副产物抑制,但未明确涉及生物基路线。

 

工艺与技术壁垒

当前工业聚苯硫醚生产仅限硫化钠法与硫磺溶液法两种主流工艺。硫化钠法以硫化钠或硫氢化钠为硫源,与对二氯苯在极性溶剂中缩聚,反应温度约二百五十摄氏度,需严格控水以避免副反应。该法成熟度高、产物分子量分布窄,是全球绝大多数产能采用的技术。硫磺溶液法则以单质硫为硫源,在相同溶剂体系下反应,虽原料成本略低,但反应选择性较差,易生成交联副产物,工业化难度大,仅少数企业尝试。

 

聚苯硫醚聚合过程对杂质极为敏感。氯端基与巯基端基的比例直接影响热稳定性与加工流动性。多家企业的专利均聚焦端基调控,强调端基结构一致性,或提出特定比例范围,以提升熔体稳定性并减少凝胶生成。


高端聚苯硫醚树脂还需解决低氯、高纯、高结晶度等技术难题。例如,用于半导体封装的产品要求氯离子含量极低,以避免腐蚀金属线路;电池级产品需具备优异的耐电解液性能与长期热老化稳定性。目前此类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此外,聚苯硫醚树脂多数需经改性后使用。玻纤增强可显著提升拉伸强度,矿物填充改善尺寸稳定性,共混改性提升耐磨性。改性技术已成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国内多家改性企业正加速布局高性能复合材料。

 

应用驱动与扩张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聚苯硫醚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传统燃油车单车用量较低,而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复杂度提升,用量大幅增加。典型应用包括电池防爆阀、高压连接器、电子水泵壳体、电机绝缘骨架等,均要求材料在高温下长期稳定工作,并耐受冷却液、电解液腐蚀。

 

人形机器人与新一代通信技术构成新兴增长极。聚苯硫醚凭借高刚性、低吸湿性和良好介电性能,适用于机械臂关节、驱动轮支架、高速连接器等部件。据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元级,将催生对轻量化、高可靠性工程塑料的持续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聚苯硫醚产能扩张主战场。近年国内拟在建项目总产能规模庞大。若全部落地,年底总产能将占全球比重超六成。然而,当前国内消费量仍低于产能,自给率不足一半,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凸显结构性过剩与高端短缺并存的矛盾。

 

技术层面,未来竞争焦点将集中于三点:一是生物基或循环碳原料的稳定供应与成本控制;二是高端树脂的自主合成能力;三是面向新能源与智能装备的定制化改性技术。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技术迭代中占据先机。

 

综上,生物基聚苯硫醚不仅是材料绿色转型的代表,更是高性能聚合物技术升级的缩影。在全球碳约束趋严、高端制造需求激增的双重驱动下,聚苯硫醚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深耕,其发展路径将深刻影响中国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塑料工业
在这里,发现国内国际塑料新技术、新观点、新资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