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强势复苏之年,科技驱动的个护美妆未来|PCT 2025广州站首日洞察

来源:荣格 发布时间:2025-11-20 159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加工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材料检测及测试技术 荣格技术创新奖产业动态研讨会报道
PCT 2025个人护理品技术高峰论坛聚焦科技赋能美妆产业转型,涵盖环肽稳定性提升、胶原蛋白型别协同、AI个性化检测等前沿技术。

 

当下,中国的化妆品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上。

 

消费端在刚刚结束的“双 11”期间集中释放需求,使美妆赛道再次站上增长前列;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 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上涨 9.6%,为全年最高增速。线上线下结构继续演进,本土品牌在新成分、新功效与文化叙事的推动下迅速扩大版图,行业的竞争重心正从流量争夺转向科研、供应链与产品力的系统较量。

 

资本市场同样出现回暖迹象,上半年超过二十家美妆相关企业启动或递交 IPO 申报,覆盖原料商、品牌方、包材制造商与服务机构,产业链的价值重构正在加速。

 

与此同时,监管端迎来重要进展,《关于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五大方向、二十四项举措”,为新原料、新功效与新技术的注册路径提供更明确的合规框架,也为企业的质量管理与研发投入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1 月 19 日,为期两日的 PCT 2025 个人护理品技术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广州站正式开幕!

 

 

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美」为主题,涵盖 10+ 技术论坛、7000 ㎡展区、260+ 展商、超过 150 位演讲嘉宾,从基础科研、功效配方、绿色制造到 AI 与数字化,构成了一场具集中性、前瞻性的技术场景。论坛之外,创新发布、企业专场、赛事活动等环节,也为产业链各方提供了充分展示研发成果与观察趋势的窗口。

 

随着首日的主论坛与多个专题论坛陆续展开,科研机构、国际集团、本土龙头与新锐企业共同呈现了一幅科技驱动下的中国个护产业图景——

 

Part 1

「科学」正成为定义美丽的新语言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发生质变。护肤不再停留在"承诺"层面,数据、机制、临床验证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新语言。这种转变背后,是科技在重新书写产业规则。

 

荣格工业传媒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Michael R. Hay 开幕致辞中回顾了行业过去一年的变化轨迹。他提到,消费者认知方式的深刻变化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无论是皮肤微生态、皮肤长寿还是精准抗老,机制与证据才是赢得信任的关键。以美白为例,行业已经从传统单一路径调控转向多路径、多维度的复合策略,这在十年前难以想象。抗老科技同样在快速演进,从单一分子向更稳定、更温和的复合结构转变,递送技术的进步和温和抗氧体系的成熟,让"温和但有效"的理念获得了更扎实的科学支撑。

 

Michael R. Hay,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荣格工业传媒

 

随后,主论坛在荣格工业传媒工业资讯经理、《happi China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杂志主编解超(John Xie)先生的主持下正式开幕。他指出,“科学正在重新定义美丽本身”的判断,已在配方端、原料端与监管端被不断印证。

 

解超(John Xie),工业资讯经理、《happi China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杂志主编,荣格工业传媒

 

先进矢量化技术:协同聚合物、光学和仿生技术,提升化妆品功效和感官体验

Ms. NAIMA CHENTOUFI,研发实验室负责人,路威酩轩 LVMH

消费者既要临床验证的功效,又要奢华的感官体验,因而配方技术的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如何让活性成分精准到达作用部位,同时实现即刻可见的肤感与光学效果,这个问题正在重塑高端美妆的技术壁垒。路威酩轩 LVMH 研发实验室负责人 Naima Chentoufi 女士指出,真正决定功效上限的,不是堆多少成分,而是光学、矢量化与聚合物三类技术的协同。她在演讲中系统介绍了该集团在配方技术上的三大核心支柱。

 

Naima Chentoufi 女士,研发实验室负责人 ,路威酩轩 LVMH 

 

她以光学技术开篇,指出传统珠光体系在深肤色上易出现灰调,限制了真实的“健康光”。LVMH 研发的双层结构珠光通过“基底+粉红反射层”的折射差,实现更自然的亮度提升。例如,Dior 新品中表现为皮肤平滑度和亮度的显著上升,让光学成为真正可量化的功效路径。在矢量化方面,她强调“封装系统”与“渗透剂”的根本区别。Dior 最新双矢量体系可使有效成分深层渗透提升 33%,为精准抗老建立更稳定的传递链路。聚合物技术则兼顾即时拉提与舒适度,通过“刚性+柔性”聚合物双结构,让皮肤张力提升 8%、膜层耐受提升 56%,避免了传统紧绷感。她总结道,高科技配方正在让配方从“载体”变成“功效引擎”,这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关键竞争点。

 

环肽新纪元:解锁太子参环肽的护肤潜能

苏贤斌 教授,南京先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当肽类原料的竞争向“高活性、低刺激”演进时,环肽的热度正在急速攀升。南京先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苏贤斌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仅 2022—2024 两年间,环肽相关产品销售额从 4.8 万跃升至 4.08 亿,增长 8465 倍,成为行业最具爆发力的活性赛道。

 

苏贤斌教授,南京先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他指出,环肽通过首尾相连的环状结构,隐藏了易被蛋白酶攻击的游离氨基和羧基,稳定性显著提升。同时,紧凑结构与双亲性平衡使其跨膜效率优于多数线性肽。太子参环肽作为从传统中药材中提取的环八肽,在促进胶原合成方面表现突出,体外实验显示其可使 Collagen I 基因表达上调 80.56%,Collagen III 上调 70%。细胞毒性测试与鸡胚刺激测试均显示其在 1% 浓度下无明显刺激性,实现了“高活性”与“低刺激“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苏贤斌教授重点介绍了来自太子参的植物环肽 SynTide CP100。其稳定的环八肽结构兼具抗氧化、抗炎与促胶原能力,在 UVA 损伤模型中可使 Collagen I 表达提升 80.56%、Collagen III 提升 70%。其在 1% 浓度下未呈现细胞毒性与眼刺激,为敏感肌和医美术后提供了新的原料选择。苏贤斌教授还介绍了连续流动绿色合成技术平台,该技术通过疏水 Tag 替代树脂,在绿色溶剂中实现均相高效偶联,原料消耗减少 60%,有机溶剂减少 90%,为环肽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持续路径。

 

双生协奏·胶肽共生:科学破译肌肤年轻密码

周大为 先生,国际原料部总经理,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正在从“补一点胶原就能抗老”的粗放逻辑,转向对分子结构、型别协同和皮肤力学变化的精细拆解。备案端的变化佐证了这一趋势——2022-2024 年抗衰相关功效备案以年复合约 70% 的速度增长,抗皱、紧致类占比高达 95%。在这场越来越“拼专业力”的竞争中,胶原蛋白赛道再度迎来焦点。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原料部总经理周大为阐述了“双生胶原肽”如何从分子层面破解皮肤衰老密码。

 

周大为 先生,国际原料部总经理,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I 型胶原是皮肤的“刚性支架",占体内胶原总量的 80%,提供抗张强度;III 型胶原则是“弹性海绵”,纤维细软,是婴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关键。锦波生物通过解析晶体结构发现,其核心功能区序列在无铰链区参与的前提下可形成稳定的三螺旋结构,已被蛋白质数据库 PDB 收录。周大为重点介绍了本次大会发布的新品——双生胶原肽,该产品以特定比例组合 I 型、III 型胶原与活性六肽,细胞实验显示可促进 11 种胶原再生。人体测试显示,30 位志愿者连续使用 28 天后,动态纹与静态纹均得到改善,实现“即时抚纹-中期充盈-长期支撑”的递进式抗衰路径。这类组合式原料的出现意味着抗衰市场正在进入“功能叠层时代”。品牌要想在 2025 年后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真正“看见”胶原的支撑力、弹性和可感知变化。

 

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美妆护理

叶成达 博士,数字智能美妆总监,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

2025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提出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政策信号背后,化妆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从“锦上添花”逐渐变成“必选项”。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数字智能美妆总监叶成达博士在主论坛上展示了 AI 技术如何重构美妆服务链路。

 

叶成达博士,数字智能美妆总监,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

 

第一重变化来自检测能力的跃升。以K-SCAN 为例,三光源成像叠加独家算法,能识别头屑等级、油脂分布、发根状态,其训练集覆盖欧洲、亚洲、非洲 234 名受试者,总计 4060 张图像,已经具备跨种族的预测能力。这意味着过去依赖“肉眼+经验”的顾问服务,开始被标准化、可量化的数据取代。第二重变化体现在“精确调配”。从活性成分称量,到 1200 转高速离心的即时均质,再到贴上顾客姓名的定制标签,个性化不再是噱头,而是落在生产线里的微型“柔性制造”。叶成达强调,AI 在美妆领域的价值不只是推荐,更在于检测、预测与护理的全场景覆盖。

 

磷脂科学与技术——驱动化妆品乳化与递送系统创新

尚亚卓 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尚亚卓教授带来的磷脂技术报告透露了一组值得关注的数字——目前市场上含磷脂的化妆品占比约 7.5%,使用磷脂的品牌占比仅 5.4%。不高的渗透率背后,藏着配方师们长期面对的技术困境——如何让磷脂这种“脾气古怪”的两亲性分子真正发挥效用。

 

尚亚卓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尚亚卓介绍了三种突破性的磷脂乳化体系。例如,自支撑液晶屏障乳化体系(SSLCB-ES)完全摆脱了对化学增稠剂的依赖,通过磷脂自组装形成的液晶网络结构实现稳定。测试数据显示,具有水包油体系的清爽肤感,却表现出油包水的一个特性,该体系的封闭性能达到凡士林的 90%, 体系内部的致密液晶层不仅能显著抑制活性成分氧化,还能在 48℃ 高温下保持半年以上的稳定性。在递送系统创新方面,尚亚卓的团队开发的磷脂杂合载体技术将脂质体与外泌体融合,构建出多层多室共存的复合结构。这种设计大幅提升了包载量,同时兼具两种载体的双重优势。保湿、修护、抗老的竞争越来越落在体系工程能力上,磷脂正把乳化与递送从“配方动作”提升为“结构科技”,为高功效产品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基于证据权重的化妆品功效评估思考

苏宁 先生,副主任,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化妆品技术中心

一份功效报告动辄五六十个参数,仅抗皱功效就有十几种检测方法可选。当数据越做越多,企业成本不断攀升,决策支持却并未同步提升,这个矛盾正在困扰整个行业。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化妆品技术中心副主任苏宁提出了证据权重模型的解决思路,直击这一行业痛点。

 

苏宁,副主任,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化妆品技术中心

 

当前功效评估面临五大困境——数据科学化不足、数据碎片化严重、证据链断裂、证据支持模糊以及报告竞赛。例如,一个抗皱项目往往能堆出五六十个指标,却难以形成从原料、配方到人体使用的完整证据链。苏宁的团队在案例研究中提出“证据权重”模型,把人体功效、体外数据、UGC 海量评价、RCT 与真实世界研究串联起来,让各类数据从“平行存在”变为“层级协同”。在对 2576 条电商评价做文本挖掘后,发现屏障改善、细纹减少、光泽提升等七大维度的高频词呈现高度一致性,与临床节点的变化趋势互相印证。苏宁强调,证据权重模型可将散乱的数据碎片编织成坚实的证据链,为企业决策、市场宣称与监管审评建立透明、可溯源的框架。

 

2025 荣格·配方大师奖颁奖典礼
暨 2026 荣格技术创新奖 & 荣格·配方大师奖启动仪式

 

主论坛的技术盛宴落幕后,会场气氛在颁奖典礼的音乐声中再度推向高潮。

 

第二届“荣格·配方大师奖”自今年 3 月启动以来,共收到 83 份参赛作品,数量较首届增长 超三成,折射出配方创新正在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战场。克琴、斯拜科、杉海创新、仅三生物、安琪、金久奇等六家原料供应商提供十款前沿原料,从功效到质地为配方师提供全方位创新可能。

 

典礼由荣格工业传媒总裁刘奕伶女士揭幕。她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个护行业已从“卷成分”转向“卷体系”,试图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冰沙、破水、空气感、丝绒拉丝等质地创新的背后,是配方师对乳化路径与物理结构的精准调控;而视黄醛温和递送、麦角硫因分层策略等技术思路,正在构成新的行业共同语言。配方创新为核心的价值竞争已成为个护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刘奕伶 女士,总裁,荣格工业传媒

 

本届赛事的五大奖项依次颁发——潜力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以及最高荣誉“卓越奖”。

 

LVMH 亚太美妆研发中心产品创新开发负责人 Helga Zhu为潜力奖获奖配方师颁奖

荣格工业传媒总裁刘奕伶为三等奖获奖配方师颁奖

荣格工业传媒总裁刘奕伶为二等奖获奖配方师颁奖

荣格工业传媒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Michael R. Hay 为一等奖获奖配方师颁奖

荣格工业传媒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Michael R. Hay 为卓越奖获奖配方师颁奖

 

评选过程由“专家评审+现场感官测评”双轨组成,来自资生堂、LVMH、拜尔斯道夫等品牌,以及盛评检测、Mintel 等机构的评审团,完成近 2 万次专业感官评价,PCT·上海站现场的大众肤感测评环节收获 2152 次有效评分,确保每一个获奖作品都在“技术创新性、市场适配性、体验独特性”上经得起检验。经过多轮严格评审,16 份杰出作品最终脱颖而出。

 

 

随着颁奖典礼落幕, 2026 年荣格技术创新奖、荣格·配方大师奖双奖启动仪式。环亚集团首席科学家潘志、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化妆品技术中心副主任苏宁、LVMH 亚太美妆研发中心产品创新开发负责人 Helga Zhu、上海正喧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鲍方、荣格工业传媒总裁刘奕伶、荣格工业传媒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 Michael R. Hay 受邀登台,共同宣布双奖正式启动,意味着配方创新与技术创新将在行业内形成“前端研发+体系工程”的双轴驱动,为 2026 年的个护美妆行业的产品力竞争提前定下基调。

 

 

Part 2

情绪科学成为新配方竞赛场

从“感觉好”到“验证好”

主论坛落幕后,各个分论坛进入具体技术研讨环节。

 

当功效护肤进入同质化周期,消费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更隐性的价值——情绪。近年,“情绪愉悦”的消费者兴趣度增长显著,情绪科学因此从营销暗线跃升为研发显性赛道。无论是香氛、肤感,还是神经美容的生物学证据,都成为品牌差异化的真正“第二增长曲线”。

 

首先,情绪调节正从感官经验走向机制化研究,皮肤—大脑轴、压力通路、神经肽等关键词开始频繁出现在行业报告里。其次,感官工程被系统化处理,乳化体系与流变行为被重新定义为“情绪调控器”,每一次延展、破水、吸收的细节都能引导用户从紧绷走向放松。此外,行业对情绪功效的验证方法正加速成熟,脑电、皮肤电与行为学工具被引入到产品测试中,让“舒缓”“愉悦”不再只是主观描述,而是可量化、可复现的研发指标。

 

这一趋势在本次研讨中被清晰拆解,多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在该领域的前沿探索。

 

 

「情绪科学 & 配方开发论坛」上海盛评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感官评价系统创始人林文强先生的主持下展开。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陈亮博士发表了题为《神经科学赋能美妆创新:情绪量化时代的消费洞察前沿实践》的演讲。贝泰妮集团研发总监苏温柔女士带来《拉曼技术在化妆品渗透研究中的应用》的技术分享。Lucas Meyer Cosmetics by Clariant 全球研发总监 Joan Attia 博士《感知之美:神经美容学的前沿探索》为题,展示了国际前沿的神经美容研究进展。

 

 

「2025 荣格·配方大师奖」评委代表、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产融导师徐百博士发表了评审代表致辞,为情绪科学的学术路径提供专业的点评视角。应用端的讨论同样精彩,荣格·配方大师奖评审专家之一的配方师 Rex 胡晓波先生深入解析《PDRN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配方师如何武装好 PDRN 这门武器?》。今年的最高荣誉“卓越奖”获奖配方师、桂林华诺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杨冠鹏先生进行了获奖配方作品分享,展示情绪科学在实际配方中的落地经验。

 

 

随后,多家荣格·配方大师奖的指定原料企业展开技术解析——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周名清介绍了杉海晶萱皙妍温和美白原料应用解析,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尤孝鹏解读了 Fermthink 酵母蓝芯 Cu25 技术,上海克琴市场总监张碟分享了从成分到功效的抗衰焕肤、美白舒缓新方案南京斯拜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副总监王会玉阐述了特色活性物在美妆产品创新中的应用金久奇(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栀探讨了氢化卵磷脂如何驱动乳化技术与肤感创新,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品牌总监郑艳菲分析了麦角硫因在各领域应用及科学依据。论坛最后,林文强先生以《情绪护肤的实战应用案例》收尾,从检测机构视角展示情绪功效的验证方法,以真实测试案例为行业提供可操作的评价路径。

 

 

情绪科学正让“配方是否愉悦”成为与“配方是否有效”同样重要的判断维度。对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只看成分与功效,而是看谁能更精准地读懂情绪、设计情绪、验证情绪。随着技术手段愈加成熟,这一赛道将在未来几年释放更大的创新势能。

 

Part 3

敏感修复进入“体系战”

妆械合流与医研模型推动精准修护时代

敏感肌用户规模持续攀升,自报敏感占比已长期维持在约四成。品类进入深水区,需求也从“不过敏”升级为“修护+舒缓+抗衰”的复合结构,敏感肌抗衰这一细分在 去年保持接近三成的年增速。市场已经从单品竞争转向围绕屏障、炎症与术后场景的体系化修复方案,妆械联合与医研共创成为品牌突破同质化的主路径。

 

 

在这一主题下,多位专家在「修复舒缓:妆械联合,医研共创,敏感修复论坛」上带来了企业与科研协作的最新方向。该论坛由优然生物高级产品经理周琦女士主持。自然堂集团研发中心妆械融合产品技术负责人运薪如女士分享了《从医研合作到妆械联合:自然堂“胶原全时管理”方案新探索》,展示品牌在屏障修护与医美场景中的联合路径;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尤孝鹏先生《酵母锌在个护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微量元素在修复体系内的结构价值;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嘉吉美丽护理亚太区应用实验室专家朱中卫先生带来《Topcithin 创新乳化剂:赋能皮肤生物活性,开启无限可能》,突出了磷脂体系在屏障构建中的战略作用。优然生物高级产品经理周琦女士以《医美分型修护:解决不同类型医美术前术后护理》解析术前术后修复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主任医师丁慧教授通过皮肤健康与功效产品配方体系的研究》深化了分级修复与临床证据结构。浙江未名拾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前沿开发高级技术经理梁瑞琼女士分享《从植物生命初萃取纯净 PDRN 修护能量,唤醒肌肤内在活力》雅诗兰黛创新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全球安评质控副总监沈春琳博士则以《化妆品与械字号美容仪联合应用安全性评价》强调妆械结合的安全边界。

 

 

敏感修复的竞争已从成分清单转向系统工程能力——探讨的重点已然来到围绕屏障、炎症、术后场景构建完整模型,打通临床数据-配方设计-械字号联动-医生推荐的完整链路,这些也正是未来两三年最值得关注的变量。

 

Part 4

保湿抗衰进入“多通路时代”

水分管理到结构重建的产业竞速
中国抗衰护肤市场规模在去年已接近 3000 亿元,占功效护肤近四成,可谓是当下最具确定性的主赛道。需求端的变化比数据更直观——七成消费者在 30 岁前就开始使用抗衰产品,“提亮+淡纹+紧致+保湿”这种复合诉求成为主流。保湿也从基础步骤跃升为抗衰底座,既要提供 8—24 小时的长效锁水,又要承担屏障修护、抗氧化、细纹改善等结构性功能。这意味着抗衰正在从单一通路走向以“水分+结构”为核心的多通路验证逻辑,技术门槛与研发资源的投入都在急剧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湿抗衰论坛」呈现出上游成分、配方科学与技术路径的集中展示。环特生物化妆品事业部总经理周示玉先生主持了这场论坛。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资深研发经理伍晓燕女士带来《资生堂新成分-超分子玻尿酸胶原蛋白》,展示其在保湿与结构协同上的研发方向。浙江诸暨聚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孙成硕先生分享《胶原蛋白「黄金三角」:基于 I、III、V 型重组胶原协同作用的皮肤抗衰新策略》,聚焦胶原结构组合逻辑,广州蒂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约专家顾问赵海山先生《天然神经递质阻断剂——千日菊:连接自然与科学,打造创新抗衰方案》呈现植物神经递质通路的抗衰潜能。上海克琴研发总监高昂博士则在《Anallerg - NFA:新一代生物酸的“温柔”革新》中展示温和酸类的分层应用策略。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魏际华博士通过《基于深度学习辅助筛选的线粒体功能增强与皮肤抗衰老活性化合物发现》介绍技术筛选方法。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周名清博士《超分子技术焕活肌肤生命力:超分子腺苷》强调超分子递送的抗衰逻辑。中国非公医协皮肤专委会秘书长吉喆女士《从表层到深层:面部分层抗衰的科学》中从临床视角展示“分层设计”如何推动功效认知升级。

 

 

可以预见,保湿抗衰赛道的竞争将转向“如何把多通路做到真正协同”,从表层润泽到深层结构重建,品牌的差异化将被重新定义。

 

Part 5

绿色科技的增长引擎

可持续从“选项”变成产业的硬底盘
可持续正在成为美妆产业绕不开的主旋律。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可持续化妆品市场从 2019 年的 390 亿美元扩容至 2024 年约 480 亿美元,增速明显跑赢大盘,而这股趋势已经从品牌端的口号转向全链路执行——原料端用生物发酵替代高消耗开采;生产端追求低碳化和绿色智造;配方端用生物表活、生物活性物构建新的功效体系;包装端加速向可回收、可再填充演进。

 

 

「绿色美妆&生物科技论坛」荣格工业传媒工业资讯经理张静妮(Shirley Zhang)女士的主持下,围绕绿色原料、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制造展开。袋鼠妈妈集团研发总经理严二平先生《微生态护肤的 3.0》揭开皮肤微生态应用的最新动向。英狄士企业管理(广州)有限公司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梦茹女士带来《安全高效-天然抑菌解决方案》,展示绿色防腐方向的产业化探索。中科菁萃(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辛亮博士通过《纯天然多功效植物表面活性剂》强调生物表活在洗护大类的关键价值。卓科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陆一鸣女士分享《纯净美妆进化论:绿色智造可持续方案》,聚焦绿色制造体系搭建。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蒋丽刚先生介绍《百雀羚 2025 年新产品系列中蕴含的科技》赢创个人护理品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吴倩博士《可持续与高性能的融合之道:驱动美妆成分迭代的绿色创新逻辑》展示国际原料巨头的绿色创新路径。来自泰国 Amata Innovation Co.,Ltd 的 CEO 及创始人Amata Chaikriangkrai 先生则在《皮肤数据库如何推动产品创新和个性化》中呈现数据如何驱动绿色功效开发。

 

 

绿色美妆正在形成“技术驱动—供应链升级—品牌叙事重塑”的新闭环。生物科技在加速落地,包装与生产在绿色化,行业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绿色”做成确定性的长期能力,而不只是阶段性的产品标签。

 

 

Part 6

光防护与肤色管理“多维进化”

防晒和美白合流同一条技术赛道

防晒和美白赛道的变化堪称“肉眼可见”。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防晒市场在 2022—2027 年的复合增速预计达到约 9.6%,美白祛斑护肤品也大概持续保持约 12–13% 的年增长。需求端不满足于SPF/PA 、“变白”这种单一诉求,而已把光防护、肤色均匀、光老管理、抗氧化“叠加”到同一瓶产品里,形成更接近“昼夜光环境管理”的复合功效结构。产业链也随之转向,原料端强调光稳定与安全性;配方端围绕“清爽肤感+高能防护+软修护”展开创新;终端场景中,通勤、户外、敏感肌等细分需求把产品推入更精细的技术比拼。

 

 

「防晒美白论坛」由在 Mintel 英敏特华南负责人李伯灏主持,讨论了光防护机制、肤色管理、安全着色、植物源活性、夜间修护等议题。拜尔斯道夫上海创新中心科学与传播负责人 Vasilisa Marie Trotsenko 《提安明多 630 解码色素沉着 - 人酪氨酸酶在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开场,聚焦黑色素生成关键靶点。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北京尚捷优蓝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专家袁焕祥博士通过《安色——洛神朱,突破传统着色剂的安全隐患,开拓色彩与安全完美融合的新纪元》呈现植物色彩的新应用逻辑。天津爱奇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市场经理蔡爽女士带来《协同增效,突破边界——防晒增效剂在现代防晒配方中的关键作用》,触及防晒配方的“科技肉搏”。甄萃(广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林华杰先生《植物愈伤组织工程:石榴鞣花酸的高效生物合成与协同应用》展示植物活性的新路径。熬夜肌实验室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大水滴熬夜肌实验室主任沐风博士《熬夜肌肤护理:从基础研究到整合性解决方案的创新》中强调夜间光老修护的重要性;仙婷市场部经理荆晶博士《熠米粏:超共生代谢物赋予的全新美白体验》分享代谢物美白思路;欧诗漫生物研发创新中心创新战略与消费者研究部副总监青月女士《传统美白困局 & 未来美白科技》中从更高维度解析美白研发的方向性挑战。

 

 

可以看出,防晒和美白在光环境压力加剧的现实下汇流为一个系统工程,品牌的竞争不只在防护倍数或美白速度,需要把“光管理”做到科学可证、体验可感、全场景可用。

 

Part 7

头皮科学、功效升级、香氛体验

“洗护新三角”共同驱动的下一轮增长

“头皮是脸的延伸”这句话正从营销话术变成产品开发的底层逻辑——控油去屑、防脱育发、头皮舒缓、抗老等需求集中爆发,头皮精华、头皮喷雾等新品类增速快于基础洗发水。消费从基础清洁迈向精细化、高端化与功能化时代。同时,身体洗护向“全身护肤化”迈进,香氛与情绪场景也成为新品成功的重要密码。洗护的竞争不再是“洗干净就行”,而是在“高效温和”“香氛体验”“精细分区”“绿色配方”多条线同时拉满。

 

 

「个人洗护论坛」小红书渠道2019 第一批 MCN 机构联合创始人郑嘉敏女士主持。巨子生物-函得仕品牌函得仕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陈张源先生发表了题为《重组胶原蛋白在毛囊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的演讲。南京斯拜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副总监王会玉女士分享了《头皮健康与预防脱发》苏州纳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逸鑫先生带来《载体技术在头皮护理中的应用》广州大学副教授毛桃嫣博士广州恒广总经理和技术总监李茂锐先生共同探讨了《有机硅/酯基/聚季铵盐洗护:蓬松修护固色多效协同与精准调理创新》广东省科学微生物研究所副主任孙廷丽女士分享了《头皮微生物态洗护产品及其功效评价案例》巴斯夫个人护理化学品部洗护技术专家刘彩娥女士介绍了《洁面赋能:产品升级思路与乳化增效方案》阿道夫科研创新实验室功效评价经理陈默女士《头皮舒缓三维模型与效能分级应用》收尾,从功效验证角度为头皮护理建立评价体系。

 

 

洗护行业正进入以“头皮科学+结构配方+香氛体验”为核心的竞争阶段,功效、体验与长期健康管理统一正被放在一套逻辑里。

 

 

Part 8

科技与市场双重加速

竞速时代重组美妆产业的增长坐标

在技术与消费并行升级的当下,整个美妆与个护产业链正被重新塑形。需求端,功效护肤深化细分,敏感修护、精准抗老、头皮健康、绿色防腐与情绪香氛持续扩张;供给端,重组蛋白、合成生物学、多维递送体系、微生态模型及 AI 研发决策正让品牌的技术壁垒重新洗牌。与此同时,内容渠道、跨境电商与消费场景正在合力重写美妆传播路径,直播首发、小程序测肤、独立站出海、情绪价值包装等策略成为新品拉升的重要驱动力。家清与洗护则与个护同频走向“高阶卫生+精细清洁”,绿色化学、功能复配和多酶体系进一步放大技术红利。

 

 “科技加速 + 内容爆发 + 全球流动”的多线并进阶段,PCT·广州站的多场「创新发布论坛」成为洞悉行业迁徙方向的关键窗口。首日 PCT 2025 广州站的四场「创新发布论坛」分别从趋势、技术、营销、到家清洗护等多维创新展示了企业如何在高竞争周期中寻找穿透力,为本次大会奠定了最具前沿性的产业坐标。

 

 

在「创新发布论坛」的「美妆趋势」场次中,议程由荣格工业传媒工业资讯经理张静妮女士主持。Mintel 英敏特大中华区美容个护行业商务总监韩正禹先生2026 全球美容与个人护理趋势预测》开场,从全球视角解析消费结构与功效偏好的未来走向。上海语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谢家鼎先生带来《数据驱动 2025 敏感肌护理精准博弈》,呼应敏感赛道需求爆发的行业背景。广州博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晶晶女士《再造“细胞对话”:基于微藻生物技术的合规型智能仿生囊泡如何实现精准皮肤再生》展示智能化与生物科技的结合路径。大昌华嘉特别呈现主题《植愈敏感 韧见美学》,由云南英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助理工程师刘盛坤先生分享植物舒缓方向。上海科麦佳化学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贾凤刚先生则以《源于植物的天然防腐力量》回应绿色与安全的配方命题。法国 Phyts 菲茨研发总监马海虹女士《肌肤知道答案—天然有机护肤》带来天然系功效叙事的另一种范式。

 

 

「创新发布论坛」的「新技术」场次由华南理工大学日化行业校友会会长曹伟先生主持,议题围绕法规、原料与底层技术的前沿动向。CTI 华测检测化妆品原料项目经理钟晓瑜女士《从合规到落地:新原料注册备案法规要点与申报实践指南》开场,聚焦新规落地后企业端最关心的注册路径与技术要求。广州暨科美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项琪博士随后带来《纤连蛋白:EGF 的接班选手,解锁生物修护新可能》,围绕高端功效护肤的生物材料迭代展开。沈阳金久奇科技有限公司化妆品原料研发总监高峰先生《氢化卵磷脂:驱动乳化技术与肤感创新》深化配方工程的技术细节。深圳市健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项目管理李昱棠博士在《敏感肌多维修护新思路——内源性天然舒缓神经胜肽》中展示舒缓机制的前沿方向。妆溯(广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家传先生《AI 数字化赋能化妆品产业发展》,将工厂、品牌、渠道的数据流重新串联,为科技驱动的研发体系提供更多落地想象。

 


 

「营销&出海」场次则由厦门市集美区新电商协会秘书长陈明娟女士主持。九牧集团美妆日化类创新管理专家、厦门市集美区新电商协会化妆品专委会成员张巧虹女士首先以《品牌下半场——解码美妆市场下一轮增长与创新的核心密码》提出品牌生意从爆款逻辑迈向长期经营的关键转折。上海缙嘉集团首席研发官袁旻嘉先生带来《从研发端设计科学技术和科学传播的有机结合》,强调硬科技如何转化为品牌资产。上海云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志博士《脂质体技术在护肤品行业的应用》中梳理当前热门的载体技术路径。杭州三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伟博士分享《从修复、弹润到抗氧的精准护肤:三言生物重组蛋白原料的绿色生物技术开发》,将成分工程与可持续叙事进一步结合。小鹅通副总裁张云龙先生《私域运营创新助力业绩增长》中解析品牌如何沉淀用户关系。探谋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TMO Group)合伙人、电子商务策略与数字化专家周晶女士《从电商数据看东南亚美妆风向》,点明出海区域的结构性机会。

 

 

「家居清洁&洗护」场次由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石荣莹先生主持,围绕去污效率、剂型革新与低残留配方展开系统性的技术交流。石荣莹先生以《中国家用洗涤剂市场概况与技术发展趋势》开篇,勾勒赛道在高效、温和与环保三端的技术方向。丰益国际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董元彩博士丰益“WILSILK”系列,创新的硅油替代品》中展示替代技术的性能边界。广东诗华莎化学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蔡祥博士带来《家清 4.0:从原料到情绪价值的全面焕新》,让家清产品被放入“情绪体验”维度审视。合创(广州)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张世林先生《新剂型洗涤产品技术迭代与配方升级》展开具体案例。佰利欣国际贸易(广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施昌松先生分享《沐浴产品与油霜应用的配方科学——干燥肌肤的沐浴管理》广州锐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经理陈国静先生《“顺”而不“腻”,“蓬”然心动:谈洗护发体验的进阶之道》聚焦发丝触感工程。

 

 

在 PCT 2025 广州站首日的创新发布论坛四个板块的集中展示中,可以看到中国美妆、个护及家清赛道的技术纵深已经被整体拉开——上游原料的生物科技化、功效验证的科学化、渠道策略的精细化、清洁体系的绿色化彼此交织,形成一个比以往更高速、更立体的创新网络。过去行业依赖单一成分或单点爆款,如今的关键已转向系统能力——成分、功效、叙事、渠道与法规的协同。

 

Part 9

药妆融合新坐标

中医药智慧进入现代功效体系
中医药正在美妆行业重新“开机加载”。带“中药成分”的护肤品搜索量飙升,消费端的兴趣已经足以改写品牌的研发路线。过去被贴上“概念感”标签的中草药,如今正被拉入现代实验体系——从成分定性、功效验证到供应链标准化,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药妆融合”产业链正在成形。

 

 

「创美中植专场:药妆融合,千年中医药智慧的跨界应用专场广州一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梁文发先生主持,以极具行业代入感的“灵魂三问”开场,引导嘉宾围绕药妆融合的底层逻辑展开。济南市中药技能鉴定所委员会委员宋希贵先生首先带来《如何鉴定——确保功效与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强调原料鉴别在药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随后,山东一方首席质量官、山东中医药大学荣誉讲堂客座教授杨纯国先生通过《溯本清源——如何构建“药妆同源”的质量基石》进一步点明产业化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衔接。山东一方种植基地的实时连线成为本场的视觉亮点,让“源头可视化”成为供应链透明的新注脚。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亓兴亮先生《古方新绎——基于中医君臣佐使的功效组方解码》中回溯传统配伍的科学逻辑。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副教授成志伟教授则以《未来已来——植物细胞工厂与生物合成的无限可能》展示未来原料生产体系的技术跃迁。压轴由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副教授、中国毒理专家刘蕾博士带来《如何验证植物细胞类原料的功效性》,将中医药“走向现代”的关键问题落实到可验证、可监管的专业路径上。

 

 

这一专场研讨的启示在于,中医药不是品牌的“文化包装层”,也不是功效护肤的旁支线,而是在向一个需要标准、证据、工程化系统的真正产业方向延伸,成分故事、功效验证与供应链建设正逐渐同频,药妆融合的未来将不再是“古方复刻”,而是科研与文化共同驱动的创新赛道。

 

Part 10

沉浸式体验上场

技术、情绪、消费场景被搬进展馆

如果说研讨会论坛为行业提供了思考的纵深,那么本届 PCT 2025 广州站的现场活动区则把趋势具象化成可触、可闻、可体验的“现场创新”。

 

今年的活动规模更胜往届,280 余家原料、设备、检测、OEM/ODM 与贸易伙伴带来的展示区之外,六大互动展区成为全场流量焦点,让“科技赋能美”的主题在观众的真实感官中被重新理解。

 

精品展示区:新技术与新方案的第一现场

 

 

观息·AI 香氛情绪互动实验室:情绪香氛的可视化突破

华东理工大学陈亮博士团队研发的“观息 AI 情绪终端”,把香氛体验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佩戴轻量设备后,系统会依据参观者在不同香调中的脑电信号变化,实时生成“情绪增益图谱”。焦虑值下降了多少?愉悦曲线上升速度如何?所有数据都以图像呈现。

 

手作香韵·专属香膏 DIY:把香气握在手里的治愈感

 

 

F03 展位持续排队,现场不仅能挑选天然精油、基底油、蜂蜡等原料,还能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调香、成型与包装全过程。相比市面香膏,这里的关键词是“专属”和“透明”:观众知道自己用了哪些成分,也能把过程作为一段“可分享的情绪体验”。成品既可随身,也适合作为礼物。这类“个性化+自然感”的手作体验,正成为新世代消费者的情绪消费入口。

 

科凝美 AI 皮肤检测区:精准识肤的 80 秒

 

 

AI 在现场直接的落地方式,就是“更快、更准、更个性化”的皮肤分析。在 F04 展位,科凝美带来的美肌 AI 系统,以高清摄像与智能算法为基础,通过 7 大影像模式、5 角度拍摄,80 秒输出肤质判断、问题识别与个性化建议。

 

金久奇·拿铁咖啡站:逛展间的能量补给

 

 

金久奇在 F01 设置的免费拿铁站几乎全程满位。加入 Phoslip GPC 的咖啡被定位为“长效思维续航”,为长时间交流洽谈提供状态支撑。本届还特别开放三处“畅饮点”,凭咖啡券即可不限量领取。克琴实验室也带来咖啡补给,帮助贸易对接 “对话开始的第一句”。

 

荣格·配方大师奖获奖作品展示区:研发力量的现场呈现

 

 

2025 年第二届荣格·配方大师奖的 16 份获奖作品集中亮相,围绕“未来感官体验、慢享生活护肤”展开。研发逻辑、原料组合、肤感调整等细节均可现场触摸与交流,展现了中国配方师在成分研发、体系设计与肤感优化方面的系统能力。现场观众可近距离观察作品质地、了解研发思路,配方师之间的技术交流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平台。

 

PCT 新品秀·礼品兑换区:品牌体验与市场试水

 

 

逛展还能带走好礼成为今年的另一亮点,展示区汇集了函得仕、阿道夫、科修、WIS、菲茨、EHD、碧妍思、C 咖、SKYNFUTURE、滋源、上美、欧诗漫、花皙蔻、循理、RNW 如薇、优时颜 UNISKIN、稀物集等品牌的最新产品。参会者通过完成“逛展打卡任务”,参观指定展位、参与互动体验等即可兑换正装好礼。“体验+转化”的模式既为品牌提供了市场试水机会,也让专业观众零距离感受新品的配方设计与使用体验。

 

供需匹配沙龙:精准对接的商业加速器

 

 

为提升商贸对接效率,主办方荣格工业传媒也在 11 月 19 日的 14:00-16:30 与 11 月 20 日 10:00-12:00 举办两场供需匹配沙龙。采用“快速约会Speed Networking Round ”创新形式,每轮 10-12 分钟,买方固定洽谈桌,卖方轮换,确保每位买方能与 3-5 个经人工筛选匹配的卖方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快速洽谈。高效率、高密度的对接方式,让原料供应商、品牌方、OEM/ODM 服务商在短时间内完成需求匹配与初步合作意向确认。

 

现场云相册回看

快来扫快来云相册里找找你的身影

重温美妆科技创新盛宴的闪亮时刻


明日预告


为期两天展期即将走到尾声,但精彩并未收束。经历了今天的首日论坛技术爆发、展览互动体验区的持续火热后,明天的 PCT2025 广州站收官日,将把焦点进一步推向敏感皮肤、微生态、炎症管理、抗衰老机制、绿色生物科技等行业前沿赛道,系统拆解敏感皮肤、屏障、微生态与炎症管理展开,中药方剂、生物护肤、敏肌递送体系、痤疮微针等方向,能量代谢、肽类开发、脂质平衡、面部分区衰老及透皮吸收、外泌体与虫草研究也将集中呈现,组学技术、胶原开发、合成生物学、环肽突破等成果也将被推向前台。最后一天的现场仍是“可看、可玩、可带走”,六大体验区继续全天开放。

 

明天,依然是趋势的深挖日,也是技术的交锋日,欢迎前来,继续见证 PCT2025 广州站向产业链供应链交出的“年度解题书”的最后篇章。

 

论坛框架

 

组织架构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