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欧洲模具制造业的“凛冬”与破局

来源:荣格金属加工 发布时间:2025-11-18 62
金属加工模具及冲模 特别报道技术前沿产业动态企业动态

近日,来自18个国家的模具制造协会及行业企业的120余名代表齐聚柏林,共同探讨欧洲模具制造企业在全球面临的挑战,以及该行业如何实现面向未来的发展定位。

 

深刻的行业变革

所有演讲都清晰指出:该行业当前正经历多层面的深刻变革。技术革命、全球市场间并不总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导致的结构性失衡、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是屡被提及的挑战。企业正面临着凛冽寒风的考验。

 

ISTMA欧洲分会主席Stephan Berz

 

尽管模具制造被视为关键的工业技术,并曾是欧洲经济实力的基石,但国际专用工装及加工协会(ISTMA)欧洲分会主席Stephan Berz认为该行业正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汽车行业新车数量连年下滑;另一方面,不断上涨的工资成本及能源价格更是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行业正遭遇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无论是研发设计部门,还是机床操作与装配环节都深受影响。更甚者,随着国家及欧盟立法层面强制要求企业实现CO2减排目标和履行可持续发展报告义务,相关合规要求正持续加重企业负担。

 

多重挑战叠加

“模具制造行业正在经历几十年来最深刻的变革,”Berz强调道,“因此我们不能再将结构性转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技术革新视为短期波动,而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转型过程。欧洲的模具制造业几乎需要在所有方面实现自我革新——包括技术、组织架构,乃至政策层面。”

 

Berz以中国为例说明了全球模具制造业格局的差异化发展态势:当欧洲企业受制于本国及欧盟机构严苛的法规和官僚体制时,中国政府正高度聚焦于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与效率提升的投资,并大力扶持本土模具制造商。

 

这种差异已显现成效:当欧洲整车制造商需要5年时间开发一款新车型时,中国汽车企业如今仅需12-24个月即可完成。

 

专项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WBA国际工业咨询总监Thomas Eberius

 

这一现状亟待改变。ISTMA负责人正与亚琛模具技术学院团队合作开展一项覆盖欧洲全域的行业研究,旨在系统呈现该行业的重要经济指标、就业带动效应以及对整体经济的创新贡献。亚琛模具研究院(WBA)国际工业咨询总监Thomas Eberius指出,这项研究将生成可靠数据,为与欧盟机构及政策制定者的对话提供有效论据。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和协会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要系统识别并联系各国及欧盟层面的相关责任人。

 

CECIMO总干事Filip Geerts

 

欧洲机床制造业协会(CECIMO)总干事Filip Geerts认为,当前欧洲模具制造业与机床制造业面临相似挑战。Geerts主张建设“注重工业理性的欧洲”,建议大幅减少监管壁垒,转而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加强创新制造技术的政策扶持。他特别强调:“欧洲没有赖以生存的丰富矿产资源,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工业体系。”

 

汽车产业变革重塑模具行业格局

GlobalData分析师Al Bedwell

 

据英国市场研究机构GlobalData分析师Al Bedwell研判,中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中国销售的新车中,插电混动和纯电动汽车占比已突破半数。中国的零碳目标配合积极的外贸政策,将持续加速产业发展。他指出,中国不仅在关键领域取得技术主导权,更高效发挥了生产成本优势。

 

对于欧洲模具制造商而言,Bedwell特别指出了三大机遇领域:电池及轻量化外壳制造模具、高压连接系统模具以及冷却部件模具。他认为,企业还应着力拓展新型材料与制造技术相关工具的开发能力,这些技术未来将日益重要。若能从战略层面巧妙布局,模具制造行业有望成为电动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竞争时代下工业转型的“战略赋能者”。不过,日益加剧的价格压力、不断缩短的交货周期以及对可持续性越来越高的要求,仍将持续伴随着该行业的发展。

 

模具制造业需向系统合作伙伴转型

从左至右:Thomas Seul 博士(VDWF), Jean-Brice Francois (雷诺), Jakob Manhart (Lucid Motors), Andreas Blankl 博士(博泽) 和Stephan Berz (ISTMA Europe)

 

在一场汽车专家对话中,Lucid Motors的Jakob Manhart、博泽的Andreas Blankl、雷诺的Jean-Brice Francois、ISTMA的Stephan Berz以及VDWF的Thomas Seul教授共同探讨了模具制造商如何从单一工具供应商向客户系统合作伙伴转型。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模具制造商更早介入产品开发流程,并与制造商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减少协调过程中的摩擦、尽可能压缩并加速修正循环,从而以更成熟的模具方案进入生产阶段。

 

讨论的另一个重点议题是与中国的竞争。中国OEM厂商实现了设计、研发与制造的无缝衔接——产品开发与工具开发之间不再存在界限。

 

对于欧洲的模具制造商而言,一个可行的应对之策是建立强大的模具网络,使其成为OEM的战略合作伙伴。这需要企业间建立统一标准、贯彻贯通的数据模型,并具备全球化的服务能力。通过智能化的协作模式,使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对OEM产生吸引力。而成本效率,只是众多调节因素中的一环。

 

从左至右:Thomas Seul 博士(VDWF), Torsten Kersting (Craemer), Mathias Dunkel 博士(Bosch Siemens Hausgeräte, BSH) 和Stephan Berz (ISTMA Europe)

 

Craemer的Torsten Kersting与Bosch Siemens Hausgeräte (BSH)的Mathias Dunkel指出,各行业客户对模具制造、合作模式及数字化的要求正日益向汽车产业标准看齐。未来的模具制造商绝不能止步于单一生产商角色,而必须加速转型成为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系统合作伙伴。OEM需要的是具备全球业务布局、并能承担生产技术责任的模具制造领域合作伙伴。

 

展望:2026 ISTMA全球会议落户上海

ISTMA主席Bob Williamson在闭幕致辞中宣布,下一届全球会议将于2026年在上海举行。他强调这并非竞争性活动,而应被视为一次学习之旅: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持之以恒的产业政策、科技投入与长期战略如何引领经济成功。“想要了解模具制造行业未来图景的人,应当亲自来到中国——不是要复制模式,而是要汲取经验。”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金属加工
聚集金属加工领域第一手资讯,涵盖激光加工、模具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设备、3C消费电子、能源、工业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对话决策层,通过短视频报道的形式剖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汇总全球产业走势及数据报告,摘选全球前沿技术应用案例......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