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2025年11月13-14日,中国工业 AI 大会(IAIC 2025)暨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2025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大会以“AI 赋能 工业新生”为主题,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央国企负责人、业界领袖及行业代表等各界人士3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未来,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注入强劲的智慧力量。大会同期还召开了协会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具身智能分会成立大会及智能工厂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


一、战略引领:锚定产业变革关键命题,紧扣国家政策导向
曲道奎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产业竞争已从“规模比拼”进入“智能博弈”新阶段,工业AI作为破解传统制造业效率瓶颈的“金钥匙”、打通产业链协同壁垒的“催化剂”,正通过算法、算力、数据的三元融合重构生产函数,推动制造业从“要素驱动”向“知识驱动”转型。这一发展方向与《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中“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的部署要求高度契合,也响应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研究出台“人工智能 + 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
曲道奎会长在致辞中提出了“技术自立、数据贯通、人才跨界”三点倡议,呼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的闭环体系,打破数据孤岛与人才短板,助力我国从工业“并跑者”迈向“领跑者”,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提供智慧支撑。
二、生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发力,两大分会揭牌强化协同力量
本次大会在组织架构上充分体现“产学研用”协同优势。承办单位涵盖协会七大核心分支机构,覆盖工业智能、智能工厂、制造系统集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协办单位中,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杭州数字经济联合会、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机构,为大会链接了数字经济领域的优质资源,进一步强化了大会与地方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
开幕式现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光为具身智能分会授牌,该分会聚焦了智能机器人技术架构搭建、标准制定及人才培育,破解具身智能发展瓶颈,为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提供更适配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副会长孙立宁为换届改选后的智能工厂分会授牌,助力深化智能工厂建设的经验传承与创新实践,推动智能工厂在流程工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两大分会的成立和换届成功,标志着我国工业AI领域形成“技术攻关+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工业 AI 产业生态体系。

三、成果落地:资质认证、场景发布与招商推介多维发力
大会现场举行多项授牌与成果发布活动,全方位彰显工业 AI 技术的落地成效与实践价值。
协会副会长、中国计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肖刚教授为深圳华龙迅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中国机电职业教育实训装备供应商三级资质”匾牌。

大会正式发布2025 年度工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和工业AI服务商入围企业名单,并颁发匾牌和证书。典型应用场景覆盖汽车制造、电子、家电、新能源、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包含 AI 驱动柔性制造、数实融合验证、工业母机智能焕新等创新实践;入围服务商则在工业大模型研发、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工业数据安全等领域具备突出优势,为企业引入工业 AI 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合作伙伴选择。

泰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峰带来‘苏’引未来、‘泰’然领航的区域智能智造推介,解读了与协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合作成果,包括引入 15 家工业 AI 相关企业、搭建区域性工业数据平台等,为产业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对接搭建了高效桥梁。
四、智慧碰撞:分层论坛覆盖全链条,央国企引领行业方向
特邀主旨报告环节汇聚产学研顶级智慧: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教授解析“多模态大模型驱动具身智能跨越发展”路径,为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方向指引;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曲道奎教授系统阐述“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明新国教授阐述工业智能大模型的产业赋能价值,提出“大模型+行业知识”的融合应用模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杰围绕“工业智能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系统阐述了工业智能的发展脉络、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菲尼克斯(中国)副总裁杨明明“以AI技术重塑智能制造,加速OT产业的数智化赋能”,展现了企业在工业AI落地中的主体作用;华龙迅达公司副总经理赵东分享的“AI与 PLC 融合实现工业机器人零代码编程”方案,为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低成本、易落地的实施路径,有效降低了工业 AI 技术的应用门槛。

央国企AI+制造论坛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公司数智中心主任申鹏祥围绕“数智赋能,工业母机焕新”,分享了AI赋能工业母机在设计、制造、应用、运维的智能化升级。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执行总监王颖以“AI驱动汽车工业柔性制造变革”为题,分享了AI对传统制造业的加持,从工具层面向范式层面跃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数实融合技术研究院隋明君以“数实融合验证技术及在弓网受流系统应用”为题,通过典型案例对数实融合验证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东土科技副总裁程远以“工业智能体技术突破与应用”为题,分享了在工业AI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与实践路径。东方电机副总工程师邓忠生以“制造业人工智能的筑基实践”为题,剖析了智改数转筑基、双模型协同是数转落地关键,而AI战略赋能则为制造全链条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提供核心支撑。果栗制造技术总监周金明以“磁悬浮赋能工业AI产业升级”为题,结合成功案例分析了工业AI在智能工厂的深度应用,而磁悬浮技术为工业AI落地提供更高效的硬件支撑。上海建工集团信息总监余芳强博士以“建筑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典型实践”为题,分享了AI赋能建造和运维的实践,展望了施工企业将通过AI实现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管控的转型方向。
本届大会在内容设计上兼顾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行业实践,除特邀主旨报告环节外,还设置了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具身智能、石油和化工、电子及家电制造业、检验检测认证、工业AI教育等七大专题论坛,形成“1+1+7”的论坛矩阵,覆盖工业 AI 从技术研发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话题。
本届大会的召开是对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积极响应,也是协会推动AI+制造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协会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推动工业AI技术从“点状创新”走向“体系突破”,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