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10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了一条关于光伏行业的重要消息。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节目中表示,他与TCL李东生、隆基绿能钟宝申进行了沟通,17家行业主要企业已基本签字,正在搭建联合体,并争取在年内完成这一工作。
这一表态意味着光伏行业盛传已久的“联合收储”计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深陷产能过剩困境的光伏行业带来了曙光。
一、行业共识
朱共山在节目中的表态,是光伏行业“联合收储”计划首次通过权威媒体由行业核心人物公开确认,相当于对此前传言的正式确认。
联合体的推进速度比市场预期更为乐观。这一消息迅速在资本市场引起反应,10月29日,光伏板块集体大涨,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多只光伏股票涨停。
光伏行业长期以来饱受产能过剩之苦,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普遍面临亏损。组建联合体进行产能收储,被视为打破行业恶性竞争的关键一步。
二、艰难探索
实际上,关于多晶硅收储方案的讨论早已在行业内展开。2025年6月,在SNEC光伏展会期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就曾透露,协鑫正与通威股份等企业联手,在相关部委的关心下全力以赴加快行业供给侧改革。
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在当时接受采访时更具体地介绍了构想: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牵头,通过“直接出资+债务”的模式,成立一家由专业管理人员运营的公司,通过收购实现产能出清和产出可控。
兰天石坦言:“从去年的SNEC展会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大家也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用竞争的方式,或者相对惨烈的价格能把谁清出去,并且可以预见,再过一年这种方式打下去估计也不会有意义。”
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环节被认为是本轮光伏周期中过剩程度最严重的环节。目前,多晶硅硅料环节处在“6+N”的产业格局中。
“6”即六家头部公司,分别为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合计超245万吨的硅料产能,占据行业85%以上有效产出。而“N”则代表硅料产业环节剩余所有公司,数量众多但占据总和市场份额较小。
三、收储难题
多晶硅收储方案虽然获得了企业层面的基本同意,但实施起来仍面临诸多挑战。
资金需求是首要难题。据硅料厂商人士透露,潜在的多晶硅收储规模约为100万吨,按照10万元/吨的成本造价计算,收储所需资金规模高达千亿元级别。
另有报道称,平台公司的注册认缴或高达数百亿,如果按照每万吨6亿元均价补偿计算,预计总计动用资金将超过600亿元。
收购资金来源成为平台成立的关键。协鑫系旗下的协鑫科技已向中东背景基金方——无极资本出售部分股权,获约7亿美元的现金。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等多晶硅巨头,目前包括现金在内的存款及等价物余额等超过400亿,但这些钱如何规划到收储计划中,尚无定论。
此外,部分硅料企业不愿意被收购是正常的,解决的重点是收购价格合理。据兰天石测算,硅料价格要回升到8万元/吨以上,才会保证全成本不亏,龙头企业还有余力去还背负的债务以及利息。
四、澄清与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朱共山的发言也引发了一些市场误读。10月30日,权威人士向媒体澄清,正在筹建的多晶硅收储联合体并没有隆基绿能、TCL中环等参股。
这些公司与多晶硅是“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朱共山的言下之意是,这个多晶硅联合体的成立,要与下游客户们沟通好。
该权威人士进一步透露,目前联合体公司还在筹划中,没有最终成为公司制,但有望今年年内组建好。各家多晶硅公司在联合体中的持股比例基本分配好,但现阶段并没有走到“公司注册”环节。
整合的产能并不仅仅限于二、三线的多晶硅公司,部分一线公司的多晶硅过剩产能,同样属于“退出”产能。只要参与进入退出的公司,都会拿到相应的补偿额。
五、深远影响
如果多晶硅收储方案能够顺利落地,将对整个光伏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业内观点认为,多晶硅行业上游产能整合方案若成功落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控制行业供给,有望使硅料供需回归平衡。
推动产业链价格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这不仅影响上游硅料环节,也将惠及整个光伏产业链。
当前,多晶硅价格已从底部区间实现较大幅度上涨。近期受到“反内卷”及各个政策影响、能耗新规等影响,多晶硅的售价已在持续上行稳定中。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7-5.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万元/吨,相比过去几个月大幅上涨。
行业“反内卷”不仅仅体现在产能收储方面。2025年下半年以来,相关政策部门或将发布一份关于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文件,该文件可能涉及全产业链现有产能开工率限制方面的要求,并严禁新增产能。
多晶硅行业“反内卷”还从能耗标准优化维度推进。2025年9月,《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在新的标准中,硅料能耗标准明显收紧。
随着17家企业基本签字同意,光伏行业联合收储计划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依然面临反垄断审查、资金筹措、产能评估等多重挑战。行业内部人士对此持有共识,正如协鑫科技兰天石所言:“如果硅料行业最终做成这件事情,对其他行业的内卷破局都非常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