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时隔14年再度到访韩国,并达成了一项“大生意”。
英伟达计划大幅加强对韩国企业与政府的人工智能(AI)半导体供应。未来数年,累计供货量将提升至目前的5倍,达到约30万颗,进一步加速韩国AI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英伟达将积极借助韩国企业在尖端半导体领域的产业优势,深化本土合作。
具体来看,英伟达将向韩国供应超过26万颗最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其中,三星电子、SK集团、现代汽车集团将分别获得5万颗,网络平台巨头NAVER获供6万颗,韩国政府亦将采购5万颗。目前合同金额尚未公开。
Blackwell芯片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等高性能计算场景。当前韩国国内部署量约为6.5万颗。作为对比,日本软银于今年7月建成的国内最大AI算力基础设施中,部署了超过4000颗该芯片。SK与三星计划借助Blackwell构建用于研发与生产的“AI工厂”,以增强其半导体业务竞争力。
黄仁勋近期频繁出访多国推进高层营销。10月上旬访问日本期间,他曾宣布与富士通就AI研发达成合作;此后亦陆续到访欧洲与中东,协助当地建设AI基础设施,同步推广Blackwell芯片。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业务压力。受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仅能向中国市场销售性能受限的AI芯片。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半导体技术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背后亦存隐忧。当前英伟达总市值已突破5万亿美元,而三星与SK海力士的业绩高度依赖其订单。随着AI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持续发酵,韩国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结构性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黄仁勋近期密集出访日、欧、中东等地,积极推动Blackwell的全球布局与AI基建落地。韩国能否在激烈的全球算力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将取决于其数据中心建设进度、成本控制能力及产业链协同效率。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英伟达的韩国战略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市场调整,也是全球AI产业链重构的一个缩影。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383亿美元,算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韩国与英伟达的深度绑定,势必将重塑全球AI基础设施竞争格局,而这场合作的最终成效,仍取决于技术落地速度、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