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皮肤科学美容(dermatological beauty)已从小众领域发展为全球美容经济的基石。消费者要的是看得见的效果和负责任的创新。2025 年,护肤品市场规模达到 1790 亿至 1980 亿美元,到 2033 年预计增至 2610 亿至 432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5% 至 4.8%。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是皮肤科学化妆品(dermocosmetics),这类产品以治疗逻辑设计,针对痤疮、湿疹、色素沉着、屏障功能障碍和光老化等问题。皮肤科化妆品销售额将在 2032 年达到 95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3%。数字背后的意义远不止品类扩张,「美」的定义和性能验证方式正在重构(图 1)。

Ardeshir Bayat 教授,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医生科学家
制药和化妆品企业生物活性成分开发策略和宣称咨询公司InaDerma创始人,开普敦大学 MRC 皮肤病学实验室主任,拥有 20 多年专业经验、520 多篇出版物、50 多项专利。
过去十年,行业的主流打法是收购快速扩张的独立品牌,再将其整合进更大的产品组合。这套玩法已经出现裂痕。那些靠趋势起家的品牌借病毒式传播迅速走红,但科学底子往往不扎实。被收购后,很多品牌丢了原有的真实感,临床可信度又没建立起来。消费者懂数据,标准严格。他们看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判断屏障功能,看黑色素指数、红斑指数、弹性数据评估效果,还要确认原料来源合乎伦理、产品宣称有证据支撑。

图1. 皮肤科化妆品与普通护肤品增长对比(2025-2033)
监管标准也在提高。美国《化妆品法规现代化法案》(MoCRA)要求产品登记、安全性证明和不良事件报告。欧盟通用标准(EU Common Criteria)要求宣称真实、公平且基于证据。
接下来的赢家会从模仿转向发明,构建融合生物技术活性成分、AI 诊断、自适应配方和证据驱动宣称的皮肤智能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目标不是造下一个爆款,而是建立一套能够持续积累信任和性能的皮肤健康学习系统。
本文将(i)量化并分析从收购驱动到科学主导的转变;(ii)介绍 DERMS 框架,这是一套用于构建循证皮肤科学平台的实践方法;(iii)通过一个新化妆品产品案例,提供完整的商业化路线图。本文综合了经同行评审的皮肤病学和美容医学文献、市场和分析师报告,以及监管框架。
市场动能与新消费者
消费者正在重塑皮肤科学美容市场。他们要的不只是好看,而是透明和有效。社交平台普及了成分知识,TEWL、红斑这类临床术语成了日常购买时的考量标准。背后是更大的趋势:消费者看重可测量的效果和负责任的做法,从无致敏原配方到可持续原料采购,科学可信度成了竞争力。
常见的消费行为包括:查看过敏原披露和原料来源,识别映射到临床终点的生物标志物简写(TEWL、黑色素指数、紧致度),在公开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中交叉验证安全性和功效,尤其是对抗衰老和敏感肌产品,保持皮肤完整性是关键。

图2. 按来源划分的消费者信任度与产品发现度
多项行业调查显示,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产品,但真正信任的是临床医生和科学证据。和皮肤科学专家、皮肤科医生、整形外科医生合作开发产品,针对外部环境暴露因素(暴露组驱动因素,如 UV、污染、生活方式)的品牌正在获取市场份额。实际操作中,科学可信度才能真正促成交易。消费者懂得越多,产品退货率越低,这一点在证明功效的品牌上表现明显。这套新的尽职调查标准直接影响销售,奖励那些针对皮肤老化外部环境暴露因素的品牌(图 2)。
独立品牌热潮的波动性
独立品牌热潮带来了灵活性和好故事,但靠病毒式传播做大后,脆弱性就显现了。快速并购拼凑出的产品组合往往缺乏统一的科学基础,集团面临消费者质疑和监管审查。以下几种失败模式说明了为什么需要新方法。
三种反复出现的失败模式:
•研发底子薄。临床研究有限,质量控制(QC)不稳定,很快就被懂行的消费者和更严格的宣称管理识破。
•单一活性成分的脆弱性。过度依赖一两个「爆款」成分,一旦趋势反转,品牌就暴露在风险中。
•整合悖论。整合太紧,品牌失去真实性;整合太松,协同效应和共享学习又无法实现。
波动性破坏了母公司的增长稳定性,价值锚定在不可预测的周期上,而非持续积累的创新。解决方案是战略转向:从拼凑产品组合转向构建平台,统一成分知识产权、诊断、数据和宣称,让证据和洞察在品牌和用户群体间复合增长。
以下是七个当前主题和趋势,以及品牌如何转型以确保持久性。
DERMS 框架
化妆品行业的未来取决于能否从零散的营销活动转向整合的、证据驱动的系统。DERMS 框架包括诊断(Diagnostics)、证据(Evidence)、责任(Responsibility)、分子(Molecules)、系统(Systems),为行业领导者提供了一套方法,将创新与消费者信任和监管要求对齐。每个要素都解决一个关键瓶颈,从量化皮肤健康到确保公平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能够产生复合回报的平台。

表 1. 皮肤科学美容创新的战略要务
行业的痛点是系统性的。一张清单无法解决趋势驱动的波动性或碎片化的宣称。要解决研发底子薄、单一活性成分脆弱性和整合悖论这些失败模式,需要一个能够建立而非借用科学可信度的系统。因此,我在此引入 DERMS 框架,因为下一个时代需要的是系统——一个将测量与分子、分子与证据、证据与治理联系起来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能够学习。
为什么需要框架?因为行业的重心已从营销活动转向能力建设。赢家需要一套方法来设计证据、扩展证据,并保持诚信。DERMS组织起将科学意图转化为市场影响的各项功能。这不是一组勾选框,而是一个系统:
• 诊断量化皮肤状态,锚定个性化;
• 证据通过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将测量转化为信任;
• 责任嵌入安全性、公平性和宣称完整性;
• 分子提供可调节的生物活性成分,经工程设计以实现性能和规模化;
• 系统将一切整合进平台,让学习复合增长。

图3. 皮肤智能优势的 DERMS 权
基于实践经验和监管现实,我将这些要素的投资和运营重点权重分配如下:证据 35%,系统 25%,分子 20%,诊断 10%,责任 10%。证据权重最大,因为它支撑宣称和信任。系统排第二,因为它让证据可复合、可跨品牌复用。分子提供功能差异化。诊断和责任确保个性化、安全性、包容性和监管持久性(权重是实用的分配指南,不是统计推导)。
证据层级
2025 年的美容市场,证据就是信任的基础。消费者越来越认可临床证据层级:医生设计的方案、分面对比或随机试验(在适当情况下),以及 TEWL、红斑、色素沉着和弹性等仪器测量终点。使用共同的皮肤质量语言,能让品牌宣称与临床医生预期和消费者理解对齐。

图4. 证据阶梯:从影响力到结果
监管审查强化了这一转变。例如美国 MoCRA 提高了安全性证明和警戒要求;欧盟通用标准要求宣称真实且有支持。实际操作中,集中式宣称引擎——包含方案库、CRO(合同研究组织)合作伙伴和可审计档案——成为核心能力(图 4)。
生物技术作为品牌支柱
生物技术正在升级原料体系,从提取转向工程设计。精密发酵蛋白、后生元代谢物和 AI 设计肽能够实现可调节的功能——屏障、紧致度和肤色——同时保证一致性和可规模化。前沿领域包括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化妆品皮肤病学和再生美学中的应用,需要仔细注意符合化妆品标签的宣称。这些方法实现了可调节的功能(屏障、紧致度、肤色),质量稳定,伦理和供应问题更少。工程活性成分市场持续扩张。
诊断与 AI
诊断是个性化护肤的入口,AI 提供精准、包容的洞察。计算机视觉工具量化皱纹、毛孔、色素沉着和红斑,可靠性高,为消费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共同的客观锚点。现代系统跨 Fitzpatrick I–VI 型肤色训练,减少偏见,还能根据气候和昼夜节律调整建议。诊断是「美容即服务」(Beauty-as-a-Service,BaaS)的前门:建立基线、跟踪进展、提示用户坚持使用,同时生成数据来优化未来配方。LED设备提供非侵入性辅助手段,证据基础正在形成。
系统:平台而非产品组合
皮肤科学美容的未来在于整合平台,能够在品牌间放大证据和效率。未来的运营模式是平台之家,而非品牌之家。共享成分知识产权、诊断轨道、宣称/临床引擎和统一数据骨干,让证据和学习在产品组合中复合增长,提高证明速度和规模化速度。从「收购并放大」到「发明并互锁」的战略迁移得以实现。
美容作为预防性健康
责任是不可妥协的支柱,确保皮肤科学美容符合伦理和监管预期。皮肤健康与免疫、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相关。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如酒糟鼻)和老化的外部环境暴露因素需要减少发作、保护屏障、支持长期完整性的护理方案,同时保持在化妆品边界内。肤色感知终点(如黑色素指数和炎症后色素沉着严重程度)和分层分析减少诊断偏见。招募目标应反映真实人群多样性,宣称语言必须匹配特定群体的证据,避免过度概括。
技术作为催化剂
技术整合了 DERMS 框架,将皮肤科学美容从静态产品转变为动态的、结果驱动的服务,与 2025 年懂数据的消费者产生共鸣。
AI 在研发和超个性化中的应用
AI 缩小搜索空间、模拟稳定性和兼容性、标记风险,压缩开发周期,加速研发进程。对消费者而言,AI 驱动的诊断能够量化不同肤色的色素沉着和红斑,提供精准、包容的护理方案,方案随条件变化而调整,构成「美容即服务」的基础。
「虚实融合」零售
零售正在演变为无缝的实体-数字体验:扫描、AR 试用、设备辅助跟踪、应用程序随访。元宇宙风格空间和代币化忠诚度计划支持基于证据的教育,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同时不偏离临床可信度。
信任与可追溯性
防篡改账本验证成分来源和转化过程,消除漂绿行为,符合消费者和监管对宣称证明和警戒文档透明度的要求。
DERMS 框架的五大要素——诊断、证据、责任、分子、系统——定义了皮肤科学美容的运作逻辑。诊断量化皮肤状态并锚定个性化,证据通过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将测量转化为信任,责任嵌入安全性、公平性和宣称完整性,分子提供可调节的生物活性成分,系统将一切整合为能够复合学习的平台。AI 压缩研发周期、虚实融合零售提升体验、区块链确保可追溯性。
但是,这些要素如何整合为可落地的商业模式?如何将诊断、数据、配方和宣称连接为完整的闭环?答案是美容即服务(Beauty-as-a-Service,BaaS)——一个从输入到决策、从行动到反馈的持续学习系统。下篇将详细拆解 BaaS 的运营架构、商业模式和推出路线图,通过完整的产品开发案例展示 DERMS 方法如何落地,并探讨从产品到平台的经济转变。
(未完待续)
作者:Ardeshir Bayat 教授
来源:荣格-《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