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10月24日,Blechexpo 2025在德国斯图加特圆满落幕。41个国家的1,190家展商以前沿技术成果,再次将双展打造为行业盛事。10月21-24日期间,钣金加工与焊接技术企业共同指明了行业方向:通过功能集成与全局工程优化推动工艺升级,实现全链路效能跃升。
九大展馆内,全球钣金与焊接技术专家呈现了最新研发成果。主办方数据显示,747家展商来自德语区,145家来自意大利,53家来自土耳其,87家来自中国,另有来自西班牙(28家)、法国(20家)及比荷卢地区(37家)的企业齐聚。
40072名专业观众热情参与,展会氛围持续升温。Bruderer集团CEO Reto Bruderer评价:“斯图加特已成为钣金技术界的全球交汇点,市场反馈远超预期。”
材料篇
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推出创新方案Door Ring,为汽车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突破。据悉,该门环结构采用单一定制坯料制成,可替代车身结构中的多达八个独立部件。这一技术不仅有望显著简化未来白车身轻量化制造工艺,同时能提升生产效率,且无需以牺牲安全性能为代价。

该门环隶属于InPart Solutions战略概念体系,集团旨在通过此体系精准降低汽车制造复杂度。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零部件集成化减少原材料消耗、简化连接工序,最终实现生产成本优化。作为整体轻量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Door Ring印证了汽车制造中性能、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完美融合。
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透露,该产品是与宝钢定制坯料公司紧密协作的成果——双方在定制模板和连接技术领域保持着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凭借其高度集成特性,汽车制造商不仅能简化生产流程,更可通过轻量化设计提升未来车辆的整体性能。
机床篇
本次展会,百超展出了By Cut 3015 20kW激光切割单元 + ByTrans Extended自动化系统、By Tube Star 130 4kW管材激光机、By Tube Star 330(数字孪生系统)、By Cell Bend Star M、Xpert Pro 及移动折弯单元和By Soft Suite软件套件。

搭载20kW激光源的By Cut 3015设备将助力客户通过提升零件切割质量赢得更多订单。该解决方案能显著减少后续加工需求,降低工艺成本,同时增强流程稳定性,配合自动化系统,可确保连续不间断生产;百超管材激光设备致力于满足钣金加工企业的全方位需求;By Tube Star系列能处理各种尺寸与壁厚的管材,并支持开放型材切割;By Cell Bend Star 系列解决方案使钣金折弯加工可灵活选择移动操作、全自动化运行或自主作业模式,大幅提升工艺便捷性;通过By Soft Suite软件套件,钣金加工企业可实现金属加工业务全流程数字化——从报价生成到最终产品交付。
通快集团首次展出一套全自动联线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新一代折弯中心TruBend Center 7030、冲裁激光复合机TruMatic 5000以及Stopa flex自动化仓储装置。相较于传统联线产线,该解决方案具备卓越的柔性生产能力。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Stopa仓储系统实现工序间零件的智能暂存,从而将单体设备的灵活性与流水线的高效性完美融合。

通快机床首席执行官Stephan Mayer指出:“在钣金制造中实现裁切、冲孔与折弯工序的直接联线,并支持小批量至单件流生产,是提升效能的关键突破。这不仅节省场地成本与内部物流开销,更有效降低冗余零件库存。通过集成全柔性软件系统,新零件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编程。”该互联系统既能高效完成单件定制,也能经济应对大批量生产。设备间解耦设计既保障了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又使每台独立设备效能最大化。此外,整套解决方案仅需一名操作人员即可操控,显著降低单件生产成本。
萨瓦尼尼推出的柔性智能作业车间(FSJ),通过集成独立加工设备与智能软件、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构建出可自主运作或协同作业的钣金加工系统,以动态应对现代市场的多元化挑战。

该柔性智能作业车间深度融合了先进切割技术、板料折弯与边沿加工工艺,并配备全自动机器人装置负责上下料、物料搬运及工序间传输。本次展出的FSJ单元由以下模块构成:冲裁激光复合机S1、搭载RVS机器视觉系统的机器人折弯中心P-Robot,以及全自动折边机B3.AU-TO。位于冲裁/切割与折边工序之间的智能仓储中心由OPS软件全程管控,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在各工位间精准输送板材,从而实现生产流程优化、支持准时化战略、消除瓶颈环节,全面提升运营效率。该布局生动演示了智能工厂如何高效追溯并管理差异化订单、单件流生产及套件组合生产的完整流程。
普玛宝首次推出新型机器人折弯单元,该设备专为紧凑场地与高效生产需求研发。该系统实现从自动上料到堆垛的全流程自动化,融合先进技术实现最小占地需求、快速节拍周期与极致柔性工件处理能力。据普玛宝介绍,该解决方案适用于家电、暖通空调、汽车制造、金属家具及工业部件等领域——尤其擅长加工具有简单至高度复杂几何形状的中小型工件。
该设备完全兼容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支持无人化生产模式。可无缝集成至普玛宝“Night Train”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网络,并能灵活对接多源头供料系统。凭借普玛宝机器人集成部门的技术积淀,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伴随客户需求升级——从单机工作站逐步扩展至全互联制造单元。
勾勒钣金加工未来图景
Blechexpo 2025的落幕,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事的圆满句点,更是一次对未来制造方向的清晰预演。透过展会现场纷繁的创新技术,四大核心趋势已浮出水面,共同描绘出钣金加工迈向智能化、柔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趋势一:全流程数字主线成为神经中枢
本届展会清晰地表明,单一的设备自动化已成为过去。行业的竞争已上升至覆盖“设计-生产-物流-交付”全流程的数字生态系统。以各大厂商推出的软件套件和云平台为代表,数字孪生技术已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实践,实现了从虚拟调试到预测性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而非机器,正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新核心资产。
趋势二:极致柔性响应碎片化市场需求
“批量为一”的单件流生产不再是口号,而是可实现的商业模式。展会上的解决方案共同指向了这一目标:通过模块化产线设计、AI驱动的快速换型技术以及智能物料流管理,传统刚性产线被彻底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在单个复杂零件与大批量标准件之间无缝切换的柔性制造单元,使制造商在获得规模化效率的同时,具备手工作坊般的灵活性。
趋势三:技术跨界融合催生“新物种”
创新的边界正在模糊。材料科学、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例如,将不同厚度、强度和涂层的钢材一体成型的创新结构件,不仅实现了大幅减重,更简化了装配流程。同时,AI视觉与机器学习不再局限于质量检测,更深度参与到工艺参数优化、能耗管理中,推动制造系统从“自动化”向“自主化”演进。
趋势四:绿色与高效成为一体两面
可持续发展已从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这一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轻量化(通过结构优化以更少的材料实现同等性能)、工艺绿色化(如干式去毛刺技术减少能耗与污染)以及能效提升(如高功率激光器的精准能源控制)。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驱动下,衡量一家工厂的先进性,其“碳足迹”将与产能、良率同等重要。
结语:以人为本,面向未来
展会场内爆满的技术论坛与首创的“职业发展星期五”活动同样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面对日益复杂的系统,人机协作的直观交互、降低对操作员经验的依赖,以及为行业吸引和培养新一代人才,构成了所有技术愿景得以实现的基石。2025年的斯图加特向我们证明,钣金加工的未来,将是一个数智驱动、弹性灵活、绿色低碳且以人为本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