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功能成分、临床验证与零售触点快速重塑的当口,全球市场研究公司 Mintel 英敏特发布了《2026 年全球美容与个人护理趋势预测》,提出三条将贯穿未来数年的主线:「代谢美学」「感官协奏」「回归人本」。
相较过往偏营销化的流行标签,本次预测把重点落到可验证的健康指标、可感知的情绪调节与可信的品牌人设上,时间轴延伸至 2030 年,指向从产品到服务、从实验室到门店的结构性变化……
成分科技的快速迭代与消费者日益审慎的态度形成对照,医美行业的发展更是改变了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的评判标准。这种内卷加速与理性回归并存的状态,构成了当前中国市场的独特张力。英敏特中国美容与个人护理研究总监杜蕾在报告中特别提及了中国市场的这些复杂性。

这一判断与《happi China》长期观察到的功效验证趋严、消费者决策链拉长的趋势相互印证。
Trend 1
从外表修饰到健康监测
代谢美学重新定义护肤
美容与健康的关联长期停留在营销层面,如今正转向科学实证阶段。生物标志物测试、代谢监测和生物智能技术的成本下降,使得原本属于医疗领域的检测手段开始进入日常护肤流程。
这种转变有明确的消费者需求支撑。
英敏特数据显示,86% 的成年人认同健康饮食与美容产品在改善外表方面同样重要,70% 的成年人认为美容补充剂是减缓衰老迹象的有效方法,78% 的成年人要求品牌提供更多科学证据验证功效宣称。
市场上已经出现具体产品。
IDEO 推出的皮肤记忆日常保湿乳含有白藜芦醇和马来酸,宣称通过加速线粒体功能促进代谢。

兰蔻的细胞生物打印是一款便携式皮肤分析设备,通过胶带取样和面部图像拍摄,生成细胞健康的详细信息并推荐个性化方案。

Infiltrea 的衰老细胞清除泡泡面霜采用从发酵人参中提取的类外泌体纳米囊泡,针对衰老细胞进行清除。

总部位于伦敦的市场研究科技公司 Black Swan Data 的监测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在美国护肤品领域,关于 24 小时补水的线上讨论在 2023 年 8 月至 2025 年 7 月间增长 51%,相关对话达到 6426 条。关于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这种细胞能量成分的讨论增长 48%,对话数量 1377 条。生物黑客相关讨论增长 35%,对话 1792 条。
报告预测,到 2030 年,皮肤和头发将成为最易获取的身体生物标志物。美容品牌将与健康服务品牌竞争预防性护理的“守门人”角色。消费者期望精华液或补充剂不仅提供美容功效,还能帮助了解内在健康状况。美容行业的定位将从享受型消费转向保障型服务。
Trend 2
从功效至上到体验优先
感官设计成为核心竞争力
乳液的香气、面霜的触感、彩妆的光泽,美容产品的感官维度一直存在,但长期被功效宣称压制。这个排序正在反转。
英敏特调查发现,76% 的美容个护产品用户表示产品质地会影响肤感体验,75% 认为质地与功效表现相关。37% 的阿育吠陀护肤品消费者愿意为具有清凉或温暖等感官作用的产品支付溢价,这一比例在整体被访者中为 27%。在购买美容护理产品时,37% 的消费者将“有吸引力的香味”列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功能性香氛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Poupon 推出号称“世界首款”复刻新生婴儿香味的香水 Poupon Pure,以相关科学研究为背书,宣称可帮助缓解与孕产相关的焦虑与压力。

Natura 推出的嗅味杂志(The Scent Mag)通过嗅觉测试检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原理是这些疾病可能从嗅觉减弱开始显现。

零售端的变化同样明显。15% 的线上美容产品消费者表示,能独立试用新产品的“玩乐区”会鼓励他们到店内购物,这一比例在 Z 世代消费者中上升到 22%。51% 的成年被访者表示,有特色的活动地点会吸引他们参加快闪活动,42% 表示社交或互动体验是吸引因素。
Black Swan Data 的分析显示,美容行业正进入“新感官时代”。消费者寻求的产品能够整合皮肤和心灵,日常护理正在转化为疗愈与修复的时刻。过去两年,网上关于可食用香水的讨论增长 80%,新趋势正在兴起。
报告预测,到 2030 年,美容产品的评判标准将不再局限于功效,还会考虑调节情绪、创造记忆体验的能力。感官优先的设计将延伸到旅游、酒店和室内设计领域。品牌的宣传重点将从临床功效转向体验式叙事。
Trend 3
从算法完美到人性真实
不完美成为新的稀缺性
过去十年,滤镜、AI 生成内容和超精致的营销主导了美容行业。这个阶段正在结束。
英敏特数据显示,76% 的美妆消费者希望品牌告知哪些产品是用 AI 开发的。76% 的成年人认同“科技工具再先进,也应始终有人力支持作后盾”。82% 了解或听说过 AI 的成年人更愿意与人工客服沟通,而非和 AI 聊天机器人沟通。70% 的 45 岁以下消费者表示,AI 让他们更加珍视人类创造的东西。
社交媒体的负面效应也在推动这种转变。67% 的社交媒体用户认为平台上使用滤镜或修图会造成身材焦虑。
不少品牌开始响应这种需求。
SK-II 推出 LXP 匠心系列,与博物馆和艺术家合作,强调金缮工艺,将修复艺术、匠心与护肤融合。

Huda Beauty 与巴勒斯坦艺术家 Saint Levant 合作推出限量版丰唇效果唇油 Kalamantina,灵感源自歌曲和巴勒斯坦传统水果。

Black Swan Data 的监测显示,经过多年过分精心修饰外表、使用滤镜表达自我,消费者开始接受不完美。从“无瑕疵”的护肤内容到存在刮蹭痕迹的奢侈品,真实表达自我的风潮涌起。过去两年,线上关于手作或匠心的讨论增长 52%,对话数量达到 47700 条。
报告预测,到 2030 年,不完美将成为新的奢侈品。在 AI 统治的“完美世界”,消费者将为那些带有来源始端、人性化、未经修饰质朴的产品支付溢价。未来能成功的品牌,将是那些敢于展现其创作者、工艺流程和瑕疵的品牌。最受青睐的美容体验将具有“无可置疑的人性温度、情感共振、富于创造、难以复制”的特质。
编按
这三个趋势的共同点是消费者期望值的提升,不再满足于表面改善,而是要求可验证的健康证据;不再只关注功效,而是寻求情绪调节和记忆体验;不再追逐算法完美,而是渴望人性真实。
美容个护行业需要相应调整产品开发、服务设计和品牌沟通的逻辑。要把健康做成数据与服务,把体验做成工程与经营,把真实做成流程与资产。对供给端,是验证体系与协同模型的升级;对品牌端,是叙事方式与关系经营的重构。时间留给所有人的并不多,从 2026 年到 2030 年,窗口期已经打开。
#美容个护趋势 #功效验证 #感官营销 #品牌人设 #2026展望
参考资料:
2026年全球美容与个人护理趋势预测 - 英敏特
来源:![]()
编译:John X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