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资本的指针从不讲情怀。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以「色号包容」重塑底妆叙事的 Fenty Beauty,一个是刚刚完成“由造到买”的 Kering Beauté。「卖」与「买」在同一周发生,奢侈品集团们对美妆资产的再配置,给出了直白的产业信号——现金流、品牌授权与渠道控制,正在改写美妆业的权力地图。
LVMH 考虑出售 Fenty Beauty 50% 股权
昨日(10 月 22 日),路透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称,路威酩轩集团(LVMH)正与投行 Evercore 合作,探讨出售其持有的 Fenty Beauty 50% 股权。
Fenty Beauty 由著名歌手蕾哈娜(Robyn Rihanna Fenty)与 LVMH 内部孵化平台 Kendo Brands 于 2017 年共同创建,双方各持 50% 股份。Fenty Beauty 2024 年净销售额约 4.5 亿美元,潜在估值区间为 10 亿至 20 亿美元。目前,LVMH、Evercore、Fenty Beauty 与 Rihanna 均未置评。
自创立起,Fenty Beauty 以 40 色(随后扩展至 50 色)粉底著称,初衷是为不同肤色和肤质的消费者提供真正适合的产品,专为黑人、拉丁裔及亚洲消费者设计,填补了主流美妆品牌长期忽视的市场空白。产品矩阵覆盖彩妆、护肤、发护与香氛,主要通过丝芙兰(Sephora)与电商渠道销售。
中国市场层面,2024 年 5 月,Fenty Beauty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丝芙兰宣布完成 Fenty Beauty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渠道布局。品牌上市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便吸引了超过 123000 名丝芙兰会员及消费者前往门店体验底妆定制服务。上述渠道与品类布局被外部视为支撑其营收与估值的关键底层。
蕾哈娜的品牌版图还包括内衣品牌 Savage X Fenty。据《福布斯》报道,蕾哈娜因 Fenty Beauty 的成功成为亿万富翁。不过,LVMH 与蕾哈娜在 2019 年推出的奢侈时装线 Fenty Fashion House 在运营两年后于 2021 年关闭,彼时正值疫情对时尚行业造成重创。
LVMH 考虑出售 Fenty Beauty 股份,反映出该集团正在重新审视其在中高端美妆领域的布局,增长重心逐渐回归其核心品牌。今年 8 月,路易威登首个美妆系列 La Beauté 在中国全球首发,同日路易威登美妆全球首店在南京德基广场正式开幕。这个系列包括 55 款口红、10 款有色润唇膏以及美妆配饰,口红售价 1200 元人民币,替换芯售价 510 元。
LVMH 也在今年 3 月任命品牌首位美妆创意总监 Pat McGrath,表示美妆产品由其直接控制生产,并通过全球直营门店独家销售。这种模式与 Fenty Beauty 通过第三方零售渠道销售的方式显然不同。
Dior Beauty 和丝芙兰依旧是该集团美妆业务的重点。相比之下,Fenty Beauty 虽然具有极高的文化影响力与年轻消费者号召力,但 4.5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与集团核心美妆品牌相比仍有差距。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品牌与社交网红品牌崛起,Fenty Beauty 的增长空间也面临挤压。
LVMH 内部孵化平台 Kendo Brands 今年的另一笔交易也值得关注。其将 KVD Beauty 出售给 Windsong Global。KVD Beauty 由真人秀明星 Kat Von D 创立于 2008 年,LVMH 在 2020 年收购该品牌全部所有权后进行了重新定位。
此外,从同类交易可比看,今年 5 月 e.l.f. Beauty 宣布以约 10 亿美元收购 Hailey Bieber 的 Rhode,交易对价包含 8 亿美元现金与股票以及最高 2 亿美元对赌,Rhode 在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的 12 个月净销售额为 2.12 亿美元。
开云将美妆业务 40 亿欧元售予欧莱雅:许可期 50 年
与 LVMH 的“卖”传闻并行,本周一(10 月 20 日),开云集团(Kering)已与欧莱雅集团(L’Oréal)达成协议,以 40 亿欧元出售其美妆业务。
交易包括高端香水品牌 House of Creed,以及 Bottega Veneta 与 Balenciaga 等时装品牌未来 50 年的香氛与美妆独家授权。Gucci 的美妆香氛授权将于与科蒂集团(Coty)的现有协议到期后转由欧莱雅。交易预计在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开云此举被视为在新任首席执行官 Luca de Meo 架构下的资产收缩与聚焦,出售对缓解集团负债与集中时装主业有直接作用。
债务问题是 Luca de Meo 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截至 6 月底,开云净债务达到 95 亿欧元,另有 60 亿欧元的长期租赁负债。该集团需要快速去杠杆化,避免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Gucci 的表现恶化加剧了这一压力。这个贡献集团大部分利润的明星品牌,在最近公布的季度中收入同比下滑 25%。开云还推迟了全面收购意大利时装品牌 Valentino 的计划,并寻求出售部分房地产股份以筹集资金。这些举措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即收缩战线,回归核心业务。
美妆业务的出售推翻了 Luca de Meo 的前任 François-Henri Pinault 的战略部署。Pinault 家族控制开云集团,François-Henri Pinault 主导了 2023 年对 Creed 的收购。彼时建立美妆业务的初衷是减少对 Gucci 的依赖,但这一战略还没来得及见效就被终止了。
对欧莱雅来说,这笔交易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其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超过了 2023 年以 25 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品牌 Aesop 的交易。该集团此前持有阿曼香氛品牌 Amouage 的少数股权,现在通过收购 Creed 直接拥有一个完整的奢华香氛品牌。
欧莱雅在时装品牌授权领域有成功先例。2008 年,该集团以 11.5 亿欧元从开云获得 YSL Beauté 的授权。YSL 香水现在是欧莱雅的明星产品线之一。
开云股价当日上涨 4.8%,欧莱雅上涨 1.2%。科蒂集团股价则下跌 4%。
名人品牌并购窗口仍在,估值锚点回归“收入质量 × 渠道”
过去两年,名人主导或强绑定的美妆资产频繁进入并购议程。
除 Rhode 已完成交易外,美国女歌手 Selena Gomez 的 Rare Beauty 早在 2024 年即被报道“聘请顾问评估选项”。在消费放缓、渠道格局稳定的大背景下,买方对标的的考量更趋理性,一是净销售额的可持续性与毛利结构,二是与头部零售渠道(如丝芙兰、Ulta)或 DTC 的组合效率,三是国际扩张的库存与现金流管理能力。
其他成功的名人美妆品牌还包括 Kylie Jenner 的 Kylie Cosmetics 和 Ariana Grande 的 r.e.m beauty。这些品牌都利用创始人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快速建立市场认知度。
青少代际的支出偏好仍是短期变量中的强信号。
投行 Piper Sandler 的长期追踪显示,Z 世代在美妆上的年均支出创下新高,丝芙兰与 e.l.f. Beauty 的“心智占有”强化了对名人品牌的放大效应。这一需求侧的韧性,使得具备高速转化能力与内容声量的品牌,仍可在并购窗口中获得溢价。
对产业链有何意义?
两笔交易释放的信号正在重塑美妆产业链的权力分配。首先,授权模式的回归改变了供应链的游戏规则。当专业美妆集团接手奢侈品牌的授权,原料采购、配方开发、生产制造都将纳入其全球体系。原料供应商面对的不再是年销售额几亿美元的新兴品牌,而是年销售额数百亿欧元的全球巨头,议价权力发生转移。
其次,ODM/OEM 工厂的处境更加微妙,名人品牌通常依赖外部工厂生产,订单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周期受社交媒体热度影响波动较大。一旦被收购,生产可能整合进收购方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工厂需要在大客户的标准化订单和小品牌的灵活需求之间寻找平衡。
第三,渠道的话语权继续集中,大型美妆集团控制的品牌通过自有渠道销售,新品上架节奏、陈列资源、市场推广都由集团统一安排。独立品牌要进入这些渠道,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接受更严格的条件。品牌的议价能力被进一步削弱。
第四,估值逻辑变得更加务实。市销率 2-5 倍的区间为名人品牌设定了锚点。投资者会更关注实际销售额、利润率和增长确定性,而非社交媒体粉丝数量。那些仅靠热度但缺乏稳定销售的品牌,很难获得理想估值。
更重要的是,中国产业链在这轮重组中处于关键位置,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妆生产基地,也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和响应速度仍然难以替代,中国市场的表现越来越成为品牌估值的重要因素。
美妆产业进入现金流为王、许可与渠道为纲的务实周期。产业链正在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机会主义走向专业分工。头部集团通过收购和授权整合品牌资产,建立规模优势。供应链各环节需要适应这个新现实。品牌故事仍然重要,但在资产定价与交易落地面前,数字更重要。
综合参考自相关企业新闻稿、官网及 Reuters、Financial Times、Cosmetics Business、AfroTech、WWD、happi 等媒体报道
来源:
作者:John 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