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CWP 2025深度观察:从单机突破到系统重构,风电产业进入 “系统共生”新时代

来源:荣格可再生能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121
可再生能源风能 产业动态展会报道
2025 CWP展出的新品,折射出风电行业从“单机突破”向“系统重构”的跨越。当风机学会思考、功率纪录被颠覆、竞争升维为生态博弈,中国风电产业已然告别旧赛道,驶向了以“全生命周期价值”为标尺的新航道。

 

 

2025年10月20日,北京国际风能展(CWP2025)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拉开帷幕。

 

在这场全球风电行业的年度盛宴中,整机商不再局限于单机容量的“数字竞赛”,而是通过结构创新、控制革命、系统集成等维度,重新定义风电解决方案。从深远海漂浮式机组的“双机头”设计,到陆上机组的“全场域适配”,再到风电与储能、氢能的深度融合,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设备供应商”向“能源系统服务商”的转型。

 

 

Part 1

功率竞赛:深远海与陆域的双重突破

 

在整机功率的赛道上,本届CWP2025迎来了历史性突破,海上与陆上机型分别向"超大容量"和"全场景适配"方向纵深发展。

针对深远海,整机商通过“结构创新+控制革命”双轮驱动推动漂浮式风电从试验阶段迈向商业化。

 

明阳再次巩固了其在超大型海上风机领域的地位,正式发布全新一代Ocean X全球首款50MW超大型漂浮式风电机组。该款Y系列机型采用了类似于“明阳天成号”的双机头设计,由2台25兆瓦主机,以“V”型塔架支撑,风轮直径达290米,整机基础为漂浮式,适用于大于40米的深远海,并且具备较强的抗台风能力。特别为其配套展示的 “OceanX”漂浮式基础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显示了明阳志在夺取深远海浮式风电市场先机的决心。

 

 

中船科技针对性发布的H305-20MW海上风电机组,则成为深远海平价开发的重要推力。运达股份的 海鹰”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机组东方电气获得认证的17兆瓦级直驱漂浮式海上机组,共同构成了进军深远海的“国家队”阵容,预示着中国海上风电的下一站已是深海。

 

兴蓝风电与荷兰Multi Engineering Group B.V.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双机头一浮体”漂浮式风电解决方案。该设计通过单基座集成两台机组,将单位成本降低18%,系统效率提升15%,适用于欧洲北海与中国东海等资源紧张区域。以更低单位成本、更高系统效率服务深远海规模化部署。 

陆上风电市场正从“装机竞赛”转向“收益竞赛”,整机商通过平台化设计、材料创新与交易模式重构,重新定义陆上机组的经济性。

 

三一重能发布的SI-242系列陆上机组,功率覆盖5.6-12.5MW,叶轮直径242米,可承受63m/s极限风速,实现从超低风速(4.5m/s)到高风速(25m/s)的全场域覆盖。其核心在于“双TRB主轴系统”与平台化设计:主轴故障率降低60%,关键部件通用率超80%,支持模块化扩展。在三北地区,该机组可减少18%机位数量,同等容量下发电量提升8%。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的背景下,风机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多收益成为核心议题。金风科技在展会首日发布的 “交易型风机” 概念及海陆Ultra系列新品,正是对此的回应。这款风机被赋予了“经理人”的思维,能够基于对未来电价、天气和机组状态的预测,智能调整运行策略,在电价高时多发电,在电价低时进行维护,从而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率提升了约2%-2.5%。

 

 

华锐风电发布的SL6250/230机组,以"三高一广"为特色,具备高可靠性、高智能性、高收益性特点,获得双权威机构认证。该机型采用双馈技术路线,搭载碳纤维叶片与三电平电气系统,结合高塔筒设计方案,可广泛适用于"三北"地区、中东部及南方各类低风速风区,有望成为低风速开发的明星产品。

 

中船科技的H220平台陆上风电机组聚焦中低风速市场,并配套推出了全球最高的200米级钢混塔筒,展示了其“机组+基础”的一体化设计能力。

 

Part 2

智能革命与生态构建:全产业链的协同升级

 

如果说功率突破是风电发展的"硬实力",那么智能化升级则是提升效益的"软核心"。本届展会中,整机商纷纷推出融合AI、智能控制的创新产品,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风电正从“单一发电设备”向“能源系统核心”演进,整机商通过风电+储能、风电+氢能等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远景能源的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开启了"物理人工智能"新时代,将风机、储能与AI能源大模型深度融合,响应"人工智能+能源"的发展政策。该产品突破传统"风机+集中式储能"的简单叠加模式,以低于两者单独投入的成本(1+1<2),实现远超两者总和的协同价值(1+1>2),在电网友好性、智慧交易能力和运行安全性上形成全面突破,多个应用案例已验证其商业价值。

 

中国中车的"AI +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则聚焦运维智能化痛点,以"大模型预训练+小模型精调"为核心技术路径,融合物理机理与数据驱动优势。通过整合高精度传感设备、无人机巡检系统、爬塔机器人等立体化感知终端,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该方案将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运维成本降低30%,检测效率提升40%,预期延长风机寿命3-5年,实现了运维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测"的质变。 

除此之外,整机商更注重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技术整合构建绿色能源生态。

 

中国中车展区的大型沙盘生动呈现了风、光、水、储、氢、人工智能、碳交易等领域的融合成果,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绿算中心等元素协同运作,构建起高效绿色的能源生态。其依托轨道交通技术优势,已形成覆盖发电机、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四大技术平台可根据平原、山地、高海拔等不同场景灵活组合。

 

运达股份的Power to X绿色燃料解决方案。面对全球航运业脱碳需求,运达构建了从绿电制氢到绿色甲醇船舶加注的全产业链条。运达股份展示的“风-氢-醇”一体化系统,通过先进的电解水制氢和甲醇合成工艺,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向绿色燃料的高效转化。

 

 

电气风电则联合上海电气光伏、储能、氢能等板块,通过 "WIND TO X POWER TO FUTURE" 展项展示全产业链实力,其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等标杆案例,验证了风电与多元产业融合的可行性。

 

Part 3

结语:从“技术竞赛”到“价值共生”

 

2025 CWP展出的新品,折射出风电行业从“单机突破”向“系统重构”的跨越。整机商不再单纯追求容量数字,而是通过场景定义产品、系统集成创新与全生命周期价值优化,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未来的领军者,必然是那些能够深刻理解电力市场、精准定义产品场景、并具备强大产业链整合与智能化赋能能力的生态型企业。当风机学会思考,当风场成为智慧能源系统的一环,中国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正由此刻开启。

 

END

转载 投稿 请联系 

pingping@ringiertrade.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