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汽车产业向个性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物流作为贯穿全产业链的核心纽带,正面临需求多变、成本高企、效率瓶颈等多重挑战。浙江吉速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速物流”)作为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综合物流企业,正通过深刻的数智化转型,重新定义汽车物流的运营模式与服务边界。
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吉速物流的发展轨迹与行业变革同频共振,其成长历程堪称中国汽车物流从分散运营到体系化发展的缩影。近期,吉利汽车物流与备件中心/浙江吉速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部部长董庆峰通过解析吉速物流的发展历程、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分享了吉利汽车在汽车物流领域探寻数智化升级的密码。
汽车物流当代挑战与数智化诉求
汽车物流具有高度复杂性、长链路与多场景交织的特点。“很多同行都有同感,这几年汽车物流越来越‘难’。难在哪里?”董庆峰从三个视角进行总结:
• 从用户视角看,汽车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主机厂需实现多车型共线生产,对物流的柔性响应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 从工厂视角看,要实现柔性满足、共线生产,对生产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 从物流视角看,前端供应与后端交付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传统物流模式的响应周期与成本控制已难以适应。
汽车物流面临的这些复杂且棘手的状况,让行业内不少企业都在探寻破局之法。吉速物流也深入洞察行业痛点,通过全方位梳理汽车物流环境,提出一个核心命题:如何在逐渐缩短的周期内,连续性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保障成本优势?董庆峰表示,答案是数智化。吉利汽车在不断摸索中,构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对物流企业来说,通过数智化要实现的核心集中于决策和响应两大方面,最终达成从快速决策的“经验驱动”升级到智能决策“数据驱动”、从快速响应的“人工响应”到智能响应的根本转变。
吉速物流构建“业务-技术-数据”三位一体融合模型,并将其融合应用于汽车物流链条之中,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层面,梳理正向、逆向及异常全流程场景,对运输、包装、仓储等核心业务重构模式;技术层面,整合机器人、智能库、AI算法等软硬件技术优化运营效率;数据层面,建立收集、汇总到分析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支撑经营决策。“首先从模型上来看,它是成立的,我们(吉速物流)现在也是这么去做的。”
三大维度深度融合指向“降本增效”核心目标,催生出三大核心平台来实现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
运营管理控制塔是将所有信息化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数据与流程的打通,用于效果展示与应用。智能生态平台被单独拎出,是因为近年来吉利汽车及整个行业大量应用智能化机器人或设备,传统人管人的管理方式逐渐向人管设备转变,吉利需要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与运维,以提升设备利用率、跟踪设备维修保养等,保障物流链条顺畅,同时应对设备利用率需持续提升、设备维修保养需跟踪等需求,助力人员效率优化和持续降本。业务管理控制塔串联办公与业务场景实现高效协同。
该框架为技术落地提供清晰路径,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形式化转型。
场景创新:数智技术的落地实践
董庆峰介绍,自2020年起,吉利汽车就着手引入大量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立体仓库(立库)以及自动装卸货系统(CPU)等智能设备。经过数年发展,相关技术与应用已渐趋成熟,打造出诸多标准化场景,像货到人拣选模式下的产品,以及借助CPU系统实现的货物升降等作业场景,都已得到广泛且深入的应用。
董庆峰从汽车物流环节优化、人形机器人细分场景落地等两个板块对吉速物流展开自动化场景创新探索进行了具体分析。
结合AI及大数据优化汽车物流环节,如运用无人机自动收货扫描与库位物料盘点,依靠视觉及AI算法精准盘点,具备灵活度高、硬件技术成熟等优势;采用SPS存拣一体立库,通过攀爬式取货机器人实现网状存储取货,能做到上存下拣,最大化空间利用率;推进智能定位及装载,结合车辆定位、导向设备与算法实现物料自主装箱,可高效开展高位集中作业与自动化装卸货,且该项目预计2025年6月落地;物料扫描包装推荐,利用已有物料数据库和当前物料扫描信息,AI自动模拟相关包装规格,深度利用包装数据,减少人工测量工作量。
在汽车行业细分场景探索人形机器人方面,董庆峰坦言,目前公司应用的不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而是轮式机器人。一方面前者目前的购买使用成本还比较高昂,另一方面吉速物流通过联合设备厂商进行了全流程优化,并定制了能够响应公司生产、效率二合一的设备。
“(轮式机器人)在去年验证的基础上,其效率至少提升2至3倍,而价格仅为原来的约五分之一。目前,相关应用已落地,且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表现十分出色。”董庆峰表示。
整体来看,吉速物流结合无人搬运车、轮式机器人等,开展了一场从大件存储到箱存储的搬运、转运等联动场景应用探索,且部分环节已逐步实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同时还在持续进行应用探索,不仅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决策、服务效率,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助力汽车物流向全流程智能化迈进。
赋能行业,从内部实践到标准输出
经过多年沉淀,吉速物流已形成六大核心能力,从服务吉利内部走向赋能全行业。在场景解决方案方面,针对主机厂全场景、出口车间、配件领域打造标准化方案。在技术输出层面,路径优化、数据分析、选址分析等能力已形成标准化服务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
对外赋能的典型案例是智慧物流全栈式服务,涵盖业务咨询、方案策划、项目管理、自动化技术应用及运营服务。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物流领域,为客户提供从智能仓储规划到无人化配送的全流程服务,结合绿色园区建设理念,融入太阳能、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实现物流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笔者看来,吉速物流的输出不是简单复制经验,而是基于自身实践提炼的可复用模型。比如多设备融合技术,不仅解决了吉利的问题,也为行业提供了设备协同的标准方案,这正是“两业融合”的核心价值所在。
从2016年的政策驱动整合,到2024年的技术引领赋能,吉速物流的八年变革之路,既是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的缩影,也为制造业物流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物流的价值从来不是被动运输,而是通过数智化手段成为产业协同的纽带,这或许是吉速物流一直在践行的“畅达全球”的核心要义。
来源:荣格-《智能制造纵横》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