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茅台,这个习惯于在酒桌、年会、礼盒里见到的大厂,此刻却出现在“化妆品原料公司”的股东名单里。
近期,一家生物合成技术平台公司康维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维健”)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吸引了众多投资方,东方嘉富、德联资本、普华资本、鼎晖投资纷纷入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贵州茅台也参与其中,成为这轮融资的重要力量。
说“跨界”也好,说“回归本源”也罢,这一笔看似极不搭界的投资,其实折射出一个正在酝酿的趋势:合成生物学,借由资本与产业的桥梁,正准备撬动美妆原料端下一轮配方革命。
茅台下注:资本与原料端的联结信号
茅台投资康维健表面上是资本跨界,深层则是产业逻辑的延伸。
康维健是一家以生物合成技术平台为核心的公司,其业务覆盖化妆品原料、食品、保健品原料、药用辅料等多个领域。
在化妆品原料方向,其已推出包括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内的高附加值酯类活性物。
此外,公司宣称其“酯类酶法合成工艺平台”具有可复制、可扩展的特性,目前多个酯类、植物甾醇酯、抗坏血酸衍生物都在其产品储备中。
茅台的这步棋,并不是一次孤立的投资。此前,它对其他合成生物技术企业的投资,例如星赛生物、虹摹生物,说明此次它并非首次涉足美妆相关企业,而是形成一种“先布局平台 (上游)”再“推进落地应用”的投资路径。
这表明,茅台在合成生物 、生物制造这个方向上,早已有战略思考,而不只是“临时抱佛脚”。
按茅台酒年5.65万吨基酒产量推算,一年将产生20多万吨酒糟,完全可以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之“变废为宝”。
从资本视角看,这笔投资释放三个重要信号:
产业协同与资源嫁接:茅台在发酵 /微生物 /酿造过程中积累了菌种资源、发酵经验、微生物管理能力。将这些积累与合成生物技术平台联动,可能产生协同效应。
原料端价值重塑:未来美妆竞争不再只看品牌、包装、营销,还可能更多地落在“原料差异化 ”“专利活性 ”“可持续供应”这条线上。拥有自己可控、高门槛的原料平台意味着掌握话语权。
长周期 + 高壁垒赛道押注:合成生物原料开发不是短平快游戏,而是技术、资本、时间都要长期投入的方向。茅台愿意下这一注,说明其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这笔投资不仅是资本在生物科技赛道的入局,更像是产业视野在延展。白酒巨头在“酒之外”寻找未来,而这一未来的入口,很可能就在“微生物造分子”的那条通道上。
技术浪潮:合成生物学如何重塑美妆原料端
若要理解产业能走多远,还得回到“技术 + 需求”交汇的赛道。
传统高级原料常靠动植物提取、海洋资源采集、棕榈油基础化学路线等,这些路径在资源、环境、波动性上存在局限。
合成生物学能够通过发酵、酶催化、重组蛋白等途径,用可控、规模化、低碳的方式生产高纯度分子,从而在可持续诉求上具备天然优势。比如,环保替代角鲨烷、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同源多肽、酶法合成酯类活性物,都是行业关注的方向。
如禾大美容就在其网页上声称,其近三分之一的化妆品活性成分源自生物技术,利用包括酵母、细菌、酶或真菌培养物在内的微生物,将原材料转化为高性能的活性和功能性成分。
而合成生物学本质是“生物设计”,通过合成 DNA、基因工程、酶工程、代谢重构等方式,可以设计出天然界不具备或极为稀有的功能分子,或在生物同源基础上作改造。比如对抗氧化、抗炎、屏障修复、酶解代谢调控这些功能方向进行定向设计。如L’Oréal 与 生物技术公司 Debut 合作,计划用合成生物 、发酵路径替代部分传统来源原料,并推出新一代 bio-identical 原料系列。
早期合成生物原料往往成本较高,主要因为菌株性能、底物 、碳源成本、纯化 、分离工艺成本高。
而如今随着高通量筛选、AI辅助代谢工程、酶进化、优化发酵工艺、连续化生产线、无细胞合成(cell-free)技术进步,理论上这些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使得原先只是“概念 ”的路径,有机会进入商业化可行区间。
原料定义权的再分配
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119.7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123.3亿美元,预计2024年至2029年期间将以20.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9年末预计达到315.2亿美元。推动市场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对生物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研发资金的增加以及合作的加强。
此外,据Precedence Research,2024 年全球生物技术成分市场规模估计为 24 亿美元,预计将从 2025 年的 25.9 亿美元增加到 2034 年的约 51 亿美元,2025 年至 203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83%。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对可持续替代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生物技术成分市场的增长。
整体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展。Dimension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 2024 年全球化妆品成分市场规模将达到 355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达到 612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6.2%。
Research and market则预计到2031年,全球化妆品肽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3.08亿美元,2025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3%。中国化妆品肽制造市场也预计将在预测期内强劲增长。
这意味着,整个合成生物路线所依附的市场正在被估值与扩张,原料端并非小众赛道,而在原料 、活性市场中具备可观潜力。
当越来越多高附加值活性、专利分子被合成生物路径实现,原料商掌握设计、合成、产权能力,那些传统靠植物提取 /化学合成占优势的领域可能被改写。品牌向原料商的依赖,将更多地转向“谁做得好、谁稳定、谁有故事”。
如茅台这样的传统大厂入局后,不仅是资本支持,更可能将其已有发酵、菌种、生产设施、品牌渠道资源嫁接给被投公司。这种跨界协同可能加速合成生物原料的产业化落地,“产业链协同 +整合”可能加速。
小结:
从“酒香”到“分子香”,茅台参与合成生物原料赛道的动作,既带有象征意义,也具备实质意义。其揭示着,未来美妆的竞争,不只是肤感、配方、营销,更有可能从“分子层面、原料定义权”开始。
在这一场新旧动能交替、技术驱动创新的博弈里,原料端或许是最核心的赛场之一。而资本、技术、产业链资源三者如何在这条赛道上融合与博弈,将决定谁能在下一个化妆品原料时代里,掌握话语权。
参考自茅台、康维健相关财报、新闻稿,数据搜集分析机构等
来源:
作者:Candy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