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一项针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新型激光技术,可能为这种最常见胰腺癌类型开辟重要治疗新路径。该技术由四川大学研发,采用选择性激光消融法治疗胰腺导管腺癌,同时不影响周围健康组织。
虽然PDAC的热消融疗法此前已有研究,但项目团队在《光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现有方法如射频、微波及激光消融均缺乏在保护健康胰腺组织的同时,选择性消融癌变组织的能力。
通过采用与胶原蛋白吸收峰值匹配的激光波长,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选择性消融,且不损伤健康组织
这项新技术采用飞秒激光,其波长被精准调谐至胶原蛋白的中红外共振波段。胶原蛋白已被证实可作为胰腺肿瘤的生物标记物——亚利桑那大学近期一项利用多光子显微镜成像胰腺恶性肿瘤的研究项目,同样以胶原蛋白作为关键靶点。
“我们的技术首次利用肿瘤的分子特征实现选择性消融,”四川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梁厚昆表示,“研究发现,由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含量远高于健康胰腺组织,使用能被胶原纤维强吸收的中红外激光波长,可在保护健康胰腺组织的同时精准消融癌变组织。”
胶原蛋白在6.1微米波长处具有最强红外吸收峰,且正常组织在该波段的吸收峰值低于肿瘤组织。通过将中红外激光波长精准匹配胶原蛋白共振模式,即可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治疗。
分子指纹技术降低组织损伤
为实现飞秒激光传输,项目团队研制出新型反谐振空芯光纤,其外径不足400微米,在弯曲半径小于10厘米时传输损耗低于1分贝/米。这种光纤能可靠地将激光传输至人体深处,为满足临床需求还可配备生物相容性医用级聚酰亚胺护套与蓝宝石端帽,确保耐用性并降低体内断裂风险。
据论文数据显示,在针对手术切除的人体PDAC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的对比试验中,该技术对PDAC的消融效率达到正常组织的2-3倍。培养的PDAC细胞生长速率被抑制至对照组的八分之一。
下一步研究或将整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实现癌症检测与消融同步进行,并探索该技术在其他具有不同分子特征肿瘤类型的适用性。研究团队指出,黑色素瘤、乳腺肿瘤及胃癌等多种肿瘤同样富含胶原蛋白。
梁厚昆教授表示,我们的宏观目标是研发一种基于分子指纹识别的激光手术平台,以此减少组织损伤并实现精准消融。当前,临床迫切需要针对各类癌症、眼部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的更安全精准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与特定生物分子吸收特征精确匹配的激光波长,这一目标将得以实现。
该平台技术展现出应对多疾病领域的潜力。研究团队已着手探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通过靶向动脉斑块中的胆固醇晶体进行精准消融。这种“波长定制”理念有望开创精准医疗新范式,为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病灶提供微创治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