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人工智能与工业共舞——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MWCS 2025)侧记

来源: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发布时间:2025-10-13 85
金属加工金属成型机床金属切削机床焊接设备及工具特种加工(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电化学加工等设备)刀具及夹具软件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附件模具及冲模冷却液与润滑剂测量及控制系统 产业动态MWCS
2025工博会MWCS/IAS展聚焦金属加工智能化升级

9月27日,为期五天的工业科技盛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旗下核心主题展——2025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MWCS)与2025工业自动化展(IAS)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顺利闭幕。


本届中国工博会涵盖九大主题展区,汇聚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等28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余家参展企业。展会期间,近300项全球首发、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集体亮相,全方位展现工业科技领域的蓬勃生机与前沿趋势。截至闭幕当日14点,展会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数较上届同期增长11%。

 


大国重器,展现制造实力


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区内,全球行业巨头携其最新机型惊艳登场——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万瓦级超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全自动柔性生产线等“大国重器”同台竞技。激光切割实现切口光滑如镜;机械臂精准送料;复合机床一气呵成完成多道工序;高效精准的加工演示,令专业买家频频驻足,直观感受激光如何以“光速”完成从切割、焊接、打标到增材制造的全过程。


本届展会上,通快带来了四款明星产品。TruMatic 5000激光复合机。集激光切割、数控冲孔与成型于一体,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次性下料。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工时间,也为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TruBend 5130精密折弯机。配备闭环角度控制系统,在折弯过程中实时测量角度和直线度,保证每一件产品达到预期精度,实现“首件即成品”的加工理念。


Trulaser Weld 5000系列激光焊接机。不仅焊速比传统焊接快十倍,还能够形成优质焊缝,无需额外清洗和打磨,直接出成品。激光焊接机支持拼焊、叠焊及穿透焊等多种焊接方式,灵活应对现代工业设计中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需求。


TruBend Center 7030自动翻板机。从折弯、旋转到物料输出,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一台机床即可完成传统多道工序的任务,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在行业应用方面,通快的四款设备各有侧重。激光复合机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AI数控系统、电力输变电及储能领域;精密折弯机主要服务于高精度不锈钢加工和复杂结构产品;激光焊接机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包括密闭容器、电子设备及热交换系统;自动翻板机则在门板及电控柜制造中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加工。通过这些设备,通快不仅提供了硬件解决方案,更为各行业赋能,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


天田进一步扩大了展位规模,系统展示了AMADA为“GX制造”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整合集团五大事业部的技术力量,设置了“全机种对应解决方案展示区”,并重点全球首发了新款可变脉冲切割高速带锯床PCSAW430AXII,其独创的可变式脉冲切割技术。该技术可大幅降低切削阻力,实现更高速、更稳定的切断效果。与以往设备相比,其功耗也显著降低。此外,该设备还可根据生产需求,配套使用最大可实现24小时连续运行的三维立体料库。通过集成IoT技术,设备能够对运行状态和保养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运转效率。PCSAW430AXII集高速、稳定和环保性能于一体,堪称新一代节能生态机床的典范。

 


天田中国钣金商品部部长贺宇平表示,近年来制造业现场正面临诸多新挑战:劳动力短缺、技术传承难题、碳中和目标等日益突出,脱碳趋势已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同时,制造业的关注重点正从传统的QCD(质量、成本、交付)扩展至QCD+C(碳)。天田始终以客户实际需求为核心,致力于为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此次,天田提出以四个“E”——Evolution(进化)、Environmental(环保)、Easy(便捷)、Efficiency(高效)为方向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制造现场的新课题。


“振动是金属切割过程中固有的问题,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力求消除的难题。带锯制造商为减少振动已持续努力超过五十年。当前市场还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难切材料,还需处理大尺寸工件的切断需求。”


为应对这一挑战,天田研发了脉冲切割技术。通过向锯条施加脉冲,天田带锯床有效消除了所有振动,从而实现极高效率的金属切割。


萨瓦尼尼集成RVS系统的P-Robot解决方案,结合了3D视觉与AI算法,在无序码垛中精准识别工件,并配合P2.G4多边折弯中心实现全自动抓取与折弯。无论是上游的冲压、激光切割等开料工序,还是下游的焊接与组装环节,均能实现高效衔接。凭借其高度智能化和自主性,该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钣金车间的整体柔性与智能化水平,在减少错误、降低人工与搬运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萨瓦尼尼中国区总经理黄健东分享了实际案例:“我们有一家从事配电设备生产的客户,曾接到一笔2600多台电箱的订单。若沿用传统生产模式,完成该订单需20天,而在采用萨瓦尼尼多边折弯中心后,从生产到出货仅用5天,交货周期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另一家家居行业客户在引入萨瓦尼尼柔性生产线后,凭借其高度自动化的特性,每年节省人工成本约130万元。可以说,我们的设备与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切实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大族激光凭借创新技术与丰富应用场景成为展区焦点。展会期间,大族激光隆重举行“蓝晶”系列激光手持焊新品的全球首发仪式。该系列产品采用公司独创的复合液冷技术,可实现“全天候战力”,保障设备持续高效运行;全系列还应用“超能熔深”技术,显著提升焊接强度与效率,实现更深、更均匀的熔池。目前,“蓝晶”系列已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新能源电池构件及航空航天精密部件制造等厚板焊接领域,其中A85型号更可适用于船舶制造领域的高强度钢板拼接焊、重型机械制造大型构件焊接及大型钢结构工程高速焊接等多种场景,支持激光焊接、切割、清洗、除锈等多功能集成,成为大型、重型焊接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


卓珲带来了三款产品。Talo Zobots桁架机器人,基于 X/Y/Z 轴联动实现自动化作业,实现跨三维空间高效移载工件,其重复定位精度可达 ±0.05mm。在工业制造领域表现出高效稳定、高精度作业和灵活适配的优势。其搬运速度快,可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可灵活用于各个领域。


Talo Zobots工业机器人加工单元。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集成加工工具、工装夹具、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及辅助设备,能独立完成特定加工工序的自动化集成系统 ,是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 “模块化功能单元”。可以完成搬运、焊接、切割、喷涂、码垛等自动化作业程序。


Talo Zobots分布式驱控系统。适用于起重机、桁架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具备驱控一体化、免装免调试优势。其 EtherCAT 环网拓扑与数据冗余设计,保障数据高速实时传输及通讯可靠性;共母线设计让多伺服模块共用整流单元,能耗降 40% 以上;分布式无电柜布局,省 60% 电缆接线成本,简化调试维护,缩短项目周期。


人工智能,赋能钣金加工


当前,中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三股力量的共同驱动下,正加速由“单机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转变。以《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加快,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贺宇平看来,人工智能在金属加工领域的技术发展将呈现从“单机智能”到“生态智能”的趋势。未来,AI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尺度建模、闭环优化与产业链协同方向。一方面,随着量子计算辅助材料模拟与高通量实验平台的发展,AI将在微观原子结构设计、相变行为预测、缺陷识别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快速开发;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将使AI系统能够实时调整铸造、热处理、成形等制造参数,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

 


百超中国区及亚太区总裁游松博士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将钣金加工从一门“技艺”转变为一门“科学”。他表示:“AI对百超的影响,是推动我们从一个先进的设备制造商,向全方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我们不再仅仅是提供一台能切割或折弯的机器,而是提供一个由AI驱动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智慧工厂’细胞。”


“百超正积极地将AI技术融入从CAD/CAM软件、机器控制到云端数据平台的全产品链中,致力于为客户打造更高效、更灵活、更可靠的未来工厂。我们认为,拥抱人工智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未来制造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AI在工业领域的更广阔应用,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嘉意机床(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夏兴也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赋能钣金加工的观点:


•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AI优化折弯参数,实现自动化激光切割与智能排产,减少试错、缩短等待,提升设备综合效率;
• 提高产品质量:依托机器视觉进行高精度缺陷检测,实时监控工艺参数,预测回弹并自动补偿,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合格率;
• 降低成本:优化排样减少废料,自动化替代人工,并通过预测性维护降低停机与能耗;
• 增强柔性制造:快速响应定制化、小批量订单,加速产品迭代,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夏兴还展望了钣金加工行业人工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全球钣金制造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783.2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111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58%,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精密钣金件需求的提升。未来,智能化、柔性化、高质量、绿色生产将成为竞争焦点,头部企业凭借资金与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中小企业则需聚焦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


上海卓珲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晓锋表示,人工智能已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将来深度重塑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形态,推动其智能化升级。在感知层面,通过集成3D视觉、激光雷达、力传感器等多模态感知技术,工业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幅提升。在决策层面,强化学习与知识图谱的应用让工业机器人拥有动态任务优化能力。在自主学习方面,大语言模型大幅缩减新技能掌握时间,如焊接新工艺学习从数月减至数天。在人机协作层面,AI 实现语音、手势等交互,保障安全且提效。未来,当AI完全成为机器人的大脑,而不再是一个个模块的叠加,工业机器人将智能、更柔性、更交互,成为智能制造关键力量。

 

来源:荣格-《国际金属加工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金属加工
聚集金属加工领域第一手资讯,涵盖激光加工、模具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设备、3C消费电子、能源、工业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对话决策层,通过短视频报道的形式剖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汇总全球产业走势及数据报告,摘选全球前沿技术应用案例......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