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正被宏观政策与消费觉醒两股力量重塑。风口之下,企业如何精准洞察趋势、跳出同质化漩涡实现有效创新?在荣格工业传媒主办的“2025食品饮料未来生态大会”上,旺旺集团研发中心总处长陈俊江先生以《功能性食品趋势与产品创新》为题,从法规界定、市场洞察、创新趋势和产品实践四个维度,描摹了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边界之内,方有自由:读懂法规框架
“所有创新,都始于对规则的深刻理解。” 陈俊江开宗明义,首先厘清了产业赖以生存的宏观环境与法规边界。
他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的发布,将“营养导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他看来,“发展功能性食品产业不仅是回应国家战略要求,更是新形势下我国健康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我国抢占大健康产业价值链高地的关键抓手。”这股政策东风,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航道虽宽,航规仍严。陈俊江随即强调,“与拥有‘蓝帽子’标识、允许24项功能声称的保健食品不同,功能性食品在法律上仍属于普通食品范畴,企业不得对其进行功能宣称、明示或暗示其保健作用。”这看似一道“紧箍咒”,实则为丰富产品形态和消费场景提供了广阔空间。
见微知著,洞见未来:从数据与文化差异中捕捉机遇
厘清法规边界后,陈俊江通过多组详实数据深入解读了中外市场差异,并揭示了中国市场的机遇所在。
数据显示1,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正持续扩张,其中功能性食品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2019-2029年为8.5%)显著高于保健食品(5.1%),增长动力强劲。但另一组数字更发人深省:2024年,中国大陆居民在营养健康食品上的人均年消费额仅为354.69元,与美国(1888.11元)和日本(1513.47元)相比,存在数倍追赶空间,潜力不言而喻。
然而,要把握这份机遇,必须深刻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消费习惯。陈俊江指出,“东方市场深受‘食补、药食同源’等传统观念影响,消费者更青睐功效明确、配方天然的产品;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则在现代医学思维主导下,形成了以‘元素补充’为核心的消费习惯,偏爱成分清晰的膳食补充剂。”
这种理念上的差异直接投射在产品形态的演变上。为应对全球性“药片疲劳”,功能性软糖凭借风味与便捷性异军突起,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1%2 ,成为膳食补充剂领域的明星;“而在更广阔的食品领域,乳制品和饮料凭借其高频消费的属性,成为功能创新的理想载体:前者因其天然营养光环,被视为‘免疫与骨骼健康’的理想选择;后者则凭借其添加工艺相对简单、与功能性结合灵活,在能量提升等细分赛道中占据绝对优势。”陈俊江解释道。此外,以“高纤维”为卖点的健康主食和兼具风味和健康的零食,也成为功能化创新的重要阵地 。
在功能益处方面,如果说免疫、消化等传统健康需求是存量市场的基石,那么精神健康领域则是新的增量空间。数据显示,2019至2022年,亚太地区与压力舒缓、辅助睡眠、情绪健康相关的产品SKU数量激增3,这标志着消费者的健康观正从单纯的生理维度,向身心合一的整体健康管理迈进。
创新罗盘:拆解六大趋势,驾驭市场新浪潮
当市场规则和消费趋势都已清晰明了,企业又该如何绘制创新“路线图”呢?陈俊江结合海量数据,为行业创新指明了六大方向:
◆ 精准营养:回归日常补充
在陈俊江看来,基础营养补充是功能性食品的主力赛道,其核心在于补充日常营养缺口,而非针对特定健康目标或功能,例如: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以支持人体新陈代谢、免疫调节以及神经传导功能,确保日常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通过补充Omega-3、Omega-6等必须脂肪酸,帮助维持心血管健康和细胞结构完整性,确保人体对优质脂肪的需求得到满足等。
这类产品将呈现三大主要创新趋势:一是精准营养和个性化定制,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慢性病史等数据提供精准方案;二是剂型与场景多元化,通过口含片、即饮液、软糖等剂型融入更多消费场景;三是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纳米包裹、靶向释放、脂溶性转化等技术提升功效和生物利用度。
◆ 体重管理:从热量控制到多维科学干预
数据显示4,中国体重管理营养功能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94.4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446.4亿元,潜力巨大。陈俊江指出,“体重管理已超越计算卡路里,进入更科学的多维度干预时代,创新主要沿三大路径展开:1)通过优质脂肪替代品、创新代糖低碳水原料以及激素与神经调节成分控制能量摄入;2)利用白芸豆、茶多酚和桑叶提取物等成分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利用壳聚糖、绿茶提取物等成分抑制脂肪吸收;3)借助能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基础代谢、促进脂肪代谢、调控炎症与氧化应激的成分促进代谢和燃脂。”这标志着体重管理产品正在从宏观的热量控制,转向精准的生理机能调节。
◆ 运动营养:从大众化补充到场景化精准赋能
高达58.7%的中消费者视运动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4,这为运动营养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陈俊江指出,“未来运动营养产品将更加关注运动类别、运动阶段以及个体代谢特点,通过精准配方满足细分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如耐力类运动补充电解质饮料、力量训练肌酸补剂以及恢复阶段富含肽类产品等,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 肠道健康:从概念普及到深度渗透
中国肠道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9年突破760亿元4 ,但其潜力远未见顶。陈俊江展示了一组惊人数据:2024年中国人均益生菌年消费额仅为3元,远低于日本的25元和美国的48元。这一巨大差距预示着广阔的成长空间。他同时指出,“该领域的创新将聚焦于两大方向:一是‘个性化与精准化’,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定制方案 ;二是‘零食化与便捷化’,通过软糖、饮料等形态让益生菌产品无缝融入日常生活。”
◆ 减法减负、加法赋能:重塑产品配方逻辑
面对日益精明的消费者,产品配方正在经历“加减法”革命,陈俊江对此解释道:“以纯天然、低糖、低卡、低脂、低钠为代表的‘减法’策略已经实现较高的市场渗透;同时,添加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成分的‘加法’策略成为新的健康风向标。”他特别指出,“高蛋白食品市场表现尤为抢眼,预计2023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0%5。”
◆ 药食同源:传统智慧焕发新生
植根于东方文化,“药食同源”已从传统养生概念,转变为驱动产品创新的强大引擎。高达65%的消费者表示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正在提高,并且这一趋势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层6。陈俊江指出,“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现代化应用’这类成分,即将人参、枸杞、金银花等传统食材的健康价值,与饮料、烘焙、糖果等现代食品形态相结合,让传统智慧以更便捷、更美味的方式融入工业化食品饮料中。”
知行合一:旺旺的实践与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价值终需以实践来检验。陈俊江最后通过丰富的产品矩阵,生动展现了他们在健康化浪潮中的系统性思考与布局。
茗享无糖茶系列
应对“减法”趋势,旺旺推出的茗享无糖茶系列不仅做到0糖0卡0脂,更通过添加GABA(γ-氨基丁酸),精准切入“助眠、舒缓焦虑”的情绪健康赛道。
Fix X Body高蛋白威
针对“加法”需求,其Fix X Body高蛋白威化和爱至尊系列产品,通过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钙的配方设计,满足了健身及控糖人群的营养需求。
为践行“药食同源”理念,旺旺推出爱至尊低GI五黑饼干,该产品巧妙融合了黑芝麻、黑米、黑麦、黑豆、黑藜麦五种传统养生食材,并获得了低GI认证,精准服务于关注血糖健康和传统食补的银发族。
WANT POWER 亿菌卷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旺旺在微生态领域的创新,WANT POWER 亿菌卷通过融入益生元、后生元、活性益生菌以及菊粉和燕窝酸,三位一体调节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健康,这是对“功能零食化”趋势的完美诠释。
结语
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的法则正在被重新书写,过去那种依赖单一概念或模糊宣称的增长路径已然失效。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机会只留给那些真正将科学循证、消费者洞察与产品创新融为一体的企业。这或许是这场分享背后最值得行业思考的。
数据来源:
1.国家统计局、灼识咨询
2.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华创证券
3.美国疾控中心,欧睿,各公司官网,豌豆公主,shinedrink,华创证券整理
4.Euromonitor、观研天下、灼识咨询
5.Innova、CBNData、 Euromonitor欧睿信息咨询
6.果集数据、千瓜数据、FDL数食主张、魔镜数据
来源:荣格-《 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