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9月上旬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详细阐述了过去一年中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展态势。报告认为,全球供应链在经济格局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及技术变革等因素影响下加速重构,中国正在逐步摆脱长期以来的“世界工厂”定位,向“全球供应链枢纽”的新角色转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并非是正式政府机构,但作为代表中国物流行业的社会组织机构,这种定位通常意味着其与国家战略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该协会具有将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态势进行积极呈现的内在动因。同理,美国制造业游说团体也倾向于强调本国制造商面临的挑战,以此推动产业回流政策的支持。
出海模式迈入新阶段
该份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高端装备领域集群占比达36.25%。同时,我国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加速赋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整体渗透率超过37%,其中,运输优化场景的渗透率最高,达78.1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彭新良表示:AI+供应链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AI在很多场景跟供应链进行结合、深度应用,包括产品的研发、物流、采购管理、供应商的管理。物流企业的AI研发投入越来越大。
另外,中国企业的出海模式也从“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逐步迈向“产业链供应链出海”的新阶段,产业集群协同共建海外生态体系。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国企业建设的海外仓超过2500个,总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制造业集群布局优化
尽管存在上述说明,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从世界工厂向供应链枢纽转型视为国家奋斗目标和值得庆贺的发展成就。此外,这一总体研判也与增材制造行业分析师近两年来对中国市场的观察结论相吻合。以WeeklyVenture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3DPrint.com特约撰稿人Sangmin Lee为例,他在关于2025年亚洲增材制造展(Formnext Asia)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的战略远不止于制造环节,更着眼于实现全供应链管控。本土化推进体现的是系统性独立能力的构建,而不仅仅是成本优化。
这场革命不需要依靠突破性物理发现带来的特殊材料进行3D打印,而是通过标准聚合物和金属材料实现夜间生产、准时交付,并提供合理定价。中国正押注增材制造的未来——它不像科幻小说般遥不可及,而将如同常规产业般高效运作。中国企业正从产品出口、产能出口向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出口的新阶段迈进,通过不同制造产业集群的协作,共同构建海外生态体系。
数字化驱动供应链变革
同样在9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25年采购与供应管理大会上发布《2025“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发展报告》。报告称,人工智能在采购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涵盖从预测到执行、从监管到协同的关键环节,在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供应链韧性等方面成效显著。根据报告,人工智能在采购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预测分析、智能采购业务、智能采购监管、智能物流调度以及供应链控制塔和人机协同作业等10个主要创新场景。
在今年7月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观众正在观看宇树科技的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拳击表演
目前,我国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已超过37%,其中运输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达到了78%,仓储与安全管理的人工智能应用渗透率也分别达到47.27%和52.73%。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与传统的采购模式相比,采用智能采购供应链的企业,采购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采购周期可以缩短50%以上。另外,在绿色低碳方面,人工智能可实现全链路碳足迹可视化与优化,推动供应链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该报告将“人工智能+供应链”视为中国重大产业转型趋势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供应链管理行业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正深度融入新品研发、物流、采购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等多元供应链场景。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尽管必须认识到地缘战略竞争视角或多或少影响着中美主要利益相关方在制造业(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所有表态,但Sangmin Lee在亚洲增材制造展上的观察结论,恰恰佐证了中物联报告的论述。
Tripo AI展现了中国数字制造与实体制造融合的典范。该平台汇聚300万开发者和4万企业客户,已生成4000万个3D模型,将设计门槛降至分钟级。用户仅需上传照片或输入描述,无需CAD专业技能即可获得可直接打印的3D模型。该平台目前已与创想三维(Creality)、纵维立方(Anycubic)等3D打印巨头及腾讯游戏等游戏厂商达成系统集成,通过API嵌入将三维生成能力植入合作方平台。用户生成的数字资产将上传至个人账户,形成B2B2C商业模式,实现前所未有的规模化定制能力。
约两年前,国务院通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其核心特征正是聚焦更高端产品的制造。至少根据中物联报告显示,中国的产业政策正在其最优先发展的领域取得成效。对于主要依赖西方市场的企业而言,继续抱怨中国对其国内产业的政府支持已无实质意义。单纯的抱怨不会改变现状,即便这些关切被听取,也只有在出台与中国模式相呼应的政策时才会产生作用。
来源:荣格-《国际工业激光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