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跻身国产四大家的“技术黑马”:珞石机器人+AI,高增长背后藏着哪些破局关键?

来源:工业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5-09-30 54
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在行业整体放缓的背景下,珞石机器人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量增速超70%。其成功关键在于:聚焦高附加值场景(如焊接、抛光),放弃低价竞争;依托自研xCore控制系统,夯实底层技术;通过ROKAE+开放平台,联合上下游伙伴共建生态,解决“懂工艺不懂机器人、懂机器人不懂工艺”的集成难题。同时,融合AI实现免示教、自动路径规划等智能功能,降低使用门槛。

2024年至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式进入总量增长、结构分化的新阶段。宏观层面,虽然行业整体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长,这一增长背后不再是普适性的市场红利,而是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与竞争逻辑的重塑。一方面,传统领域如汽车、3C电子行业的需求进入平台期,但如精密焊接、抛光打磨、柔性装配、喷涂喷漆等细分工艺场景的需求正在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下集中爆发;另一方面,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新兴行业更是为机器人应用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市场增长动力已从机器换人的初阶诉求,转向提质、降本、工艺优化的综合价值诉求。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路径出现明显分化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或规模扩张的企业面临增长瓶颈,聚焦高附加值场景、深耕底层技术、构建开放生态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近日睿工业公布了最新工业机器人市场情况,机器人大讲堂注意到,除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外,非常令人瞩目的是,珞石机器人这个后发玩家,近两年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2024年就已成功进入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TOP1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进入2025年,其增长态势更是亮眼,上半年增速超70%,位居TOP10厂商首位,这意味着继埃斯顿、汇川、埃夫特之后,珞石成功跻身国产机器人四大家阵营

 

 

 

 

近日,珞石机器人CEO庹华受邀专访,深入拆解这份亮眼业绩背后的增长逻辑、技术战略与未来生态布局。笔者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珞石这家企业的成长韧性,更折射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深耕”的关键转型。

 

 

 

70%增长跻身国产第一梯队

 

 

 

谈及上半年增速超70%”这一亮眼数据,庹华坦然确认了这一高增长表现的真实性,并及当前业务节奏向好,预计全年机器人销量将超万台。

 

 

 

做好小六轴核心市场、专注于高附加值的场景开拓,这是珞石2025年上半年高增长的基本盘,机器人大讲堂获悉,小负载工业机器人(7公斤、12公斤、25公斤等)与柔性协作机器人是珞石上半年的绝对主力,凭借SRCR系列协作机器人,其在3C电子行业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在焊接领域也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两大场景共同拉动了其70%的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增长并非依赖低价产品冲量”。庹华对我们透露,为了避免陷入内卷,珞石会更专注于高附加值的场景开拓,放弃了一些低价竞标订单,70%更多能够说明其路线选择的正确性以及增长质量

 

 

 

关于进入国产第一梯队后公司的战略定位,庹华表示,国产机器人已在中低负载市场站稳脚跟,正逐步向汽车制造关键工艺、精密制造等高端场景渗透,与发那科、ABB等国际品牌展开正面竞争,替代逻辑将从“性价比”转向“场景攻坚”能力。

 

 

 

 

为此,珞石将持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面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一方面坚定拓展全系列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线,包括开发300公斤以上更大负载机型,深入汽车零部件等重负载应用场景,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机器人与AI的深度融合,依托自研的AR力控关节臂、双臂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加速具身智能的研发与落地应用。通过持续用AI技术赋能产品,未来让机器人更智能、更易用、更低成本,适应更多场景。

 

 

 

三大关键词破解高增长密码

 

 

 

为何在行业整体遇冷时,珞石能实现逆势快跑在采访中,我们认为用三个关键词可以总结这家企业打市场的核心逻辑:产品竞争力、场景深耕、智能化交互。

 

 

 

首先是产品竞争力的锚定庹华对我们解释,工业客户本质上最在意的是机器能不能长期稳定干活,这是珞石所有产品开发的前提,为此,在过去一年里,珞石并不一味追求大而全的产品体系,而是始终坚持将质量与性能放在产品开发的首位

 

 

 

其次是场景深耕的落地毕竟,能真正落地的技术,才是有价值的技术能解决客户痛点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过去一段时间,珞石以生态联合推动商业、教育、医疗服务类机器人落地,并将自身90%以上的精力聚焦工业场景,尝试更深层次扎根场景。例如在抛光去毛刺、焊接、装配、码垛等细分领域他们2021年起就持续投入资源开发场景化解决方案,在抛光打磨行业,珞石耗时三年突破底层算法,解决了碰撞零点保护”、“短路径平滑过渡等行业痛点,如今在汽车零部件、3C电子的抛光打磨场景中,已成为少数能替代发那科、ABB的国产厂商,同时也是客户案例数量最多的企业。

 

 

 

 

最后是

智能化交互的升级珞石在长期的市场探索中发现,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终端客户虽然对于机器人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但始终希望进一步降低应用门槛和成本。他们不断尝试简化人机交互流程,通过视觉与AI算法,在近年来基本实现了各类工艺示教”,大幅降低了客户的应用门槛例如在焊接场景,以前需要人工示教轨迹,现在珞石机器人已经能自动生成焊接路径;抛光打磨也能通过视觉识别自动生成轨迹,不仅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也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底层平台+场景模型构建壁垒

 

 

 

当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珞石不仅看到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明确了结合自身优势的具体落地路径。庹华认为,具身智能并非人形机器人能够全部囊括,本质上应该是通过AI技术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因为AI必须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底层运动控制基础上脱离工业场景可靠性的为智能而智能难以规模化落地。为了能在具身智能的浪潮中真正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成绩,珞石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积极拥抱AI技术,基于生态共建让机器人更加智能、更符合场景需求;另一方面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具身智能进行未来布局,珞石有着清晰的认知,庹华认为,未来具身智能产业呈现三层生态分化,包括聚焦数据采集的数采层、类似智能化工艺包场景化模型模型层、类似集成商交付层这种分工也意味着行业内的任何一家很难吃下全流程。为此,珞石的做法积极和高校、模型公司开放合作,融入企业和场景生态,并尝试在焊接、打磨等核心场景中推出基于珞石产品的集成类垂直领域模型以各类机器人形态,最终形成know-how为工业场景服务。

 

 

 

在底层技术层面,珞石自主研发的xCore控制系统”无疑已经成为核心护城河。该平台级控制系统集珞石十多年技术积淀于一体,拥有业内顶尖的运控和力控性能,历经数万台机器人长年累月在复杂工业场景的严苛考验,具备极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系统同样具备极强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是国内唯一同时兼容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且规模化量产的控制系统,并且正在赋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生态与合作破解集成难题

 

 

 

虽然机器人自研率达到90%以上,但在采访中,庹华还多次强调“开放”一词。据了解,珞石依托xCore控制系统打造了ROKAE+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向生态伙伴开放核心控制能力。该平台采用分层模块化架构插件式开发模式,可以通过插件管理引擎实现各类功能模块的动态加载、卸载,生态伙伴可基于珞石ROKAE+平台快速开发自主的应用解决方案。生态伙伴既包括为行业提供核心零部件的机器视觉、力控传感器、末端工具等上游生态厂家,也包括掌握行业工艺精髓的下游的生态集成商与开发者。ROKAE+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拉通和赋能行业上下游的角色,最终将形成下游应用牵引-中游平台建设-上游工具完善的稳定闭环关系,带动机器人应用飞轮的高速旋转,迎来机器人行业的iOS时刻。

 

 

 

 

 

 

以抛光打磨场景为例,该应用具有深厚的工艺属性,过去一直是进口机器人的天下。进口机器人性能虽好,但是价格高、开放性差。这类应用场景长期沿用传统示教编程方式,工件一致性差、多品种小批量换产难、人工示教效率低等痛点难度一直得不到解决,终端企业有强烈的技术升级诉求。但是行业下游的集成商懂工艺不懂机器人开发中游的机器人厂商懂机器人开发、不懂工艺,上游的核心部件厂家有丰富的想法、缺乏技术快速落地的途径。

 

 

 

针对这种尬尴局面,珞石主动破局,跟上下游生态伙伴分工合作:集成商负责怎么打磨更好的工艺优化比如砂纸选择、打磨力度调节等,并负责整套工作站解决方案的设计和搭建;珞石主要解决机器人怎么动、如何动得更好的问题比如通过运动控制算法实现路径平滑过渡、碰撞保护,达到进口机器人相当的底层性能,同时开发并开放该应用需要的ROKAE+二次开发接口上游的生态伙伴基于ROKAE+开发了视觉+AI自动编程功能,可以大幅缩短抛光打磨场景部署周期整套抛光打磨解决方案在终端得到好评,实现批量复制。通过开放系统+分工协作的策略,珞石聚焦底层技术,让合作伙伴发挥工艺优势。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落地效率,也让珞石的生态版图持续扩大。

 

 

 

在国产机器人向高端化突破的赛道上,珞石的“生态打法或许正是加速冲刺的关键。据了解,珞石近万台的订单销售结构呈现渠道与终端各占一半的均衡状态,这种结构在工业机器人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表现相对健康、稳定,也能覆盖更多细分场景。因为现如今,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竞争已经从“性能参数”转向“场景穿透”,生态合作成为破局“集成困境”的关键点,单纯靠厂商自身难以打通千百种工艺场景,开放控制系统、赋能集成商与开发者,形成“技术平台+工艺know-how”的协同模式,正成为行业头部玩家的共同选择。

 

 

 

 

这也证明了,国产机器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有更开放的心态,融入生态才有未来。因此,对于记者提到的国产机器人四大家身份,庹华反倒更看重其背后的责任:跻身业内第一梯队后,要做的不是内卷,而是和上游零部件厂商、下游集成商一起,提升国产机器人的整体竞争力。

 

 

 

结语与未来:务实者终成赢家

 

 

 

整场专访中,务实是珞石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从主动放弃低价竞争订单,到稳扎稳打攻克抛光打磨算法;从聚焦工业场景不跨界,到开放系统赋能合作伙伴,珞石的每一步其实都踩在市场需求技术落地的平衡点上这种务实的态度体现了珞石一贯的风格不追逐虚无的概念,而是关注技术如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珞石更有望保持这种高增长特性。

 

 

 

未来两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或将持续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缺乏核心技术、无法深入场景的企业将面临出清风险;而深耕底层技术、开放协同、务实解决工业痛点的企业,将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增长行业的竞争终局,必将属于最理解制造业、最能将AI等先进技术转化为客户价值的长期主义者。

 

 

 

或许正如庹华所说工业机器人从来不是炫技产品,而是生产工具。客户买机器人,核心目的一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而企业能把机器稳定干活、客户用着省心这件事做好,增长自然就来了。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