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不止于“灯塔”,通威穿越行业寒冬背后的大智慧

来源:荣格可再生能源 发布时间:2025-09-29 51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 产业动态
从效率飙升12%到碳排放骤降33%,从硅料布局到储能落子,这家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正用全链贯通的智慧,改写光伏产业的竞争规则。

当全球光伏产业还在探索智能制造的最优解时,通威太阳能眉山工厂已凭借50余项AI应用场景,拿下全球首个光伏电池“灯塔工厂”认证

 

从效率飙升12%到碳排放骤降33%,从硅料布局到储能落子,这家连续三年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正用全链贯通的智慧,改写光伏产业的竞争规则。

 

来源:荣格可再生能源

 

Part 1

智慧制造:从 “灯塔” 认证看产业变革范本

 

2025年9月16日,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以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首个“灯塔工厂”的身份载入行业史册。这座被誉为 “世界最先进工厂” 的制造基地,用50余项第四次工业革命应用场景构建起AI驱动的生产体系:十亿级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电池转换效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丝网印刷工艺自调节,生成式AI让设备维护响应速度提升3倍,CNN/DNN算法将镀膜工艺良率稳定在 99.2% 以上。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在数据中清晰显现:光电转换效率提高12%,缺陷率降低41%,转换成本降低37%,碳排放减少33%。从2017年首条工业4.0生产线到2021年全球首个光伏5G智慧工厂,通威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代际跨越。

 

紧接着,9月24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办的“亚洲品牌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通威连续4年荣列该榜单,位列第118位,并继续蝉联光伏和水产两大行业全球第一。

 

过去一年半,整个光伏产业链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探底。2024年以来,光国内已经有超150家光伏企业破产清算。然而,寒冬之下,通威股份不仅没有出局,反而保持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那么,通威股份的持续领先,依靠怎样的战略规划?又是否预示着光伏行业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

 

Part 2

全链布局:成本控制与风险抵御的双重保险

 

通威在硅料环节布局早,赶上了硅料涨价,因此赚的盆满锅满。2023年通威进军组件市场,并打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 的完整链路

 

这种“全链条可控”模式在极端市场环境中尤为关键。2025年一季度光伏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通威凭借自有硅料产能保障中游供应,将电池片单位成本稳定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8%。

 

通威创新性地以 “产业代工协同+长协模式” 为纽带,形成上下游深度绑定的利益联盟:将自身 85GW 硅片需求中的大部分代工业务交由隆基、天合、晶科等下游企业,而这些企业则优先采购通威硅料,实现“代工换硅料”的双向赋能。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链的零和博弈,通过资源互补将协同效率最大化——通威无需重复建设硅片产能即可满足电池片生产需求,下游企业则获得稳定的优质硅料供应,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超20%。

 

包销模式与长协体系的结合,更让通威掌握了硅料市场的调节主动权。通过股东合资硅料项目,通威每年实现50万吨硅料包销,叠加下游硅片企业20万吨常规采购及自身一体化产能30-50万吨消化,其125万吨硅料规划产能可实现 “零市场投放” 的满产满销。

 

这种供需闭环使其在市场波动中具备强大调控能力:2024年硅料供应过剩周期中,通威凭借每吨低于行业平均2万元的成本优势适度降价,既巩固了自身超40%的市占率,又倒逼行业低效产能出清,推动硅料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间接带动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成本下降15%-20%,重塑了产业链利润分布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渔光一体”模式实现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的协同,累计并网装机 4.79GW,年碳减排超126 吨,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养殖、景区观光”的三维价值体系。2025年上半年,通威的“渔光一体”电站业务稳健发展,“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逐步落地。

 

Part 3

技术锚点:多赛道布局应对产业变革

 

在技术迭代迅猛的光伏行业,通威始终坚持“多技术并行”的研发策略。电池片领域同时推进TOPCon与HJT量产,量产效率分别突破26.5%和27%;钙钛矿电池研发已完成实验室效率32%的阶段性目标,中试线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种“成熟技术保规模、前沿技术谋未来”的组合,使其在2024年技术路线切换期仍保持140GW电池产能的满产状态。

 

技术层面,通威TOPCon双面组件的双面率实现了88%+的突破(TÜV莱茵、鉴衡认证),精准契合行业发展趋势,更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可靠的光伏解决方案;出货方面,根据InfoLink调研显示,通威股份在 2024 年夺得电池片全年第一后,2025 上半年出货量仍稳居全球首位。

 

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电池片总产能,光伏业务亦持续向其他环节拓展,2025年6月,通威新能源科技(金堂)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元,由通威创始人刘汉元实控。其业务范围明确纳入“储能技术服务”与“合同能源管理”,此举被业内不少人士认为是其正式进军储能的标志。

 

2025年9月开工的金堂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与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建成后可满足周边企业30%的错峰用电需求。与此同时,内蒙古硅能源项目配套的风光储一体化设施已并网发电,形成“绿电生产-储能调峰-化工制造”的零碳闭环,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 

 

Part 4

绿色领航:从企业责任到产业生态构建

 

通威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已超越单一企业范畴。作为RE100倡议的成员,其全球生产基地100%使用绿电,2024年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300余家企业提供低碳转型服务。在国际市场,南非140MW光伏项目采用其N 组件,年供电满足2.5万户家庭需求;华电西藏才朋光储电站则以海拔5200米的纪录,验证了其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这种 “技术输出+标准共建”的模式,正在重塑全球光储产业格局。截至2025年,通威品牌价值突破2500亿元,其主导的12项光伏储能标准已被ISO采纳。正如刘汉元所言:“光储融合不是简单的产业延伸,而是用数字化手段重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生态体系”。 

 

通威之所以能成为光储产业链的核心枢纽,本质是“战略前瞻性+技术执行力+生态开放性” 的三重共振。从硅料布局到储能落子,从AI智造到绿色生态,其每一步动作都紧扣 “能源革命” 主线。在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汇的时代,通威不仅代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高度,更昭示着全球制造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路径。

 

 

END

转载 投稿 请联系 

pingping@ringiertrade.com

更多可再生能源相关资讯,请关注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