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这几年,宠物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给毛孩子洗澡、美容、做护理,宠物洗护门店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但与此同时,行业里也存在不少乱象:消毒不到位、预付费跑路、服务标准参差不齐……让消费者既期待又担心。
2025 年初,中国首次将宠物经营场所与宠物诊疗机构的环境与服务内容上升为国家推荐性标准:发布《宠物经营场所环境清洁与消毒指南》(GB/T 45204—2025)与《宠物诊疗机构诊疗服务指南》(GB/T 45295—2025)自 2025-08-01 起实施。两项指南并非单纯“技术说明”,而是对行业管理、风险防控和消费者信任体系构建的制度化推动。
从“毛巾分色”到“消毒计时”,新规到底要求了什么?
《宠物经营场所环境清洁与消毒指南》(GB/T 45204—2025)是推荐性国家标准,面向宠物店、宠物游乐场、宠物诊疗机构、培训机构等多类场景,提供制度管理、基本规则、准备工作、实施流程及突发事件处置等系统化指导。
其中可以重点关注四个部分:
制度化管理:建议建立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并保留消毒记录。如对笼具、浴缸、吹水机等高频使用设备,要做到“每日清洁、每周深度消毒”,并有记录可查;
分类与流程化操作:对物品(毛巾、工具、笼具等)分类、定置管理与专用化要求,提倡“红/黄/绿”或类似分区管理以避免交叉污染,常见做法是“红色毛巾擦身体、黄色毛巾擦脸、绿色毛巾擦脚”;
消毒技术与验证:明确消毒剂的选择、配比、接触时间、实施方法与特殊情况下(传染病疑似)处置流程,强调记录与可追溯。其中有明确规定,消毒剂接触时间必须≥10 分钟,不能随便喷一喷就算完事;
突发事件处置与隔离:对疑似感染动物的隔离、环控与上报程序提出具体建议,强化人与宠物双向防控链条。
这样一来,许多原本随意“喷一喷、搓一搓”的操作方式被彻底叫停。
这些规定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现实痛点。根据《中国宠物健康与消费行为调研》数据显示,有 42% 的宠主曾担心宠物在门店洗护后出现皮肤病或交叉感染。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因为毛巾、工具混用,导致猫癣、皮肤炎传播。
另一项《宠物诊疗机构诊疗服务指南》补足了临床与服务流程层面的要求(设备配置、诊室/手术/住院管理等),两份指南合力把“环境—服务—临床”三条主线串联,构成更完整的行业规范框架。
标准的核心不是“单点要求”,而是把“做消毒”“做记录”“做隔离”三件事制度化、可查验、并形成闭环,这对长期以“经验操作”为主的小微门店构成根本改变。
开店容易守店难?行业乱象倒逼规范化
从整个宠物行业的宏观背景来看,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 30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 7.5%,行业还处在消费升级与细分服务扩张期,寄养、美容、医疗等服务需求上升。
“宠物服务”作为整个行业下游一环,虽承载高频刚需,但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但另一方面,媒体与监管发现——大量门店因选址、租金、人力与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存在“快速扩张后资金链断裂、跑路、关店”的高风险实例,这些事件暴露出行业靠预付资产支持运营的脆弱商业模式。
过去两年,宠物门店开得快,关得也快。根据宠业家与企查查联合发布的数据,2024 年全国新注册宠物门店约 3.5 万家,但注销的超过 2 万家。不少门店甚至撑不过一年。
除了房租、人力成本高企,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缺乏标准,信任难以建立。
很多社区小店为了节省成本,消毒剂稀释随意,毛巾混用更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规的出台有几层意义:
给监管提供抓手:以前执法部门很难界定“干净”或“不干净”,现在有了具体条款,比如“消毒液接触≥10 分钟”,有了核查的标准依据;
给连锁门店竞争优势:大型连锁品牌往往有 SOP(标准操作流程),新规一出,反而凸显其专业性,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信任;
推动行业洗牌:标准要求制度化记录、隔离与处置等,会迫使门店,尤其是提供寄养、诊疗、洗护等密接服务的门店,在人员培训、设施与流程上投入,从而把“粗放小店”筛出或推动其升级。
新规是一场“硬性洗牌”,让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经营”。
小结
宠物洗护行业的“毛巾消毒”,看似是小事,背后却是行业能不能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规的出台,短期看可能会让一些小店不适应,但长远看,这是一场“优胜劣汰”的过程。真正愿意投资设备、培训员工、做好合规的门店,会赢得消费者口碑;靠省钱、省工走捷径的门店,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对消费者来说,学会“看毛巾分区、查消毒记录、问清资金监管”,就是对自己和毛孩子的最好保护。
未来的宠物洗护市场,拼的不仅是服务手艺,更是“专业与信任”。
整理自:中国新闻周刊、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等
来源:荣格宠物洗护
编辑:Candy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