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于9月23-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行。施耐德电气以“了不起的未来工业”为主题,亮相6.1号馆C127展位,全方位展示了其在助力产业数智化和绿色化升级方面的创新实践。
本次展会,施耐德电气不仅带来了覆盖全价值链的行业应用创新成果,还通过丰富的媒体见面会和生态共建案例,深入解读了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并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七大展区绘制未来工业新蓝图
施耐德电气此次展出了覆盖全价值链的行业应用创新成果,聚焦七大关键行业:采油与炼化、精细化工与新材料、消费品制造、包装与物流、水处理与环保、垃圾/余热发电以及公用工程与建筑。每个展区都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和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施耐德电气在不同行业中的创新实践和技术优势。
在流程制造业,以采油与炼化场景为例。施耐德为行业客户提供覆盖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聚焦大规模一体化工艺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营目标,施耐德电气能够提供包括施耐德电气旗下AVEVA剑维软件等工业软件、EcoStruxure APC先进过程控制、EcoStruxure Foxboro DCS系统、EcoStruxure TriconCX安全仪表系统,以及ETAP电气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等在内的完整的过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今年的展会现场,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赋能该场景的多款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全新一代中压变频器ATV1200C-S、EcoStruxure PMA预测性维护顾问、AI赋能工业提质增效、智能制造咨询等。
在混合制造业,以精细化工与新材料行业为例。施耐德提供具备顶层思维与架构设计能力,涵盖硬件、边缘控制和软件应用的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ProLeiT过程控制解决方案、EcoStruxure 一体化能源管理与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EP&P)等贯穿生产制造到运营管理各环节,满足数字化转型与能源管理优化需求。展区内的全新一代Modicon Edge I/O NTS分布式I/O系统、Modicon M590 dPAC数智控制器、ATV900系列变频器等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样作为混合制造业,以消费品制造场景为例。制造环节的“柔性化”是应对个性化需求的关键。在数字化方面,“智能一体化运营驾驶舱”通过统一平台集成多个子系统,实现数据与流程无缝连接,助力精准决策。此外,展区现场还展示了多款适用于该行业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全新一代机器运动控制“黄金四件套”解决方案、基于EAE开放自动化平台Soft dPAC软PLC打造的巴氏杀菌机应用、Modicon M660工控机、Lexium ILM62一体化伺服电机,以及新发布的Harmony XA2A按钮以及XVB7灯柱、全系列继电器及电源产品、以及低压软起动器和变频器系列产品。
在物流行业,以包装与物流环节为例。施耐德为企业提供基于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思路设计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通过软硬件解耦,实现柔性自动化方案与易部署快速改造方法融合;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软件(EMET)支持客户搭建物流系统模型。
在水务环保行业,以水处理与环保场景为例。施耐德专为行业打造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已深度应用于智慧水厂、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场景,加速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展区现场展示了基于软件定义的自动化构建的新一代数智水厂,整合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与AVEVA系统平台,贯穿市政净水全流程工艺,大幅提升工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还展出了施耐德电气新推出的ATV Predict Plus传动系统预测性维护平台,该平台内嵌AI算法,能够实时进行智能监控及预测,并以零新增软硬件、全链路覆盖和灵活部署三大核心优势,助力企业实现更全局的设备掌控、更少意外的停机损失和更零风险的生产连续。
在回收与循环行业,以垃圾/余热发电场景为例。施耐德聚焦行业降本增效需求,垃圾焚烧电站少人值守解决方案覆盖电厂全流程生产环节,通过集成一键启停、智能寻优等前沿技术,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助力客户实现"少人化"运营。现场还展示了ORC余热发电机组解决方案、EcoFit™工业自动化服务省配线解决方案等。
在公用工程与建筑行业,施耐德电气提供了一系列覆盖能源管理中低压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Smart PIX 智能中压空气绝缘开关柜、低压成套设备BlokSeT、数字母线、TeSys Deca系列(115—170A)大电流接触器、微网解决方案、EcoStruxure™ Energy Operation电力综合运营系统、能源管理咨询解决方案等,全面赋能用户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展会期间,施耐德电气还与多家行业伙伴签署了战略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在各领域的合作。同时,携手合作伙伴发布了《开放自动化赋能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第三部报告,系统总结了施耐德电气在开放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为智能工厂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中国凭借广阔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配套、强韧的供应链体系及AI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深耕中国38年来,施耐德电气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与支持者。我们聚焦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需求,以覆盖全价值链的数智化能力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智造’进一步提质增效。”
软件定义自动化,引领工业变革
在媒体见面会上,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详细介绍了施耐德电气在软件定义自动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她指出,施耐德电气依托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不断升级迭代产品和应用,扩大开放生态圈,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和认可。目前,EAE已在交通运输、水务系统、环保、精细化工、物流等多个领域成功应用,并与生态伙伴一起加速规模化推广。
丁晓红强调:“软件定义的自动化通过系统建模取代传统编程模式,使编程结构更加人性化,符合IT工程师的思维。同时,通讯协议的转换和数据采集的一致性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她进一步解释,施耐德电气的EAE平台通过模块化编程和容器化技术,实现了硬件设备与软件应用的完全解耦,支持在ARM/X86等多种计算架构的边缘设备上部署分布式可编程控制器(Soft dPAC),从而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EAE平台还原生集成了OPC UA、Modbus TCP等主流工业通信协议,提供了标准化接口,可无缝融合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这些特性使得EAE平台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业场景,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AI与自动化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施耐德电气积极将AI融入工业自动化领域,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行业及战略中心负责人乔锃指出,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正从单点向系统化方向发展,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正在变革传统设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能源管理。
“我们在半导体行业打造了一套工厂能源管理系统,通过AI技术监控非生产区的空调运行状态,实现节能优化。”乔锃举例说明,“AI技术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客户反馈实际节能效果显著。”他还提到,施耐德电气正在将AI技术应用于设备预测性维护、工艺优化等多个场景,通过AI算法对大量工业数据进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维成本。
在媒体见面会上,乔锃还详细介绍了施耐德电气如何平衡AI技术的通用性与行业特殊性。他表示,施耐德电气在从事多个工业领域的过程中,发现了行业间的相关性和通性,但同时也注意到不同行业间的运营模式和设备生产工艺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施耐德电气并不特别强调AI技术的绝对通用性,而是针对具体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
本土研发创新,满足中国市场
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产品市场总监程晓莉介绍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的本土研发创新成果。她表示,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拥有超过200位研发人员,持续为智能配电和工业自动化业务赋能。
近年来,中国研发中心在本土化产品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出了多款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我们发布的全新一代机器运动控制‘黄金四件套’整体解决方案,就是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成果之一。”程晓莉介绍道,“该方案包括Harmony ET5人机界面、Altivar 305通用型变频器、Modicon M310M运动控制器以及Lexium18ME伺服驱动与BEH18伺服电机,灵活适配物流、包装、锂电等多行业的运动控制场景。”她还提到,该方案在性价比和性能上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实现了产品之间的无缝连接和高效协同,为客户提供了差异化的价值。
此外,程晓莉还介绍了施耐德电气在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模式。她表示,施耐德电气中国的五大研发中心覆盖了所有产品线,与合作的院校、供应商等生态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中国研究院还立足于本地市场需求,贴近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研发,确保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生态共建,共创共赢
在生态共建方面,施耐德电气坚持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通过创赢计划帮助初创企业,与院校、政府机构等合作,推动新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
丁晓红表示:“生态共建是施耐德电气中国的发展引擎之一。我们与分销商、系统集成商、盘厂、总包商等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产业升级。”
她提到,施耐德电气每年都会通过创赢计划,帮助初创企业将AI技术真实应用到某个场景当中,给客户带来真实的价值。例如,施耐德电气与多家AI公司、具身机器人公司等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索AI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可能性。
同时,施耐德电气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协作,参与到新型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标准的制定中,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实际案例分享,展现技术落地成效
在《开放自动化赋能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第三部报告中,施耐德电气还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现了其技术在实际工业场景中的落地成效。例如,在无锡三新智慧园区,施耐德电气通过部署EAE平台,实现了对异构OT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反向控制。该平台作为产线终端设备与各信息系统的中间枢纽,简化了系统集成过程,降低了后期升级运维成本。同时,通过智能仓储和精准配送系统,实现了原材料从仓库端到生产端的智能配送和数字化管理,有效支持了生产现场业务。
另一个案例是许继仪表智能工厂,施耐德电气通过EAE平台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电能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表示,该方案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该方案还实现了对生产设备和产线的全面数字化管理,为企业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共创智能绿色工业
展望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通过持续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丁晓红总结道:“未来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数智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施耐德电气将继续以开放自动化理念为核心,借助AI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工业新生态,助力中国工业实现提质增效与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