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图片来源:西门子)
软件定义汽车(SDV)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及其价值链开始重新思考车辆的开发方式,将机械、电子、电气系统与软件等多层级子系统及领域整合为一套成功的车辆设计,而这其中的复杂度在不断提升,这反过来推动了数字化的持续普及。
具体而言,要在软硬件开发的交叉领域取得成功,汽车制造商需优化架构、采用敏捷的软件开发模式,以弥合传统汽车开发流程与软件开发流程之间的鸿沟。而这一变革的核心技术力量其实来自全面数字孪生 —— 它可以为车辆提供“单一事实来源”,不仅能促进 OEM 内部团队协作,也能支持供应商网络间的协同。
SDV 开发面临的挑战
成功开发 SDV 的最大的挑战在于:软硬件相互依赖,却未实现完全整合。在 SDV 中,车辆的实际操控需通过不同软件层级实现,而这些软件层级具有高度独特性,无法通过通用的计算平台满足需求。软件负载会影响硬件设计,反之硬件设计也会作用于软件架构 —— 因此,软件与计算平台必须同步开发,以确保软件负载能得到安全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
要在紧迫的开发周期内推进 SDV 项目,企业需在“解耦软硬件开发”的同时,保持二者之间明确且紧密的需求关联。硬件层面,目前存在将电子控制单元(ECU)整合为更少芯片的趋势,这些芯片可搭载 16 核、32 核甚至 128 核 CPU,并共享多个 GPU 核心;软件层面,虚拟机监控程序(hypervisor)需运行不同操作系统,且这些系统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的重要等级各不相同。但在某些环节,软硬件必须共享资源 —— 核心目标是尽早解决二者在关键裕量需求上的冲突,并清晰评估这些设计需求对软硬件双方产生的影响。
软硬件协同开发是高效识别并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其核心在于“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持续调试”:通过这种模式,OEM 既能初步完成“软件与硬件的映射开发”,又能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持续对软件进行运维升级。
全面数字孪生:成功的关键
要顺利过渡到“软件定义”环境,全面数字孪生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它整合电子、软件与机械系统,提供必要的跨域视角,能在物理原型制造前就构建出车辆的虚拟模型。从早期概念规划阶段开始,OEM 便可借助数字孪生明确系统需求,并在内部团队与供应商之间高效传递这些需求。同时,数字孪生还能建立“需求一致性”,并作为“先进流程知识库”,为 SDV 的成功开发提供支撑。
更关键的是,数字孪生支持整个价值链的透明化与可追溯性:它能让开发周期内的需求得到持续完善,且随着下一代 SDV 平台的成熟,数字孪生在所有工程开发环节的保真度也会同步提升,进而实现硬件建模与软件负载的协同成熟。此外,数字孪生还能管理供应商及内部工程团队的需求与更新。
在虚拟环境中,软件团队可在硅基硬件就绪前,提前运行并验证软件工作。数字孪生提供的虚拟模型会随系统开发不断演进、精度持续提升,这意味着:即使车辆仍处于“仿真状态”,软件开发也能在物理原型制造前启动。软件可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功能,在诸如西门子 PAVE 360 这样的硬件仿真设备上运行 —— 这种“在硬件定型前提前测试软件”的能力,能帮助 OEM 满足更紧迫的产品开发周期要求。
随着设计推进,软硬件协同测试与仿真验证假设同样重要(图片来源:西门子)
设计周期的透明化
由于多套互联系统间存在大量连接节点,车辆设计周期的透明化具有极高价值。数字孪生能帮助 OEM 以“全维度”的方式,整合车辆的所有信息。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的预期使用寿命极长 —— OEM 需在停产后数年仍提供备件,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软件(尤其是自动驾驶安全相关软件)。OEM 不仅要具备软件更新能力,还需清楚了解“一次更新会对不同版本车辆产生何种影响”。
数字孪生为这种透明化提供了核心支撑。许多 OEM 已找到通过“透明化”创造更多价值的方法: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车辆在公共道路上累积的行驶里程极具价值 —— 这些数据有助于发现“虚拟环境中未测试到的边缘场景”,而这些场景可进一步纳入数字孪生,为未来产品开发提供支持。随着汽车制造商不断提升信息透明化程度,并将其融入开发流程,SDV 的开发效率也将显著提升。
从早期概念到实际使用,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应通过全面数字孪生实现互联,以持续优化设计与软件(图片来源:西门子)
当越来越多车辆的核心卖点从“机械参数”转向软件体验,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自动驾驶汽车,都要求 OEM 及其价值链重新构建软件能力,而所采用的流程与工具也需顺应这一转变。
成功 SDV 的基础始于全面数字孪生,所有后续开发都围绕这一“单一事实来源”展开。仿真不仅需要理解系统需求,还需考量“系统级层面的广泛影响”;需求与车辆开发过程的透明化,有助于加速复杂产品的整合。如今,有“软件定义”的汽车已行驶在道路上,而确保其开发流程的长期可持续性,已成为行业当下的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