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中国个护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专业人士投身商业化浪潮。他们既是推动行业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连接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的关键桥梁……
宋为民,这位拥有 33 年皮肤科临床和科研经验的主任医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 20 年后,于 2011 年毅然辞去公职,创办颜术医美品牌。
从学术研究者到品牌运营者,从象牙塔到市场第一线,他的转身轨迹折射出当下中国皮肤健康管理行业的深刻变化。
宋为民 教授
医学总监
颜术医美(连锁)/颜贝金品牌
作为安徽医科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宋为民在《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欧洲皮肤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 10 人。
目前,颜术医美已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开设六家医疗美容连锁诊所和门诊部。在即将于本周四(9 月 18 日)举办的「2025 皮肤健康管理及轻医美研讨会」上,宋为民也即将分享《皮肤的多维屏障——产品成分靶向分析和诊疗策略》主题演讲。会前,《happi China》对这位横跨学术、临床、商业三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
《happi China》:您拥有 33 年的皮肤科临床和科研经验,2011 年从公立医院辞职创办颜术医美品牌。从学术研究者转变为品牌运营者,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皮肤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阶段?在您看来,学术界的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端的产品开发需求之间存在怎样的「gap」,又该如何更好地进行转化?
宋为民:皮肤科医生的创业情怀是精准的诊断和科学的联合治疗(整合式医疗),因此对痤疮、敏感及黄褐斑、玫瑰痤疮之类的损容性皮肤病,使用创新的植物或多肽成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善,是皮肤科医生的主要想法,要求的是「精简」、「创新」和「有效」。
因此皮肤科医生研发的产品都是先以修复各种皮肤屏障为主的,早期的就是修复角质层屏障,现在的有修复黑素屏障,有改善微生态屏障,也有研发改善基底膜屏障的。
但是从市场端的角度,往往追求所谓的「抗衰」,一窝蜂地追逐抗衰这个赛道,因为抗衰产品和抗衰医疗器械才是高客单的高价产品。很多化妆品生产厂家和品牌忽视皮肤屏障修复的创新,而在抗衰的赛道上内卷。
但是,从抗衰的本质原理和角度来讲,主要是皮下的胶原的新生和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的抗衰,医美合规性容易达到,但是化妆品或护肤品在传统的化学性护肤领域,一定受到基础物理学和基础化学规律的极大限制。
只有能够从「全生态抗衰」、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去创造真正的突破、新的护肤认知和新的市场转化,包括重新开展新的市场教育才是未来的新方向。
《happi China》:我们注意到,您即将在本届皮肤健康及轻医美研讨会上分享「皮肤的多维屏障——产品成分靶向分析和诊疗策略」这一主题。从您的临床经验出发,当前市场上关于「修护屏障」的产品概念泛滥,真正基于皮肤屏障科学原理的产品开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逻辑?在成分选择和配方设计上,您有哪些具体的判断标准?
宋为民: 您说的很对,目前市场上关于「修复屏障」的产品概念泛滥,但无一例外的围绕的都是角质层屏障(合规,研究的时间也最久),用不同的产品去模仿角质层屏障的皮脂膜成分和比例,这是「替代疗法」的概念。
但是,一方面欧美人种的皮肤基本数据和指标与东方人的数据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不应该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要分析这些数据指标不平衡的底层逻辑。
从中长期纠偏的角度来看,成分配方还要考虑到微生物屏障、免疫学屏障和基底膜屏障的角度,有针对性预判的配方才是中长期有效的疗效递进型配方,而不是短式的成分弥补替代型配方。
未来的修复屏障的配方会围绕着屏障的生发层,也就是本质层基底膜。抗炎型修复和 SASP 转化型修复,包括基底膜细胞线粒体的修复,才是我们未来期待的更有意义的更有价值的结果。
《happi China》:作为连锁医美品牌的创始人,您直接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您的观察来看,近年来消费者对皮肤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如何影响产品研发的方向性选择?在个性化护肤和精准化诊疗方面,行业还有哪些技术和服务创新空间?
宋为民: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
最近十年来,整个面部皮肤管理问题也在随着环境和生活变化和转化——黄褐斑从以前的表皮型为主,慢慢转换成基底膜损伤的炎症型或光老化型为主;敏感肌肤从对角质层屏障的不耐受,变成了以情绪和环境为诱导的皮肤微小神经纤维损伤的神经敏感型为主;痤疮从粉刺丘疹等的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炎症为主,变成了敏感肌合并闭口结节的非痤疮杆菌性炎症为主。
整个损容性皮肤的管理,从皮疹形态到发病机制,本质在变化和转变,也与环境改变、精神情绪改变以及新成份化妆品的滥用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整个化妆品护肤品的产品研发必须与时俱进,重大的调整,积极转型和变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问题皮肤,进行精准化的算法和个性化的护理。
未来的功效型护肤一定是围绕着皮肤问题算法的精准化护肤,符合个性化精简护肤的定制化功效型护肤品将会很快出现,通过 AI 和算法推送给主要的求美者。
《happi China》:您的经历横跨学术研究、临床诊疗和商业运营三个领域,也见证了护肤品、医美、皮肤科诊疗边界的日益模糊。在您看来,这种跨界融合为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志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品牌研发人员,您认为最需要具备哪些复合型能力?
宋为民: 这个问题很好。我认为,机会的第一性原理是洞察,而并非跟风。现在 95% 以上的产品都是跟风或者平替型的产品,很少去挖掘肌肤抗衰和问题肌肤的本质。
洞察需要建立在更高、更跨时间的经纬度,站在地球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环境三者量子纠缠的角度,站在化学成分创新、物理机制创新和算法创新的整合式创新的角度。
未来的护肤品市场需要临床、学术、教育、算法、科普、美学、哲学等多维度的思想进行融合和创新,有洞察力的跨界的专家型团队,才能真正的引领东方美学的弯道超车。如果还在原理和经验理论体系中进行牛角尖式的挖掘型研发和牛角尖型人才会受到视野的影响。
《happi China》:基于您丰富的跨领域经验,您认为中国皮肤健康管理行业在未来 5-10 年将迎来哪些关键的技术突破点?对于正在这个领域成长的年轻研发人员,您有什么专业发展建议?
宋为民: 我认为最大的突破点,就是从经典产品的「化学型护肤」转变为「理化型」的「全生态护肤」,引进更多的围绕着问题肌肤本质、围绕着皮肤衰老本质的新的 AI 算法科技,出现更多的创新的物理型护肤和物理原子结构型创新的改变技术,从植物化学成分的筛选和替代,到预判型的皮肤全周期健康和抗衰老管理。
我建议年轻的研发人员,需要阅读和学习更多的物理学、微生态学、免疫学和宇宙和生命进化论的书籍和最新的研究论文,甚至要学习和研究量子力学和 AI 的算法科学,大胆的思考皮肤健康管理的本质逻辑和第一性原理。从简单的模仿型或对抗型的皮肤管理,进化到能洞察多维屏障和发现皮肤生理病理预判的全生态皮肤管理。
编者按:
在这场深度对话中,宋为民教授提到「替代疗法」与「预判型配方」的区别,强调行业需要跳出传统「化学型护肤」的局限,走向「全生态护肤」的新境界。
这些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的前瞻性思考,究竟如何落地为具体的产品开发策略?他口中的「多维屏障」理论又将为成分靶向分析带来哪些新的启发?
本周四(9 月 18 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 皮肤健康管理及轻医美研讨会」上,宋为民将通过《皮肤的多维屏障——产品成分靶向分析和诊疗策略》主题演讲,进一步详细阐释这些理念背后的科学逻辑与实践路径。对于那些正在寻求技术突破的研发团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吧!
来源:
作者:John 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