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当人工智能遇上制造业,一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而中国正准备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
9月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工信部将研究出台 “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这是在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后,针对制造业领域的具体落地举措。
这场变革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厂和生产方式。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已经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人工智能不再只是概念,而是正在切实地融入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
01
战略布局:人工智能成必答题,非选择题
“对于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张云明副部长的这句话,清晰地表明了国家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方面的战略立场。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正在密集出台。
就在几天前,上海刚刚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具体目标。
从国家到地方的快速行动显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背后是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考虑。
02
三层战略:技术、应用与生态的全面突围
工信部的布局分为三个层面:做强产业供给、做优赋能应用、做大产业生态。这三层战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技术供给是基础。工信部将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筑牢产业底座。
赋能应用是关键。工信部将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培育一批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
产业生态是保障。分级分类推动标准研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
03
应用场景:从研发到运维,AI全面赋能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展出的AI应用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新松工业机器人薄板智能焊接系统,以自主研发的SR系列工业机器人为主体,搭载新型智能焊接控制系统,融合数字化焊接设备,能实现复杂焊缝的完美焊接。
阿尔法蛋围棋机器人标配标准中式棋盘和通用棋子,气吸机械手相当灵活,既能人机对弈,也能人人对弈。其8核64位CPU和6T NPU提供超强算力,能模拟到职业九段水平。
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和运维服务,AI正在全面融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重庆发布的首批30个工业智能体产品,已经覆盖了这5个大类。
04
实践探索:各地已有先行者
在国家政策出台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
广域铭岛发布了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与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聚焦“大研发+大制造”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构建全流程智能化体系。
其中的大研发覆盖产品需求到验证、试制,以AI研发工艺工具链,实现研发全链路智能化;大制造则贯穿订单到交付全流程。
通过AI工艺大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自动生成高精度工艺文件,减少人工干预,工程师仅需优化验证,即可实现准确率提升90%、人力成本直降80%。
沈阳飞图画笔AI花型设计平台软件则为泳装产业提供AI定制“花型助手”模型,接到企业需求后能无限生成不重复花型。客户给一张花型图片,软件可以将花型提取线稿,为线稿图填色,快速生成印花图案,大幅提升设计效率。
05
就业影响:替代与创造并存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是否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工信部负责人坦言,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
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下一步,工信部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潜力,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人才。
06
未来展望: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慧化未来
随着AI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制造业正向着“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智慧化未来迈进。
工信部将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这些技术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它们正在成为现实。
新松智能类人双臂平台已经展示了惊人的能力:多模态大模型当脑,机械臂当手,精准拧开瓶盖、接满水杯,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其双臂重复定位精度能达到 ±0.05 毫米,比绣花针穿线还精准。
未来的智能工厂将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空间,通过工业元宇宙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动态配置工厂资源,基于需求自适应重构生产过程,实现定制产品的高效生产。
智能工厂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机械臂灵活地焊接、装配,智能机器人穿梭在车间进行质检和物流调度,AI系统实时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自动生成工艺文件。
中国已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人形机器人正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家庭里用起来”“工厂里干起来”进化。
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