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于巨大的市场体量和丰富的制造门类,更得益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风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都是立足本土市场需求的源发式创新成果,一大批坚持技术创新,强调价值竞争的优秀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成为必然。
中国制造出海破卷是当下的热点议题,如何理解出海对于中国企业的价值收益?中国制造的创新成果又可以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提供哪些新动能?不仅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更有血脉、语言与文化的同宗同源,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制造出海发展的第一站。日前,北京精雕集团以“数智赋能,精准高效”为主题,举办马来西亚用户开放日暨四城巡展活动,本刊记者受邀参加新山站,除契合当地用户需求的技术、产品与方案的分享交流之外,北京精雕出海发展的启示与收获,则更值得制造业同仁深入思考与借鉴。
多元经济稳健增长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典型的开放型经济体,其经济结构以出口导向为主,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马来西亚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通过签署多项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2022年3月18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对马来西亚生效。此外,马来西亚还是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之一。2025年1月1日,马来西亚正式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202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中国连续多年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成员国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两国贸易结构丰富多样,马来西亚主要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机械、电气产品和能源产品,而中国则向马来西亚出口电子、服装、机械和金属等产品。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以“昌明大马”执政理念为指导,构建“昌明经济”框架,通过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等政策工具,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马来西亚制造业起步较早,工业基础扎实,产业覆盖电子电气、汽车、化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及橡胶等多个领域,尤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汽车组装等细分行业已形成产业集群并具备技术优势。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少数拥有自主汽车品牌的国家之一,拥有宝腾(Proton)和第二国产车(Perodua)两大本土品牌。2024年,马来西亚新车销量再创新高,达81.67万辆,同比增长2.1%。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上升至5.6%,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5.3%。当前,马来西亚正大力扶持汽车电动化转型,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并提出203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售比例达到15%的目标,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诸多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电子电气产业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核心支柱之一,其半导体、芯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对机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马来西亚年机床进口额4亿多美元。目前,马来西亚机床仍以进口为主,进口地主要为日本、德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成形机床占1/3强,金切机床占2/3弱。进口金切机床中数控机床约占20%。其中每年加工中心进口额3000多万美元。为鼓励机床进口,目前马来西亚采取了进口机床零关税制度。美国最大机床制造商Hass在马来西亚的独立代理商SPC预计,在未来5年,马来西亚金属加工及机床业将以不低于年20%的速度增长。
半导体产业聚集地
1970年马来西亚设立了第一个保税区,吸引了包括英特尔、戴尔、惠普在内的全球知名电子公司投资设厂,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产业的主要聚集地,特别是在半导体制造、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数据存储等领域积累了显著优势。
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不仅局限于封测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上游发展到芯片设计及晶圆制造,向下游扩展到电子产品生产及营销等领域。目前,马来西亚的芯片行业已经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相关企业类型丰富,提供设计、工程、制造和组装服务,包括从半导体 IDM(集成器件制造商)和无晶圆厂模式公司到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公司,再到OSAT(外包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和EMS(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以及材料、子系统、模块和组件的制造商。
为进一步巩固产业地位,马来西亚推出“国家半导体产业战略”(NSS),目标是将该国打造为全球半导体中心。马来西亚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五个主要目标:吸引5000亿马币的投资,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专注于追求先进的芯片设计、制造和测试,将本地冠军整合到先进制造公司的生态系统中;建立至少10家马来西亚公司,从事设计和先进封装,收入在10亿至47亿马币之间,以及100家与半导体相关的公司,收入约为10亿马币;专注于支持世界级马来西亚半导体设计、先进封装和制造设备公司的发展,并吸引苹果和华为等主要买家到马来西亚,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级大学和企业研发的半导体全球研发中心;培训和提升60,000名高技能马来西亚工程师;至少分配250亿马币的财政支持,用于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聚焦精度效率突破
对于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快速响应,是北京精雕有效实施出海战略的核心方针之一。本次开放日突出体现北京精雕对于马来西亚市场需求的清晰定位,强调微电子等特征行业对于加工精度的核心需求,同时,对于加工与开发环节的效率提升,给出了明确答案。
开放日现场展示的北京精雕JDGR100+JDGR200T自动化单元,配合JDFMS25S自动化供料系统,构建机加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蛋雕、模具电极实际加工演示,该方案以四轴机械臂为两台五轴加工机床上下料,尤其适合电极、精密模具和医疗器械加工,可以大幅提升机加工效率。而北京精雕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制造软件平台JDSoft SurfMill 10.0既有支持精密、高效加工的专业功能模块,又可根据客户的实际工艺特点,提供定制化的编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可显著提升程序开发效率。活动现场展示了基于精雕SurfMill10.0的自动化编程APP定制化成功案例,如:医疗行业自动化编程模块、模具行业自动化编程模块、人形机器人行业自动化编程模块等,赢得现场客户的高度关注。
北京精雕于2019年设立马来西亚分公司,聚焦典型行业的中高端应用。在国际化的赛场与欧美、日韩的先进品牌竞争,不仅是对自身产品能力和行业积累的全方位检验,更需要快速响应需求,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创新价值引领。掌管一家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马来西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快速灵活交付,该企业从外协加工改为自主生产过程中,一款关键部件存在加工难题,而其他知名品牌无法短时期内提供技术支持。北京精雕则依托总部技术团队,快速实现工艺设计和样件试产,效果令人满意。购买首台精雕机床后的稳定可靠生产,让该企业又复购十台精雕机床设备,这位老总还对北京精雕的机内自动化和在机检测等智能化功能,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开放日的合作方是马来西亚的一家知名机加工设备代理企业,其行业覆盖度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特征。其负责人表示,以北京精雕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机床品牌,已经具备了不低于众多世界知名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参数表现,使用稳定性和精度保持能力可以令用户满意,而北京精雕突出的性价比和快速技术服务能力是其选择代理北京精雕的关键原因。
稳健的市场策略和充分的本土化则是北京精雕在出海管理方面收获的成功经验。北京精雕马来西亚分公司总经理盛海宁表示,在用户需求不明确和技术服务能力有欠缺之时,不要轻易向用户交付设备,要高度重视首台设备的用户满意度,而这背后需要有充分的需求调研、设备选型和技术服务。北京精雕总部的技术支持是收获客户满意评价的重要支撑。此外,马来西亚分公司的其他员工均是本土人员,高度的本土化形成了面向本土用户的沟通与服务优势。
结束语
从新山前往吉隆坡,近400km的高速之旅让人印象深刻。尽管有限速120km/h,但超速是常态。与国内长时间占超车道慢行的情况不同,这边超车道上后车高速逼近,前车主动换道让行的默契度非常之高。当然也有很多超过140km/h抵近跟车距离3~5m的“激动时刻”。犹如中国机床的出海之旅,感受着速度差异,适应当地规则,形成伙伴默契,同时更要注重风险控制。北京精雕出海东南亚只是其全球化发展的第一步,相信今后越来越多来自差异化市场的新收获,必将为北京精雕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中国制造的创新成果也将持续快速转化为全球用户的价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