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押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中国塑企2025年半年报业绩亮眼

来源:荣格塑料工业 发布时间:2025-09-01 55
塑料橡胶改性塑料塑料加工设备 产业动态
近期,不少国内本土的塑料材料及设备企业发布了各自的半年度财报数据,亮眼的成绩着实振奋人心!今天,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金发科技、南京聚隆、普利特、道恩股份、美瑞新材、沃特股份、海天国际、伊之密等企业的业绩简报,并深度分析背后的原因吧!

2025年上半年,尽管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地缘摩擦频繁等因素给全球经济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此前,荣格小编曾报道了巴斯夫、陶氏、科思创、瓦克、科莱恩、赢创、博禄等企业的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财报数据,绝大多数都以“下滑”收尾

 

不过,市场的残酷就在于,有些企业受困于大环境发展,而有些企业却能在逆势中突出重围,创下佳绩。近期,不少国内本土的塑料材料及设备企业发布了各自的半年度财报数据,亮眼的成绩着实振奋人心!

 

今天,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金发科技、南京聚隆、普利特、道恩股份、美瑞新材、沃特股份、海天国际、伊之密等企业的业绩简报,并深度分析背后的原因吧!

 

01

财报数据“涨”声一片

 

首先来看看这些亮眼的成绩单到底有多亮眼吧。

 

金发科技

根据金发科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金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6.36亿元,同比增长35.50%,实现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54.12%。

 

细分板块来看,改性塑料销量再创新高,达到130.88万吨,同比增长19.74%;营业收入164.73亿元,同比增长18.62%。绿色石化板块中,宁波金发的主要产成品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增长43.17%,其中聚丙烯产品销量41.93万吨(含自用量5.64万吨),同比增长14.00%;辽宁金发的主要产成品实现营业收入37.22亿元,同比增长46.48%;其中,ABS产品销量24.36万吨(含自用量9.25万吨),同比增长40.65%。新材料板块各核心产品全面实现快速增长,产成品销量12.85万吨,同比增长31.39%。医疗健康板块的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85.37%。

 

南京聚隆

报告期内,南京聚隆实现营业收入125,732.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36.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73%。

 

细分板块来看,公司改性塑料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3,449.70万元,同比增长30.50%;弹性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38.55万元,同比增长9.15%;塑木板块中,控股子公司聚锋新材实现营业收入8,112.56万元,同比增长10.64%。

 

普利特

报告期内,普利特实现营业总收入408,977.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6%;实现营业利润22,526.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46%;实现利润总额22,540.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29.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94%。

 

道恩股份

报告期内,道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88,130.14万元,同比增长24.08%;营业利润10,993.25万元,同比增长38.93%;利润总额10,648.21万元,同比增长33.67%;净利润9,290.76万元,同比增长26.14%;主营业务收入284,655.46万元,同比增长23.26%。

 

细分板块来看,弹性体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7,697.67万元,同比增长16.94%。改性塑料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2,875.54万元,同比增长22.35%。色母粒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935.11万元,同比增长32.76%。共聚酯是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该公司的聚酯业务围绕PBAT、PETG、PCTG和TPU等产品进行重点攻关,完成PBAT催化剂及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开发及验证,但未公布具体营收情况。

 

美瑞新材

报告期内,美瑞新材实现营业收入80,070.03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3,912.21万元,同比增长25.25%。扣非归母净利润3515万元,同比增长24.9%,盈利指标表现亮眼。经营现金流净额更是实现1.58亿元,同比激增169.8%,现金流健康度大幅提升。

 

沃特股份

报告期内,沃特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2.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94%和39.54%;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99.23万元,同比增长87.41%;研发费用5,598.04万元,同比增长17.29%,占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6.18%,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细分板块来看,特种高分子材料营业收入占比48.93%,同比增长5.55%,LCP、PPA(含高温尼龙、透明尼龙、长链尼龙、尼龙弹性体)、PPS、PEEK等特种高分子材料出货量均实现增长;工程塑料合金营收占比27.55%,同比增长29.19%;改性通用塑料营收占比17.65%,同比增长9.24%;其他业务营收占比5.87%,同比增长12.52%。

 

海天国际

2025年上半年,海天国际收入90.18亿元人民币(约合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毛利29.60亿元,同比增长14.2%;股东应占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12.6%;每股基本盈利1.07元,同比增长12.6%。注塑机销售量增长8.8%,售出29,438台,已超去年总销量的一半。内销售额为52.01亿元,同比微增0.3%,在高基数下维持稳定;海外业务表现突出,实现34.7%的强劲增长,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42.3%。

 

未来,海天将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日本、塞尔维亚及印度新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旨在强化重点市场的交付能力并提升本土价值创造。

 

海天Mars系列伺服液压机与Jupiter系列二板机成为上半年关键增长动力,主要受益于消费品、家用电器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的快速增长。全电动系列同样表现亮眼:电动解决方案领跑者长飞亚与新加入的新泻品牌协同发展,实现销量与收入双增长。全电动系列注塑机交付量达2,044台(同比增长4.6%),收入10.722亿元人民币(约合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5.3%),印证了其在海天国际产品组合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伊之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746,298,489.82元,同比增长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591,679.73元,同比增长15.2%。

 

虽然整体收入和利润均有所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伊之密的毛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为31.08%,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53个百分点。净利率则为12.90%,微幅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过,从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31.42%,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7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95%,较上年同期上升0.67%,较上一季度更是提升了2.43%。

 

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总投入133,408,139.49元,同比增长8.00%。

 

02

分析一:新材驱动,场景破局——中国塑料企业以“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制高点

 

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塑料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些中国塑料企业的逆势增长,恰恰说明,企业通过高性能新材料上的持续突破,并将其精准应用于国家战略指引的新兴市场,从而实现了价值跃迁。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在塑料行业的生动实践。

 

新材料: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技术突围

 

特种工程塑料: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进口替代

  • 金发科技的特种工程塑料销量同比激增60.87%,其中高性能LCP材料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98.94%。

  • 普利特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技术以及量产能力的企业。公司目前具备稳定生产可以对标日本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和塞拉尼斯公司的树脂技术能力,同时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系列树脂。

 

生物基及生物降解塑料:响应绿色政策的明星产品

  • 金发科技的生物降解塑料销量同比增长38.41%。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构建了“生物基单体-聚酯-改性材料”全产业链体系,突破核心生物基原料规模化,实现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稳定生产,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成功投产,产品纯度居国内领先水平。

  • 南京聚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生物基PA56材料在轨道扣件中的应用,并开展小批量验证,助力产品绿色发展。

  • 道恩股份已完成PBAT催化剂及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开发及验证。

 

高端复合材料:迈向“轻量化”时代的钥匙

  • 多家企业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发科技自主开发了多种功能型热塑性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攻克了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外观质量、耐候性及耐热性等长期服役难题,并突破异型件高效成型加工技术瓶颈。南京聚隆则布局从碳纤维零部件到无人机整机装配的全流程制造。这些材料是低空飞行器、新能源汽车实现减重节能的核心关键。

创新弹性体材料:从工业品到“拟人化”的跨越

  • 道恩股份的研发最具代表性。其开发的超软人工肌肉TPE、人工皮肤SiTPV、导电TPE、温感变色和光感变色TPE,均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材料旨在让机器人拥有更接近人类的触感、表情和动作,导电TPE甚至有望通过印刷电路替代传统线束,这是颠覆性的设计理念,打开了想象空间巨大的“人形机器人”市场。

  • 普利特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领域也获得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多个品级的注塑表皮材料,未来有望在汽车仪表板和机器人等部件获得应用机会,为公司未来空白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新市场:为新材料寻找爆发性增长的“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从材料供应商到总装伙伴的跃升

低空飞行器对轻量化、高强度材料的需求是刚性的。南京聚隆的碳复材子公司虽短期亏损,但其无人机新订单增长50%,表明市场正在爆发前夜。企业不再只是卖材料,而是提供“结构件-零部件-整机装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深度绑定产业浪潮。

 

金发科技、普利特也明确表示,其改性PEEK、碳纤维增强材料等正积极对接低空飞行器客户,进行验证和开发。

 

机器人:下一个“必争之地”

几乎所有报告中都提到了机器人。南京聚隆为机器人关节、足端、外壳提供了PA、PEEK、长玻纤等多种材料方案。道恩股份的仿真皮肤材料更是直接瞄准了下一代人形机器人的“外在”需求。普利特的热塑性弹性体也有望用于机器人注塑表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上游材料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高附加值的赛道。

 

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技术突破的持续加速。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预计增长25%,达到50万台以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达25万余台;低空经济蒸蒸日上,我国实名登记无人机总数突破272.6万架,累计飞行2,447万小时,同比增长149%(中国民航局数据);AI技术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众多应用场景的AI需求促使AI服务器等硬件需求快速提升。

 

新能源与电子电气:基本盘的升级与巩固

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对材料的耐热、阻燃、轻量化要求极高。南京聚隆持续优化相关材料技术,扩大应用。AI浪潮带来的算力需求,则推动了服务器、数据中心对高速通信材料(如LCP)和散热材料的需求,普利特和金发科技正是其中的核心受益者。

 

03

分析二:出海闯关,本土深耕——中国塑料巨头的全球化进阶之路

 

2025年上半年,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成为众多跨国企业财报中的共同注脚时,一批中国塑料企业却在海外市场划出了一道逆势上扬的曲线。海天国际海外销售额同比激增34.7%,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42.3%;金发科技海外业务实现产成品销量同比增长33.17%——这些亮眼的数据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国塑料产业从“产品出口”到“产能出海”,再到“生态落地”的全球化战略演进。

 

路径演化:从“卖出去”到“走进去”的三级跳跃

中国塑料企业的出海之路,清晰地呈现出三个阶段:

  • 贸易输出阶段(“卖出去”):以成本优势为基础,通过出口成品或原料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初级阶段,易受关税、运费波动影响,附加值低。

  • 产能输出阶段(“产出去”):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贴近市场,规避贸易壁垒,降低物流成本。2025年半年报显示,头部企业已全面进入这一阶段。金发科技是典型代表:其越南工厂已大规模生产,西班牙工厂投入使用,印尼工厂即将运营,形成了覆盖亚洲、欧洲的产能网络。南京聚隆的墨西哥工厂(年产能4万吨)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旨在满足北美客户需求,提高响应速度。普利特在美国、泰国、墨西哥均建有生产基地,全球12个生产基地的布局是其国际化实力的体现。海天国际在日本、塞尔维亚、印度建设新基地,旨在强化重点市场的交付能力。

  • 生态落地阶段(“融进去”):不仅仅是建厂,更包括建立本土研发中心、供应链体系、营销网络和服务团队,实现真正的本土化运营,打造品牌价值。部分领军企业已开始尝试。金发科技强调 “加速推进海外本土化供应,持续提升本地化服务” ,其“美国金发、欧洲金发”等子公司正在实现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面本地化。海天国际收购日本新泻注塑机品牌,并非简单收购产能,更是获取技术品牌和本土渠道,实现“协同发展”。

 

中国塑料企业的全球化,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 区域化策略将取代全球化:企业不会再盲目地全球铺点,而是会聚焦关键区域市场进行深耕。例如,重点布局 “北美-墨西哥”、“欧洲-北非”、“中国-东南亚” 这三大区域供应链圈。财报中企业的布局也恰好符合这一趋势。

  • 技术输出将成为更高形态:未来的出海,不仅仅是产能的复制,更是技术和标准的输出。例如,道恩股份全球领先的DVA轮胎技术、普利特的LCP全产业链技术,如果能在海外工厂应用并成为行业标准,将构建起最坚固的竞争壁垒。

  • 供应链韧性建设成为核心目标:未来的海外布局不仅是市场驱动,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确保在任何单一地区发生风险时,业务都能持续运转。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塑料工业
在这里,发现国内国际塑料新技术、新观点、新资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