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8月21日,据乌克兰军事情报局(HUR)通报称,乌方在赫尔松州被占领城镇扎利兹尼港附近的黑海海域袭击了一艘俄罗斯巡逻艇,造成五名船员死亡。
此次袭击发生在8月20日,乌方使用导弹实施并由无人机操作的激光指示器进行制导。此前乌克兰军方曾表示,已开始使用激光技术打击俄方的军事目标。
扎利兹尼港曾是黑海热门度假胜地,于2022年被俄军占领。该地位于赫尔松市以南约60公里处。今年7月下旬,乌克兰特种部队在赫尔松州被占领区沿岸的坦德拉沙嘴岛上执行作战任务时,摧毁了俄军武器装备并歼灭多名人员。
激光制导无人机实施攻击时的画面
突破干扰,实现精确制导
今年7月据外媒报道,乌克兰首款国产激光瞄准无人机已获准投入战场使用。R-34-T型无人机为各部队的制导炸弹和炮弹提供目标照射。
当前,无人机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模式,而俄乌冲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系统实时试验场。这些相对廉价的武器(部分成本低于400美元)现已造成俄军高达70%的装备损失,证明无人机群比昂贵的传统火炮更有效。
2024年,乌克兰一共生产了超过200万架无人机,并计划在2025年将年产量提升至250万至500万架。由20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无人机联盟通过资金支持和联合项目为乌克兰提供援助,已为无人机采购捐助近1.94亿美元。
R-34-T型无人机是乌克兰首款国产激光瞄准系统,可为炮兵和航空兵打击指示目标
之前,多数精确制导武器需要人员用激光束对目标进行“照射”,乌军不得不依靠地面小组或进口系统执行这项危险任务。据乌克兰国防部称,无人机专为乌军打造并通过所有必要测试。
与乌军此前使用的商用无人机不同的是,R-34-T搭载了抗干扰的防护通信链路,采用可快速维修升级的模块化设计,作战半径也优于常规战场的无人机。将该型号无人机投入战场的战术优势在于,即便敌军防空系统处于活跃状态,乌军炮火和战机仍能实施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激光制导可以显著提升远距离打击精度,这正是乌军突破俄军坚固防线所急需的能力。乌克兰国防部强调,该武器系统对无线电电子战工具的抵抗能力构成关键作战优势。
当前,俄乌战事已经来到第三年,乌克兰一直致力于减少弹药浪费并提升操作员安全系数。R-34-T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更低的失误率意味着作战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更短。
目前,R-34-T已部署至乌克兰的各作战单位,整体提升乌军精确打击军事目标的能力。8月20日的突袭成功,再次验证了该激光制导精确打击的能力。
矛与盾的此消彼长
如果把无人机比作“矛”,那么可以将反无人机系统比作“盾”。通常情况下,反无人机系统通过干扰无线电控制或GPS系统,来切断无人机操作员控制及预设任务。2022年7月,英国防务科技公司QinetiQ就演示了反制系统无法拦截的激光控制无人机技术。
激光系统演示,属于英国国防部国防科技实验室空中指挥控制、情报监视侦察与互操作性项目的组成部分。当时,公司宣称这项“全球首创”技术展示了新型双向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FSOC),可在敌方具备射频阻断或侦测能力的作战区域,替代或补充无线电控制。
英国QinetiQ公司成功演示全球首款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操控无人机,该技术可完全免疫射频干扰类反制措施
该系统的“超高带宽”地空链路需保持视距传输——这将限制其应用场景。但地面设备显得相当紧凑,除了能轻松穿越射频干扰区域外,该系统还实现了数据流的不可侦测与不可拦截性。
值得关注的是其在烟雾、尘埃或其他空气质量问题下的表现——事实上这种无人机仍能被拦截网、霰弹枪等传统方式轻易击落。但QinetiQ公司认为FSOC系统能使敌方在射频频谱封锁领域的巨额投资失效。
今年6月,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军事冲突期间,伊朗启用了新型自杀式无人机“目击者107”,用于敌对目标的军事行动。据央视特约评论员介绍,以色列“铁束”防空系统采用激光束照射来袭无人机,在没有弹药数量限制的情况下适合长距离消耗战时的攻防使用。
在应对敌方发射大量导弹和无人机攻击时,传统防空系统往往会出现过载的情况(弹药数量不够),同时在成本方面也非常不划算。之前据国外媒体披露,以色列的“铁束”系统在应对黎巴嫩发起的突袭行动中得到了几十次的测试。
以色列“铁束”防空系统
反观伊朗方面,“目击者107”无人机是一种兼具侦查和轰炸功能的无人机,配备活塞发动机可以让其实现长距离飞行(超过1500公里),这样就可以深入以色列的腹地进行攻击。另外,无人机还搭载了视频直播系统,待发现目标后可以将位置传输到其他武器系统,具备快速侦查和精确定位目标的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俄乌战场还是以色列和伊朗的军事冲突,敌对双方在战场上引入无人机无疑已经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式,也为军事战术设定提供了新的思路。配置激光制导系统的无人机可以实现精确打击目标,从人员安全和成本考量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