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合成生物,正成为乳业巨头征战的“新大陆”。
近日,合肥伊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生物基材料制造、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生物基材料销售、生物基材料聚合技术研发等。
消息显示该公司由伊利股份旗下深圳市健瓴创新种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恩和生物等共同持股。
恩和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生物技术公司,曾以1.45亿美元创下亚洲合成生物学领域融资速度及融资规模纪录,由红杉领投B轮,经纬领投A轮。
伊利本次牵手,足以看到其进军合成生物领域的决心。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6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1380亿美元。
过去五年,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27%,而全球乳企对合成生物技术的军备战也早已打响。
下文将从非动物源乳蛋白、高价值功能成分、包材及其他三大应用方向,详细介绍全球乳企在合成生物领域的布局情况。
1
海外龙头云集 精密发酵成热门
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的恒天然展现了向合成生物转型的坚定决心,布局呈现出“投资+合作”的多维模式。
早在2019年,恒天然就与比尔盖茨、贝索斯等共同投资了合成生物龙头企业Gingko Bioworks孵化的替代蛋白公司Motif Ingredients。
2022年,恒天然更与帝斯曼-芬美意合资成立了无动物乳制品公司Vivici,在2024年该公司已经开始向美国市场供应β-乳球蛋白产品,并获得了FDA的self-GRAS认证。
该公司已成功将生产规模扩大至120立方米发酵罐,并在比利时完成了75,000升规模的试运行,验证了其大规模生产能力。
就在2024年,恒天然还宣布与澳大利亚初创公司Nourish Ingredients合作,共同开发通过精准发酵技术生产的乳制品脂肪替代品Creamilux。
该产品由转基因微生物制造,旨在精确模拟传统乳脂的浓郁口感、香气和乳化特性。
除此之外,食品巨头雀巢与达能同样聚焦于无动物蛋白方向。
其中雀巢早在2022年便通过其美国研发加速器宣布探索无动物乳蛋白技术,并陆续与精密发酵明星企业推出过Cowabunga、Better Milk等产品。
达能则更侧重于战略投资,投资了两家以色列初创公司:通过精准发酵技术生产牛奶蛋白的Imagindairy,以及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类母乳和动物奶的Wilk Technologies。
此外,达能还与合成生物学公司DMC Biotechnologies合作创建了生物技术开放平台,旨在推动生物基材料和成分的先进发酵工艺发展,显示其对整个生物制造生态的兴趣 。
2
国内头部乳企 关注高价值功能成分
反观国内,乳企关注的焦点单品是母乳低聚糖(HMO),这一明星单品能满足婴幼儿配方奶粉对这一关键营养素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一领域押注最多的是蒙牛,蒙牛集团与国内合成生物企业弈柯莱生物合资成立了虹摹生物,专注于母乳低聚糖(HMOs)的研发和产业化 。
该公司是首个通过中国卫健委审批的中国HMO原料企业,现有产品线已涵盖2'-FL、3'-SL、LNnT等核心品类。
此外,全球包装巨头利乐公司(Tetra Pak)也与虹摹生物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合成生物乳蛋白。
文首提及的伊利集团还在2024年1月与英国Xampla达成合作,该公司拥有一套将植物蛋白转化为可食用薄膜、微胶囊、涂层等产品的技术,从可持续包装角度切入生物制造。
除此之外,近日保利集团保利中轻下属中国食品院宣布成功突破水解乳清蛋白制备核心技术。
保利中轻还推动了国内首个乳清蛋白肽(水解乳清蛋白)行业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多个行业空白。
目前,中国食品院正在积极促进该成果转化,与国内头部乳企建立实验室,建设“研发中试基地+产业化示范工厂”双轨模式,国内首个自主化水解乳清蛋白产品生产线即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