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从 “卡脖子” 到 “全球领跑”:中国风电主轴承国产化突围之路

来源:每日风电 发布时间:2025-07-28 34
可再生能源风能 产业动态
2025 年国产主轴承市场份额跃升至 70%,大兆瓦机型主轴承从 3MW 迭代至 20MW+,交付周期缩短至 3-4 个月,定价权完全自主。这一跨越的背后,是远景能源与洛轴集团 7 年联合攻坚的成果 。

2020年,为了赶上年底的补贴末班车,风电行业一边忙得红红火火,一边急得焦头烂额——抢交付、抢并网的集体忙乱已将市场供应的弦绷到极致,业主等机组交付几近望眼欲穿,整机商等核心部件供货近乎目断鳞鸿

 

彼时,行业抢装叠加疫情影响下进口通道受阻,叶片芯材巴沙木、IGBT以及主轴承等进口部件供货空前紧张。据国内某整机企业人士吴竞回忆,叶片芯材和IGBT尚且能找到替代方案,最难的是主轴承,尤其是匹配3MW以上风机的主轴承,基本完全依赖进口。当时我们判断,短期之内,大兆瓦主轴承没有国产替代可能。

 

忆起当年形势,另一业内人士苏泽林同样面露愁容,当时,几乎到了谁掌握轴承,谁就能控制交付的地步。即便国内厂商抱着现金飞到欧洲,千辛万苦谈下合同,换回的仍然是10-20个月的漫长交付周期。

 

5年之前,主轴承供应之痛仍历历在目,5年之后,乾坤已然逆转。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国产主轴承的市场份额已从昔日不足10%跃升至70%左右,曾被断言短期无替代可能的大兆瓦主轴承从3MW7MW10MW+一路迭代至20MW+,不断刷新全球风电轴承最大单机容量纪录。

这场跨越“不可能”的国产化奇迹背后,是以远景能源和洛轴为代表的国产铁军突破封锁的决心,以及两家企业2000多个日夜不舍微末、不弃寸功的无间合作、联合攻坚。

 

更重要的是,在走进洛轴之后,透过会议室凌晨三点未熄的灯光、听闻一次次推倒重来的试验迭代和跨越千里的技术指导故事后,「风芒能源」清晰地感知到:这场改写产业命运的制造业突围,在更早之前已埋下伏笔。

 

1平地起高楼

 

2025年6月上旬,洛阳的最高气温已飙升到36℃,顶着大太阳,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总裁娄益民时隔两年,又一次回到了洛轴集团。这一天,是远景—洛轴第8000台自研自制风电主轴承下线的大日子。

 

图片

 

 

 

走在去往轴承工厂的路上,娄益民看着周围的环境,熟悉又陌生。即将踏入的这座智能工厂在2024年刚刚建成,配有12个加工岛和18个数控车床,得益于智能升级,机械臂、物流AGV小车等“数字工友”正有条不紊地奔忙。看着眼前一批批高精度轴承产品严格按照既定进度依次生产装配,娄益民的记忆被拉回到7年前。

 

2018年,风机大型化竞速初露端倪,3MW风机逐步替代2MW级别机组,大兆瓦机组的市场潜力加速释放。远景能源在这个时间节点向洛轴集团递出了“携手突破进口依赖,完成风电主轴承自研自制”的攻坚盟约。

 

风机主轴承安装于轮毂与齿轮箱(或直驱发电机)之间的主轴系统中,是连接风轮与机舱内部传动/发电部件的“力学枢纽”“咽喉要道”,核心功能是减少摩擦、承受传递载荷,并保证机械运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能够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图片

 

尽管自1997年起,洛轴已开始涉足风电轴承的研发及制造,但在那个“中国制造”实力有限,SKFNSK等外资品牌牢牢把控市场的时代,挑战高精度、高复杂度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无异于赤手平地起高楼。

 

这事很难,远景知道,洛轴也知道。不过这事有价值,对洛轴,对远景,对风电产业,对制造业突围都有价值。洛轴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也正有此意于是,风电新贵与老牌制造业劲旅一拍即合。

 

万事开头难,主轴承自研自制,难上加难。对于合作初期的坎坷,洛轴集团总经理于海波至今难忘:洛轴当时的设备精度难以满足风电级标准,关键检测环节缺设备、缺方法,突然切入高端轴承领域,连技术工人都面临青黄不接的断层困境。当远景能源带着团队深入现场,进行第一次技术审核时,列出了一份密密麻麻的清单,整改项足有300条之多。

 

每谈及此,于海波很是感慨,如今,大家都在惊叹主轴承国产替代速度之快,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哪有什么突然逆袭,只不过是凭着一股轴劲,咬着牙把别人觉得根本没戏的事,一点一点磨成了。”

 

缺设备,洛轴就顶着资金压力淘汰老旧机床,升级高精度数控机床;缺检测,就借助远景技术团队,一方面建立自身检测体系,一方面借助远景的五自由度弯矩加载实验台以及风场样机,闭环全流程的数据监测;缺人才,远景派出轴承技术专家长期驻场,洛轴集团董事长王新莹亲自上阵,双方成立专项合作组,专啃最硬的骨头。

 

体系搭框架、标准磨细节、产品过筛子,桩桩件件都很耗功夫。那段时间,远景与洛轴的项目专题例会雷打不动,每周都开,远景的质量体系标准定的很高,争论和磨合成了家常便饭,从渗碳钢的参数、贝氏体的工艺,到保持架的配方,都是在密集讨论、反复测试无数轮之后才能最终敲定。

 

彼时,为了确保高质量交付,娄益民也成了“救火员”。研发、制造、仓储任何环节出现“疙瘩”,娄益民无论身在何处,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洛轴工厂:研发图纸改了N版仍有争议,娄益民二话不说,奔赴洛阳;轴承接触精度出现微米级偏差找不到症结,立马订票,再走一趟;高温耐久试验出现异常振动,不敢耽搁,又飞一趟……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娄益民跨越千里“救火”的频次越拉越长,从最初的几乎一周一次,慢慢变为两周一次,一月一次,数月一次……直到今年6月再次踏足洛轴厂区,距离他上一次“现场督阵”,已经过去了年之久

 

在一次次往返、一场场指导、一轮轮迭代中,国产大兆瓦主轴承“炼”成了!

 

2019年,远景自研的首台主轴承在某复杂山地风场挂样,5年后,远景下架复测,产品不仅运行状态良好,产品内部磨损更是较全球顶级品牌低30%

 

截至目前,远景自研主轴承已涵盖2-16MW多平台14款机型,交付数量超7200台,应用于遍布全球的500多座风场,且投运最长时间已超6年,至今仍保持“零失效”纪录。

 

“基于对风机的深刻理解,远景近年来坚持赋能‘中国制造’,在与洛轴牵手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成长,促成了国产主轴承产业链的持续升级,最终目标是实现风电主轴承100%国产化,彻底打通中国风电自主可控的‘最后一公里’。”娄益民告诉「风芒能源」。

 

2预见“无人区”

 

对于主轴承的自研自制,远景能源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主义战略定力下的深思熟虑。实际上,自2009年起,远景便开始一步步穿透风机关键部件,打开核心技术的“黑匣子”,在主轴承之前,其已掌握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频器等核心战略部件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事实上,在创立之初,远景就敏锐地洞察到,便捷的“拿来主义”终有一天会失效。

 

“在国内装机初显异军突起之势,机型迭代节奏初露加速迹象,风电平价尚且为愿景之时,远景已预见到,即便没有先发优势,中国风电的巨大市场潜力也足以支撑我们‘后来居上’,接棒领跑全球,进而不可避免地趟入技术‘无人区’。”远景能源风机产品线总经理黄虎告诉「风芒能源」,“在这个不可逆的行业进程中,全流程任一环节的技术短板,都可能为未来埋下致命隐患。

 

在技术复杂度高、国产化进度慢的风电主轴承领域,这一判断反复应验。

 

据了解,除了供货节奏难以匹配国内市场外,外资品牌通常“黑匣子”供应商。一方面,产品细节参数“全盲”,厂商惯于根据轴承内、外径及宽度尺寸等大颗粒参数提供标准件,而非高度适配风机特性的定制件;另一方面,质保期仅24个月,有些项目还未并网已出质保,运行保障大打折扣。

 

然而,面对风机复杂的运行工况、25年超长寿命,以及大功率机组的快速迭代,忽视输入精度的标准件本身即是安全隐患。吴竞曾告诉「风芒能源」,“抢装期间,某风况较复杂的山地风场采用某进口品牌主轴承,但项目运行刚满一年,主轴承就出问题了。”

 

黄虎则强调,随着主轴承输入精度的要求逐渐精确至微米级,“黑匣子”的存在已是大忌。“只有全面掌控制造流程和参数细节,整机商才能根据风况特点设计主轴承内部修,根据摩擦磨损特征定制润滑和控制策略,过滤不利的弯矩载荷波动,从而让发电机获得更高的输入扭矩,最终提升发电效率,并将风机的失效管理打通至最后一公里。

 

图片

 

远景与洛轴的价值共振,恰恰体现于此。为了精确传递需求并将其转化为高品质、可批量的成品,远景将合作开放度拉到极致,在洛轴专门开辟主轴承产线,从源头开始,将远景苛刻的质量管理要求与性能检测贯穿至钢材、热处理、机加工、装配、出厂检验等全过程。

 

极致标准定义极致产品。远景自研主轴承在选材上采用特级纯净钢材,一方面通过游隙、修型等参数优化降低摩擦功,一方面经特殊冶炼控制有害夹杂物,创新热处理工艺增强组织韧性,强化抗冲击与滚道抗磨损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远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监控轴承全生命周期内运行状态,实现无死角的故障预警。

 

娄益民透露,目前远景风机自研主轴承搭载率已80%,出口风机国产主轴承搭载率达100%——远景力推核心大部件高比例国产化替代的底气,在于其自研主轴承运行6年来零失效的业绩,而这绝非易事

 

“目前业内普遍将20年设计寿命内,失效率5%以下设定为主轴承的可靠性标准。”某轴承专家告诉「风芒能源」,“主轴承失效率通常与运行时间成正比,这意味着,在投运初期(3—5年),即便出现0.2%左右的失效率,仍满足现行质量标准,而7年间,7000余台主轴承零失效,已经是国际顶级品牌也难达到的成绩。”

 

3结语:挣脱扼腕之手

 

行业的周期律不断上演,2025年,又是一个抢装年。

 

“十四五”收官、近3年高涨行情的订单兑现叠加136号文的出台,市场化撞上交付大年,行业预测,2025年,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10GW-120GW。

 

图片

 

然而,抢装表征或许类似,内在逻辑已然不同相比5年前的忙乱与困窘,实现了主轴承国产化替代的中国风电已彻底改写游戏规则:曾经以年为单位的交付周期已缩短至3-4个月,曾经动辄十天半月的运维反馈已加速为隔天即可排查并制定维护方案,更关键的是定价权也已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制于人。

 

上述轴承专家提到,在国产3MW主轴承实现商业化后,原先定价几十台的某外资主轴承价格开始松动,降价1/3后不久,价格进一步降幅接近2/3

 

5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洛轴考察时指出:“我们坚持发展实业,从过去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到现在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条路走对了。”

 

洛轴新厂区,“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的金字标语在远景产线之上熠熠生辉。回望风电主轴承国产化征程,远景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凭着与洛轴在技术攻坚中“磨”出的默契,远景与洛轴正向着更辽阔的战场,整装待发。

 

风芒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远景能源国际订单继续领跑,达到5.72GW。

 

于海波告诉「风芒能源」,对于洛轴而言,尽管交付需求旺盛,但产能已不是问题。“在远景的管理支撑下,我们的交付重点已经从产能提升转向把控节奏、品控升级。通过深化与远景的协作,以远景全球化布局和技术能力为翼,洛轴高端制造能力为基,支撑中国风电行稳致远。”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