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7 月 2 -3日,由荣格工业传媒主办、上海日用化学品行业协会、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支持的「PCT 2025 个人护理品技术高峰论坛暨展览会」(简称PCT 2025 上海站)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成功举办。今年大会以「回归科学本质」为主题,聚焦配方创新、功效验证、感官科学、绿色可持续等核心议题,展现了行业对科学理性和长期主义的再度重视。
16 大主题论坛,涵盖功效护肤、合成生物、头皮护理、防晒修护、彩妆、情绪护肤等热门议题,150 余位演讲嘉宾同台分享,内容跨越科研、技术、法规、营销等多个层面。展览区面积达 6000 平方米,165 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 500 余款创新产品,吸引超过 3000 名专业观众到场交流。
除了论坛与展览,多场特色活动也营造了强烈的参与氛围。2025 荣格•配方大师奖大众感官测评、情绪护肤测试、逛展打卡集章礼遇、胶囊咖啡茶歇等体验环节,串联起研发、感官、文化的多维互动。
回归科学本质
个人护理行业加速进入“理性成分党”与“场景护肤”驱动的新周期。荣格工业传媒创办人 Michael R. Hay 在 PCT 2025 上海站开幕致辞中指出,消费者正用“放大镜”审视配方与数据,信息透明正推动从感性偏好到科学信任的迁移。他提到术前术后护理、三四线城市功能护肤崛起与情绪感知护肤,将成为品牌竞争新起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项蕾红教授的研究揭示皮肤的“嗅觉”功能:已发现145种嗅觉受体,其中OR2AT4能通过调节 Ca²⁺流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和再生,檀香激活OR2AT4刺激IGF-1分泌延长毛发生长期,OR51E2可增强黑色素生成,为色素性疾病干预带来新思路。她指出,75%以上受体尚无明确配体,未来研究将依赖高通量测序与AI筛选。
中科先达刘二刚博士以广藿香精油为例,展示超分子微乳技术如何提升传统草本的水溶性和透皮吸收。他团队开发的 SynCalm CB2 舒缓乳霜,28天可降低皮肤红区面积9.5%、经皮水分流失15.55%,短期退红显著,成为情绪美容与神经舒缓的潜在突破口。
麦角硫因生物科技集团张巍先生介绍,麦角硫因依赖OCTN-1转运蛋白靶向受损线粒体,具超越维生素E数十倍的抗氧化能力。人体试验显示,0.3%麦角硫因霜4周可降低皮肤黑色素62.86 a.u.,口服胶囊4周显著提亮肤色,验证“内外同修”全链路抗衰策略。
LVMH 路威酩轩陈海丽女士分享 Beelab 科学计划利用黑蜂蜂蜜复合物逆转衰老MSCs,提高迁移能力3.4倍,显著重塑真皮结构。她强调,娇兰通过建立黑蜂保护区,将“自然界的再生力”转化为高效护肤科技。
昆明医科大学何黎教授提出“NUTE”原则:临床需求(Need)、独特配方(Unique)、科技赋能(Technology)、循证医学(Evidence),强调功效护肤研发要精准立项、强化高等级循证。她提醒,行业已进入“强监管+高增速”新阶段。
雅诗兰黛吕奉祥先生介绍医美术后联合修护研究,含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精华配合激光治疗,显著改善红斑、屏障与肤色,协同提升淡纹紧致。科学联用高耐受配方,成为延续疗程价值和提升依从性的重要抓手。
保湿抗衰的边界消融,从补水到逆龄的市场竞逐
据魔镜数据,2024 年抖音平台美容护肤销售额中,补水保湿以超 50% 市占率稳居首位,当年新增备案产品超过 35 万个。然而,抗皱市场迅速增长,已跃居第二大细分领域。越来越多保湿产品正融入抗老宣称,功效升级的竞赛正在改写行业格局。
百雀羚张晨娟女士系统梳理了衰老十四大标志,为抗衰老技术奠定机制基础。江苏创健纪白慧女士聚焦基底胶原蛋白的开发应用,浙江聚源生物孙成硕先生介绍重组 V 型胶原的市场机遇。妆莱集团王佳女士分享抗光老“反PUA”技术进展,花皙蔻龚天贵先生展示牡丹生物“芯”科技的创新潜力。蒂普生物沙拉夫•阿卡布内先生探讨千日菊活性成分与抗衰新方案,克琴科技周宝萍女士解析多种递送系统对维生素衍生物的赋能应用。无限极太美灵女士则以中华草本为核心,讲述“肌龄科技”在精准抗衰中的突破。
资生堂沈子若女士分享抗糖化研究,Provital姝亚女士介绍内生菌精准抗衰策略,茜莱博孙鹏先生提出“长寿蛋白”在抗老产品的潜在价值,乐循理陈亮博士探讨本土植物活性突破,星月生物赵洪石先生提出丝素蛋白修护敏感肌的应用,江南大学赵炳天博士解读植源肽多通路抗衰机制。
复旦鲍峰博士剖析神经内分泌与衰老关联,赢创李金金先生提出多靶点屏障修护新模型,纤连生物王皓晴女士介绍天然纤连蛋白在妆械结合领域的应用,安赛搏赖仁福先生分享天山雪莲活性新证据,稀物集胡露博士讲述自研成分全链路闭环体系建设。
从胶原蛋白创新、植物活性现代化改造,到包裹递送技术与草本解码,复合功效和精准抗衰已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方向,单一补水时代正逐步落幕。
修护赛道的焦灼与突围,舒缓科技的深水破局
2024 年,修护舒缓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TID 数据显示,修护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长 177%,全球敏感性肌肤护理市场规模已达 107.1 亿美元,预计 2033 年接近 200 亿美元。当小红书上“泛红修复”话题浏览量屡破百万,消费热情与科学供给之间的鸿沟愈发明显。
Martha Tilaar Group Dr. Kilala TILAAR 从印尼植物成分出发,阐述天然资源在舒缓修护和可持续配方中的多重价值。上海克琴科技邢婷媛女士提出油痘肌护理的靶向策略,南京斯拜科张春艳女士分享提升肌肤耐受力的多维管理方案。优然生物周琦女士探讨聚天冬氨酸缓释锌的温和抗炎路径,B&B Labs Julius Lim 强调微生物组在修护中的核心作用。嘉吉张彦先生介绍高耐受性天然润肤剂 BotaniDesign,CTI 华测陈映格女士解析基于皮肤损伤模型的功效验证体系,上美股份秦紫嫣博士揭示青蒿油在敏感肌修护中的应用前景。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谈益妹博士提出敏感性皮肤筛选问卷的标准化价值,珈凯生物周利丹女士探讨痛痒觉受体与神经源性敏感,植纳生物翟春涛先生分享重组纤连蛋白在修复应用中的创新思路。上海家化祝乐先生讲述本草青蒿的舒缓止痒研究,奥利实业张静女士展示细胞磷脂仿生科技,花王张嵩洁女士解析多地区敏感皮肤状态,溪木源丁轶良先生介绍全链路舒敏创新体系。
植物活性现代化、微生物友好护肤与功效评价标准化,正推动舒缓修护从情绪安抚走向循证科技。谁能以可靠的科研和高耐受配方回应市场期待,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信任。
中国智造,合成生物学持续重塑美妆产业
2022 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已达 315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将翻番至 592 亿美元。在护肤行业,这项技术已从概念走向落地,重塑原料开发、功效验证和环保溯源,也让中国品牌在全球竞争中加快突围。
中科院王勇博士聚焦植物分子的合成路径创新,华东理工尚亚卓教授探讨生物制造驱动的功效剂型研发。广东恒碳关焕敏先生介绍“三非”技术生产生物基 1,3-丙二醇,润辉生物殷金岗博士展示槐糖脂在洗护领域的可持续应用。上海交大王玉亮博士深入剖析植物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开发,微理智成倪国伟博士提出油溶功效原料与皮肤微生态的协同新趋势,麦吉丽王华博士分享发酵成分在全链路功效验证中的实践。
合成生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研发逻辑。随着中国技术突破和供应链优势日益巩固,一个技术驱动、功效导向的新美妆格局正在加速成型。
防晒美白赛道的技术革新与市场重构
美白与防晒是支撑中国千亿护肤市场的两条主轴。截至 2025 年初,药监局批文美白产品已累计 2796 个,防晒剂备案产品持续更新换代。精准防护、敏肌配方与水油平衡成为国产品牌突围的关键方向,也推动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科蒂马黎博士揭示蓝光对 DNA 损伤机制及防护策略,海名斯王佳玮女士探讨天然矿物黏土在润色防晒中的应用潜力。亚什兰宁岭女士介绍“极光焕白因子”成分创新,玮弘祺林宇祺先生梳理国产防晒剂研发趋势。尚捷优蓝袁焕祥博士提出分子智组装靶向递送技术,提升防护与美白稳定性。巴斯夫马露萍女士分享敏感肌安全防晒解决方案,爱奇士蔡爽女士解读 EHMC 替代的环保创新,科玛刘玲女士展示脂肪酸酯与二氧化钛复合提升耐水贴肤性的研究。
拜尔斯道夫杜熙茜女士介绍 Thiamidol 630 靶向淡斑新进展,IMCD 吕晔女士分享术后美白和光敏管理策略,沃肯新材贺帅博士剖析化学防晒剂的分子防护机制,欧诗漫胡敏青女士探讨珍珠光感提亮技术,甄萃林华杰先生提出石榴鞣花酸生物合成新模式,百特威/蜜丝婷刘悦女士分享皮肤光生物学创新路径,江南大学杨成教授介绍信号传导与仿生脂质体在美白递送的协同作用。
在“既白又防”的消费期待下,环保合规、多效融合与精准防护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每一次原料突破,都是行业在高标准和真实功效之间的探索。
慢性炎症到 AI 驱动的精准抗衰风口
消费者对健康寿命和肌肤质量的深层需求,推动抗衰赛道不断演进。组学解析、AI推演和高端定制正将精准抗衰从概念带入落地。
瑞金医院李霞教授揭示慢性低度炎症是肌肤衰老的重要加速因素。唯铂莱何欣芫女士提出神经酰胺的本土应用方案,湃肽生物竺鑫杰先生探讨油溶多肽在高活性抗衰中的潜力。仙婷曹铭先生关注敏感肌舒缓与抗衰结合,欧易生物彭章晓先生强调组学技术对产品差异化的支撑。灏图品测孙晓莉女士介绍 AI 驱动的功效预测与研发转型,润芳可何益飞先生分享中国特色皮肤管理理念下的配方创新。
当组学技术、人工智能与传统护肤理念深度融合,抗衰老研发正走向更科学、个性化的新时代。谁能在验证机制与文化理解之间找到平衡,谁就更接近这条赛道的长久红利。
以天然之名,在绿色与科技交汇处探寻护肤新路径
绿色浪潮正从标签营销走向透明实效,年轻一代消费者对纯净成分和可持续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天然不再只是宣称,而是融合科学验证与用户信任的长期工程。
雅诗兰黛顾烨义博士解读绿色配方设计的全生命周期落地,青然新护赵娜女士介绍 Retavia 天然视黄醇在抗衰应用的临床潜力。益瑞石巴伊斯玛女士展示法国天然矿物解决方案,AAK 王倩女士探讨天然油脂在肤感和稳定性上的创新。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医明教授研究情绪与色素代谢关系,中草药干预显现新机遇。佳嘉乐陈迪先生提出极境野生菌株驯化与植物油脂新场景,上海交大李磊先生分享本土植物在化妆品创新中的驱动力。
欧莱雅臧珊珊博士探讨美妆配方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汇腾生物黄佳俊博士提出青柚舒靶向炎症调控新路径,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陈斌先生分享本土植物功效研究,贝泰妮袁永雷先生介绍原料全链路开发,湃肽生物刘丹女士展示AI驱动植物多肽创新,时垠集团胡嘉奂先生剖析植物油基护肤在年轻群体的崛起。
天然护肤正走向理性与科学并重,谁能在绿色理念与有效功效之间找到平衡,谁就能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信任。
头皮经济正崛起,在微生态与组学创新中寻找新增长
2024 年,头发头皮护理线上 GMV 达到 123.9 亿元,电商销量同比增长 15.6%。防脱、乌发与微生态平衡等精准细分赛道成为新增长点,护肤级定制理念正加速渗透头皮护理领域。
复旦大学吴文育教授回顾中国头皮毛发健康产业的变革与趋势,肤莱特张伟阳博士介绍组学与 AI 在精准防脱研发中的应用,旻隽实业姜岚女士提出“护肤式护发”产品策略,菁萃生物毛勇进博士探讨茶皂素在温和清洁和可持续领域的潜力。欧莱雅牛悦青博士梳理科研成果与应用现状,Off & Relax 杨建中博士从微生态角度解析头皮平衡新方法,安利姜秀玉博士分享植物活性物修护发丝机制研究。
当精准护理理念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头皮健康管理正走向科学验证与差异化体验驱动的新阶段。
情绪肌肤的科学解码,心理感知与神经活性的护肤探索
情绪价值正成为护肤产品的关键驱动力。压力、焦虑与皮肤健康的交互作用,推动行业用更细致的科学方法解析神经介质波动与心理状态对肌肤的影响。
联合利华顾学兰博士剖析慢性压力对皮肤屏障的分子机制,盛评检测吴梦洁女士提出多感官测评体系的新进展,川宁生物王莹女士探讨情绪价值与原料开发的结合,逸仙集团孙佳彬博士分享心理学理论在感官唤醒科技的应用,花物堂杨洁女士阐释神经通路对色素调控的影响,欧瑞莲陈志华女士聚焦内分泌与肌肤状态的潜在联系。
情绪护肤正突破传统物理化学边界,迈向心理与生理深层机制的探索。产品设计考虑神经递质调节和情绪反馈时,化妆品将成为连接身心健康的科学载体。
法规新常态,检测与安评的多维攻坚
在化妆品行业高速分化的背景下,合规正从市场门槛演变为系统工程。新原料注册、跨境监管、数字化审评加速推进,法规和安评正成为创新的前提。
PCT 2025 上海站「法规检测安评论坛」聚焦监管解读与检测实践。上海市药监局杨绎雯女士介绍不良反应监测规范,赛维孙毅先生分享多模态仿真功效验证,挪亚检测王悦女士讲解稳定性与防腐挑战策略,上海市场监管闻超女士解析广告监测典型问题,蜂巢互联高英涵先生探讨AI在法规评估与功效预测的应用。青蛙王子陆槿女士分享儿童化妆品安全评估经验,瑞欧科技付颖颖女士梳理美白原料申报要点,综普咨询杜航女士对比海外合规差异,雅诗兰黛陈淙先生介绍美国监管模式,博溪通用卢永波先生强调检测创新对研发支持,创元化妆品陈昆女士讲述彩妆持久性测评案例。
在全球法规日益细化下,技术验证能力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合规不再是障碍,而是创新与品牌价值的基石。
突破与共创,产学研新进展
基础研究周期愈加漫长,市场需求变化愈发迅速,产学研合作正成为化妆品技术突破的关键。分子机制解析与商业应用转化的无缝衔接,正重塑研发效率与精准度。
PCT 2025 上海站「产学研论坛」聚焦科研成果落地。华中科技大学刘卫教授介绍经皮递释载体在防脱产品中的应用潜力,中国药科大学吴建新教授分享微生态体外模型在头皮护理研究中的价值,如薇吴楠女士讲解发酵植物油脂在发丝修护的功效,普瑞康刘禹博士探讨植物多能干细胞推动珍稀原料生物制造,毕克化学郭婷女士介绍微粉化蜡在护发领域的绿色应用。
当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将迈向更高效、精准的新阶段。
智创、智造、智变,AI 驱动合成生物技术重塑个护产业未来
在追求绿色生产和高性能原料的趋势下,合成生物学正快速重塑个护行业。森瑞斯介绍,借助AI与高通量实验,原本需多年试错的蛋白筛选与工艺开发,如今可在数天内完成预测与验证,大幅提升迭代效率。
「森瑞斯专场」聚焦“智创、智造、智变”三大主题,中科院罗小舟博士梳理了AI辅助合成生物的全链路创新,暨南大学刘忠教授分享酵母角鲨烷在碳足迹与纯度方面的绿色跃迁,荣道化工杨文强先生介绍其在护肤配方的应用实践,森瑞斯曾梓硕博士讲解AI在酶和蛋白设计中的模型与案例。
当更多国产品牌投身合成生物研发,AI已从工具变为科研的“第二大脑”。未来,数据驱动与工艺迭代的协同效率,将决定行业的商业边界。
古法x算法x菌法,助力植物护肤成分的科技创新应用
中药和植物活性原料正面临成分透明与精准功效的双重考验。监管趋严、消费者追问功效验证,倒逼生物发酵、算法筛选和绿色提取加快落地。
在「致臻志臣专场」,多位专家共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彭成教授回顾中药护肤理念演变,浙江中医药大学甘礼社教授探讨高活性物全链路保障,昆明植物所吴明一教授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筛选思路,北京工商大学王昌涛教授分享发酵在抗衰应用,暨南大学刘忠教授介绍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制备天然乳液的新工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张冬梅博士阐述乳油组分在绿色乳化体系的协同开发。
当传统植物遇见现代生物科技,真正高效又温和的护肤方案正孕育新的增长曲线。
医研共创的新脉络,非手术医美与科学护肤的深度耦合
非手术医美正加速走入大众生活。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 2030 年中国非手术医美市场将增至 4157 亿元,年均增速达 16.7%。光电、注射等疗程带来全周期护理需求,科学舒敏、屏障修护、抗炎方案成为新焦点。
PCT 2025 上海站「莱博专场」聚焦医研共创与科学传播。语析咨询赵日女士剖析术后护肤消费趋势,小忠丽格赵小忠教授分享光电项目护理新思路,曜影医疗严淑贤教授提出屏障修复路径,上海大学胡振林教授解析术后皮肤并发症机理,莱博冯蓓女士展示修护技术与案例,K 大讲述医美消费心智的社交演变。
科学验证、情绪共鸣与传播影响正共同重塑非手术医美护理的新格局。功效护肤不再是附属环节,而是疗程满意度和品牌信任的关键变量。
新物种×新范式:技术创新重塑个护边界
当AI算法、合成生物、新材料与神经科学加速渗透,美妆个护研发正从单一创新走向跨领域协同。PCT 2025 上海站「创新发布论坛」聚焦如何在安全、功效与情绪价值间找到平衡。
CIC灼识朱悦女士解析AI在配方预测和用户交互中的潜力,杉海创新周名清博士分享超分子多酚的高稳定性应用,健元医药鲁超操博士阐述神经递质干预抗衰机制,科麦佳孙彬博士回顾自主研发的全链条进展,普瑞康刘禹博士介绍植物多能干细胞诱导同源合成。
江南大学洪流博士讲解富勒烯材料在抗氧化领域的应用,柏垠生物濮嘉华博士分享线粒体靶向抗衰分子Colamin,元普张骊博士探讨基因层面精准护理,三言生物陈伟博士介绍重组纤连蛋白修复新路径,金久奇陆晓祥先生展示氢化卵磷脂载体创新,赛雅生物张弛先生阐述油溶重组胶原的抗衰潜力,乾馨.C皮汨源女士提醒行业关注情绪疗愈价值。
WGSN 张雁女士分享 2026 春夏美妆趋势,欧睿 Kelly TANG 女士解析东南亚市场机遇与文化偏好,锐兴化工袁立新女士讲述洗护发阳离子挑选关键,凯幸生物肖源女士探讨妆食同源与合成生物新原料,悠宜臧爽女士提出循证逻辑应对防晒产品信任危机。
当新技术与情绪美学交汇,一个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美妆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学术前沿的产业化探索
在愈发细分的功效赛道里,原料科学、临床验证与数据模型正成为品牌竞争的支点。新材料的安全性、活性机制与商业化路径,正考验科研与企业的应变力。
PCT 2025 上海站「北京工商大学专场」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安德普泰付媛媛女士分享基于皮肤本态大数据的油敏肌产品开发,KOL江小訾先生探讨可视化科学传播,裴晓静博士介绍核酸化妆品产业化案例,美乐家饶治博士研究茶树精油的抗炎机理,北京工商大学易帆副教授梳理适应原植物原料开发,张佳婵副教授分享白桦茸多肽的发酵筛选与活性验证。
学术研究正成为功效护肤创新的重要引擎。未来,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与偏好,将更多基于底层数据与真实机制。
技术触手可及,产业链协同体验互动立体展示
今年 PCT 上海站展览区集结 165 家企业,涵盖原料研发、生产工艺、包装方案、功效检测和品牌服务,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悉数亮相。多家展商以“首发”“首展”新品吸引专业观众驻足洽谈。
观众对产品感官体验的兴趣尤为浓厚。2025 荣格•配方大师奖大众感官测评开放试用,专业观众在系统中留下使用偏好打分。盛评检测带来脑电波情绪护肤测试,直观展示不同护肤品对情绪波动的影响。
展区“打卡集章”与休憩区同样人气旺盛,资生堂、蜜丝婷等品牌的礼品兑换吸引观众参与。Optima 咖啡与低糖果干提供舒缓补给,技术展示与轻松社交在同一空间有机融合。通过立体化展示和体验互动,PCT 为个护产业搭建了更加直观与开放的交流平台。
来源:荣格-《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