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深度解析压力皮肤研究的突破与挑战 ——专访联合利华(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顾学兰博士

来源: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发布时间:2025-07-18 63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检测及测试技术 会客室抗衰老/抗老化/健康老化
联合利华中国研发中心联合国内机构,通过五年人类遗传资源研究首次建立"压力-肌肤"全链路证据链

压力肌、情绪护肤,这些近年来在美妆行业频繁出现的热词,背后蕴藏消费风向的改变,以及生活状态与生物机制的深度联动。当消费者开始谈论肌肤的“情绪”,研发人员们开始探索“皮肤-脑轴”的奥秘,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正在悄然兴起。

 


皮肤真的会因为我们的情绪而发生变化吗?压力如何在分子层面影响肌肤健康?这些看似玄妙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真相?

 

顾学兰 博士
联合利华(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


带着这些疑问,《happi China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杂志深度对话联合利华(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顾学兰博士,听她分享联合利华与国内科研机构历时五年的合作研究,探讨这一前沿领域如何重塑我们对护肤科学的认知边界。

 

当“压力”写在脸上,压力肌肤现象的深层解读


“压力皮肤”和“情绪护肤”成为行业热词绝非偶然。顾学兰指出,这些概念的兴起与当下大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密切相关。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心理压力的增加,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皮肤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主观感受,也有客观表现。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探索压力下肌肤的表型时,顾学兰坦言,“我们发现还是缺少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这正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将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分析,用严谨的方法论来验证直觉判断。


“皮肤-脑轴” (skin-brain axis)的科学研究进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顾学兰认为,这一研究方向不仅帮助我们深入揭示了皮肤与大脑之间的复杂联系,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多学科合作的研发模式。神经科学、皮肤科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解决复杂的生物学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


新兴的衰老生物标志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研究提出社交隔离的重要性,指出焦虑、抑郁、孤独感和睡眠障碍都会持续激活身体的“应激系统”,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让身体一直处于本能中的警戒、应激状态。久而久之,这种状态就会在生理上加速衰老进程。顾学兰表示,“我们的临床研究发现与之相符”。

 

五年探索,感知压力到分子机制全链路解析


据了解,联合利华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人类遗传资源项目,历时五年,目前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顾学兰透露,团队正在积极总结研究成果,计划在 2025-2026 年期间通过论文发表和研讨会宣讲等方式全部披露。


在这项研究中,联合利华等团队证实了一个重要发现——发丝皮质醇浓度与皮肤屏障功能存在相关性。这一发现为“压力影响皮肤”提供了可量化的生物标志物,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心理压力对皮肤影响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顾学兰指出,“心理压力有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之分,同时个体在解压能力方面存在异质性,导致压力肌的生物学诠释存在一定挑战”。面对这些科研瓶颈,团队采用了更加全面的研究策略。
项目充分考量了上述因素,通过横截面研究方式初步识别高低压力两组人群的表型,发现压力肌的表现具备多维度特性。

 

基于不同科学假设,团队进一步开展了血液的蛋白指标和 DNA 甲基化,皮肤、皮脂、毛囊的多组学分析,包括转录组、微生物、脂质和蛋白组等。


可以说,这项综合性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研究团队对多个临床表型绘制了“个体感知–临床检测—分子机理”图谱,给“压力催人老”这一俗语注入了科学的内涵,也为后续的随访性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


此外,在皮肤菌群研究方面,团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近期发表在《英国皮肤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BJD)的文章提示,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与情绪存在相关性。


顾学兰表示,“我们的研究开展了更为严谨的对照研究,包括面部、头皮和身体的菌群研究”,相关结果计划以文章发表形式披露。

 


 
以科研之力,构建可持续的产品价值


谈及如何判断“压力表型”、“皮肤脑轴”、“菌群-情绪”等前沿议题的产业价值与可持续开发潜力,顾学兰给出了独特的见解。她认为,这类议题比较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当下“在心理学中应用生物学等方法”比较热门,将这两个领域结合,对美妆行业的科学研究具备积极作用。


在研发工作中如何平衡“科学冒险”与“产业责任”?对于这个问题,顾学兰的答案简单而深刻:“我个人认为,在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在科研院所做科学研究没有差异,都是在创新,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必须考虑以消费者为本,勿忘初心,要积极让我们开展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能让普通消费者获益。”


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体现在联合利华的产品创新中。


顾学兰提到,此项压力和表型研究对于皮肤屏障功能和身体护理产品的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例如,凡士林品牌在传承经典微凝晶冻修护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技术革新,打造四重修护科技,实现对肌肤多维屏障的全面修护,并成功应用在新品凡士林修护雪融霜中。

 


经临床测试验证,凡士林修护雪融霜能有效改善极端干燥环境下的皮肤屏障问题,达到 72 小时长效保湿。该产品独有的 37℃ 触融体系,打破了传统膏霜厚重的肤感壁垒,实现触肤即融、快速吸收、润而不油的“雪融”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凡士林修护雪融霜也荣获了「2025个人护理品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


顾学兰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且基础科学的发现和创新为先”。回顾在联合利华从事基础研究十多年的历程,她表示每个项目都值得好好回忆,“不管是科学洞察转化为产品应用,还是科学发现推动行业争鸣,都是让我觉得‘这件事值得做’”。


对于真实世界的研究,顾学兰提出了重要观点。


她认为,真实世界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对于新领域的科学探索,必须遵守循证金字塔原则:首先发现“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提供“怎么办”。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正是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当皮肤开始“说话”,当情绪有了生物学标记,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科学领域的起点。


顾学兰博士和她的团队用五年时间证明,压力与皮肤健康之间确实存在可量化、可验证的科学联系,为“压力催人老”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释,更为未来的产品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正如她所言,以消费者为本,让科学研究成果惠及普通消费者,这正是企业科学研究的初心所在。


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皮肤-脑轴”这一前沿领域将为个护行业带来更多突破性发现。而这些发现,最终将转化为更好的产品体验,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从科学进步中获益。

 

来源:荣格-《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