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甘氨酸价格“七连跌”,合成或有新路径?

来源:happi China 发布时间:2025-07-17 40
个人护理品原料配料 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品产业动态功能性配料抗衰老/抗老化/健康老化原料与添加剂
肌肤调理剂,也是胶原肽构件

2025 年 6 月,中国的甘氨酸(Glycine)的市场陷入深度下行通道。连续第七个月价格下跌,本轮跌势成为近五个月来最为显著的一次。以甘氨酸为基础原料的营养补充剂、化妆品添加剂和药用中间体,其价格下探已引发供应链多个环节的库存再评估与采购节奏调整。

 

 

 

库存高企,价格重构

 

据化工和石化行业实时价格趋势市场情报数字平台 ChemAnalyst 报道,本轮价格暴跌主要受制于三个因素——原料成本持续下行、成品库存高企以及出口需求长期疲软。

 

在综合成本下降的同时,买方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使得甘氨酸出厂报价加速滑落。国内主要生产商报价区间普遍出现松动,下游企业则延缓采购,静待市场底部信号。

 

原料端方面,甘氨酸的核心上游的氨的价格已连续四个月回落,为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成本缓释空间。以合成法制备路线为主的甘氨酸生产企业,在原料降本基础上进一步释放价格弹性,但这一“利好”并未传导至终端订单的释放。

 

供需结构恶化成为压倒价格的核心变量。ChemAnalyst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底,多家甘氨酸工厂报告高库存状态,主要因前期出口订单骤减及国内需求端响应不及预期。出清库存成为月内行业主旋律,不少企业主动下调售价,以促进发货量。

 

而出口端的不确定性,几乎完全否定了价格的“保底逻辑”。2025 年二季度,中国甘氨酸出口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欧美采购商订单大幅缩减。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回调,削弱了中国甘氨酸在全球市场的相对竞争力。与此同时,东南亚和印度等替代产地的价格优势逐步显现,部分订单出现分流。

 

运费端的上扬亦构成额外成本压力。特别是在亚洲至欧洲与北美的主干航线上,集装箱运价在 6 月显著上涨,导致甘氨酸出口的边际利润进一步收窄。整体看,价格、成本与需求三者之间的拉锯,暂未找到平衡点。

 

 

简单分子,价值不小

 

甘氨酸远非一个简单的氨基酸那么简单。作为 20 种蛋白氨基酸中分子量最小的一种,甘氨酸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它在众多领域中的丰富功能。

 

从化学结构角度分析,甘氨酸的侧链仅为一个氢原子,α 碳连接两个氢原子,无不对称碳,因此不存在旋光异构体。正是这种极简的分子结构,使甘氨酸能够占据其他氨基酸无法进入的空间位置,在胶原蛋白合成和维护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应用端,甘氨酸传统下游包括医药合成、动物饲料、化妆品与功能食品。

 

其中,医药合成仍保持刚性需求,维持低位稳定;而化妆品与膳食补剂两个领域则明显进入去库存周期。

 

成分监管趋严,加之终端品牌普遍压缩配方成本,以甘氨酸为基础的非活性添加剂采购频率下降。即使在某些皮肤调理剂,如甘氨酸钠,或低刺激防腐体系中仍保留其应用,但整体订单量未出现恢复性增长。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三肽-29 等以甘氨酸为核心成分的新原料完成备案,显示出行业对氨基酸类原料的持续关注。深圳维琪科技和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等公司在该领域的布局,为甘氨酸应用拓展提供了不小的潜力。

 

不过,化妆品原料市场的体量相对有限,难以对甘氨酸整体需求产生决定性影响。

 

营养补剂领域的全球消费也未出现上行趋势,尤其是北美市场对氨基酸类单体原料的需求增长不如预期。这进一步削弱了国内供应商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基础。

 

在经历了 6 月底的密集去库之后,部分观察认为甘氨酸价格存在“低位反弹”预期。一方面,地缘风险略有缓解,欧美港口吞吐逐步修复,有助于订单释放;另一方面,国际买家在延迟采购数月后,或将在 7 月启动新一轮周期性补库。

 

不过,该反弹仍以技术性为主,尚难改变基本面疲弱的格局。整体而言,供需失衡、渠道信心不足、全球下游消费趋弱,仍将是甘氨酸行业短期内难以摆脱的关键词。

 

 

光催化合成新路径?

 

就在甘氨酸价格陷入低谷之际,另一边,一项科研进展悄然引发业内关注。

 

2024 年 8 月,西湖大学张彪彪课题组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全新的甘氨酸合成路径:以甲醇和硝酸盐为原料,通过光催化反应生成甘氨酸。

 

研究显示,团队以 TiO₂(氧化钛)为光催化平台,在酸性环境中引入钡离子助催化,成功实现了从小分子原料出发的直接合成反应。产率从最初的 60 μmol·g⁻¹·h⁻¹ 提高至 870 μmol·g⁻¹·h⁻¹,提高了约 15 倍,反应路径亦被系统梳理清晰。

 

 

这项研究尚处于基础科学阶段,并未涉及工业转化评估,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较长距离。但其提供了对现有合成法以外路径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环境友好型小分子合成方面。

 

 

基础分子的战略价值

 

在价格触底与实验室探索的两端,甘氨酸正经历一场被重新定义的过程,尽管路径不同,方向却都指向未来。

 

当前的价格调整虽然给生产商带来短期压力,但也为下游应用企业提供了成本优势。随着消费者对功效型护肤品需求的增长,以及抗衰老、修复类产品市场的持续扩容,甘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参考资料:

Chinese Glycine Prices Decline Sharply in June Amid High Inventories and Weak Export Demand - ChemAnalyst

Photocatalytic Synthesis of Glycine from Methanol and Nitrate -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Glycine -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CIR)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公示信息

Li, P., Zhao, W., Wang, K., Wang, T., & Zhang, B. (2024). Photocatalytic synthesis of glycine from methanol and nitrat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63(48), e202405370.

 

 

来源:

作者:John Xie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个人护理
个人护理、美容、化妆品、香水、包装等行业专业人士必读。美国《happi》与《Beauty Packaging》杂志在中国唯一合作伙伴。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