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从实验室"神材料"到工厂"吸碳王"!MOF用36年逆袭成环保神器

来源:贤集网 发布时间:2025-07-16 80
塑料橡胶原料及混合物 产业动态
三十多年前,当澳大利亚化学家理查德・罗布森首次合成出一种多孔晶体材料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种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OF)的 “超级海绵” 会在今天成为全球碳中和的关键武器。

三十多年前,当澳大利亚化学家理查德・罗布森首次合成出一种多孔晶体材料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种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OF)的 “超级海绵” 会在今天成为全球碳中和的关键武器。2025 年 5 月,加拿大本拿比市一座耗资 1.5 亿美元的工厂正式投产,每年可生产足够捕获 1000 万吨二氧化碳的过滤器 —— 这标志着 MOF 材料终于从学术论文走向工业生产线,完成了从 “书架” 到 “货架” 的历史性跨越。



三十年磨一剑:MOF 的发现与研究史



MOF 的故事始于 1989 年,罗布森与同事首次报道了这种由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的 “分子脚手架”。这类材料最惊人的特征是其内部的巨大空间:1 克 MOF 粉末的表面积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是当时已知孔隙率最高的固体材料。



1990 年代中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教授系统推广了 MOF 概念,并开发出更稳定的合成方法。他带领团队创造出 MOF-5、MOF-177 等经典结构,将材料的比表面积提升至 4500 平方米 / 克,彻底点燃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情。此后二十年间,全球研究者合成了超过 10 万种 MOF 变体,相关论文数量突破 10 万篇,共价有机框架(COF)等衍生材料也相继问世。



这一时期的里程碑不断涌现:2004 年 MOF-177 实现 4500 平方米 / 克的比表面积;2010 年 MOF-210 将这一纪录刷新至 6240 平方米 / 克;2018 年 DUT-60 更是达到 7839 平方米 / 克的惊人数值。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证明了 MOF 在储氢、催化、药物递送等领域的潜力,但这些 “纸上谈兵” 始终未能跨越工业化的鸿沟。



“超级海绵” 的独门绝技



MOF 之所以被称为 “材料科学的奇迹”,源于其三大核心特性:



极致的多孔性使其成为分子级的 “收纳大师”。通过调控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组合,可精准控制孔隙大小(从 0.38 纳米到 2.88 纳米),实现对不同分子的 “筛选”。这种特性让 MOF 能高效捕获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甚至从空气中提取水分。



结构的可设计性赋予其无限可能。从刚性的立方骨架到柔性的动态结构,从单一功能位点到复合催化中心,MOF 如同 “分子乐高”,可根据需求定制性能。例如 ZIF-8 材料兼具 MOF 的有序性和沸石的稳定性,而 UiO-66 则能在强酸强碱中保持结构完整。



动态响应能力拓展了应用边界。部分 MOF 可通过温度、压力或光照改变结构,实现 “吸附 - 释放” 的精准调控。如 MOF-303 在夜间低温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升温至 50℃即可释放,为沙漠集水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特性让 MOF 在理论上能解决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的诸多难题,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远比想象中艰难。



商业化的 “死亡谷”:从论文到产品的鸿沟



尽管学术界热情高涨,MOF 的产业化却在二十年间进展寥寥。核心障碍集中在三点:



成本高企是第一道难关。实验室合成 MOF 常用昂贵的配体和溶剂,每克成本高达数百美元。2010 年巴斯夫曾尝试量产 MOF,但因经济性不足而搁置;英国 MOF Technologies 公司早期产品单价甚至超过黄金。



稳定性不足制约实际应用。多数 MOF 在潮湿环境中会分解,而工业烟气往往含有大量水汽;反复吸附 - 再生循环后,材料性能会明显衰减,难以满足工业设备的长期运行需求。



成型与加工难题同样棘手。MOF 粉末无法直接用于工业设备,需制成薄膜、颗粒或涂层,但加工过程极易破坏其多孔结构。2015 年前,尚无企业能解决 MOF 规模化成型的技术瓶颈。



这些问题让 MOF 一度沦为 “学术明星,产业弃子”。正如行业分析师沙巴巴・塞利姆所言:“10 万种 MOF 中,99% 都只存在于实验室的离心管里。”



曙光初现:碳捕集打开商业化大门



转机出现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当斯万特科技寻找高效碳捕集材料时,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开发的 CALF-20 MOF 进入视野 —— 这种锌基材料能在含水烟气中优先吸附二氧化碳,恰好解决了传统 MOF 的 “遇水失效” 难题。



但最初的 CALF-20 合成成本极高,斯万特团队与学术界合作优化工艺,最终发现可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以低成本大宗化学品批量生产。这一突破使 MOF 成本降至每公斤数十美元,巴斯夫随后接手吨级生产,为超级工厂提供核心材料。



如今,斯万特的过滤器已在工业烟气处理中应用,其能耗比传统胺吸收法降低 50%;瑞士 Climeworks 将 MOF 用于直接空气捕集,在 400ppm 的低浓度下仍保持高效吸附;蓝廷新能源建成国内首条 10 吨级 MOF 中试线,瞄准锂电池材料市场。



不止碳捕集,MOF 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拓展:亚吉团队开发的集水装置在死亡谷实现低湿度环境取水;Nuada 公司的 MOF 过滤器可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有毒物质;H2MOF 公司则在测试 MOF 储氢罐,目标替代无人机和电动自行车的电池。



市场预测显示,MOF 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 2023 年的 3000 万美元规模增至 2035 年的 9.3 亿美元,十年间扩张 30 倍。



未来已来:材料革命的新起点



MOF 的逆袭之路,是先进材料产业化的典型样本:从 1989 年的首次合成,到 2025 年的千吨级工厂,历时 36 年;从学术突破到商业落地,跨越了成本控制、性能优化、工程化验证等多重关卡。



如今,AI 技术正加速 MOF 开发 —— 亚吉团队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可在数周内设计出新结构,将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连续流合成、机械化学法等绿色工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中试工厂则搭建起 “材料设计 - 工艺开发 - 设备集成” 的全链条平台。



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的投入持续加码,MOF 这种 “超级海绵” 正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或许正如奥马尔・亚吉所言:“前三十年我们证明 MOF 能做什么,未来三十年,我们将让 MOF 改变世界。”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