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中国石墨烯产业化 “拓荒者”!凯纳手握 50% 市场份额,还要制定全球标准?

来源:贤集网 发布时间:2025-07-16 66
塑料橡胶原料及混合物 产业动态
在新材料领域,石墨烯被誉为 “新材料之王”,它比钢铁坚硬、比纸张纤薄,导电导热性能超群,素有 “黑金” 的美称。而在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发展的版图上,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创新,从行业拓荒者成长为领军企业,在全球石墨烯领域发出 “中国声音”。

在新材料领域,石墨烯被誉为 “新材料之王”,它比钢铁坚硬、比纸张纤薄,导电导热性能超群,素有 “黑金” 的美称。而在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发展的版图上,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创新,从行业拓荒者成长为领军企业,在全球石墨烯领域发出 “中国声音”。



拓荒之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定义行业标准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其探索之路早在 2006 年就已开启,率先踏上了石墨烯产学研的征程。彼时,石墨烯尚处于实验室 “新生儿” 阶段,关于要研发何种产品、面向哪些市场,凯纳团队完全是 “摸着石头过河”。



2006 年起,凯纳的研发团队将重心聚焦于石墨烯的制备工艺与技术研发。经过 3 年多的不懈努力,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物理法石墨烯粉体,为后续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2010 年 6 月,凯纳公司发布了第一个企业标准,将少于 10 层碳原子的薄片定义为 “石墨烯”,10 层碳原子到 100 纳米厚度的石墨薄片定义为 “石墨烯微片”。这一定义被发表在中科院《科学发展报告 2012》中,成为后来石墨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雏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凯纳公司总经理方崇卿曾表示:“凯纳的石墨烯产业化探索,走的是原创式创新之路,我们一开始进入了一个全球空白的领域,手上没有任何既定的产业化应用理论可以参考,也没有标准。” 正是这份坚持自主创新的初心,支撑着团队克服迷茫,不断前行。



经过十多年的沉潜发展,凯纳公司突破性开创了物理法制备石墨烯粉体并实现大规模商用。2016 年,其物理法制备石墨烯技术升级至第六代,成功实现了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环保化制备石墨烯粉体,推动中国石墨烯产业迈入新纪元。



不仅如此,凯纳公司还先后参与多项石墨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拥有石墨烯价格制定者的行业地位。曾经高达 5000 元 / 克的石墨烯产品价格,被凯纳大幅降低至 1 元 / 克以内,极大地扩展了下游各领域的应用场景,让石墨烯的市场价值得以凸显。



“石墨烯 +” 应用:赋能多领域,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



大规模商用是石墨烯产业化的最终 “试金石”,凯纳公司在 “卖给谁” 的问题上进行了领先的研究与试验,其中导电浆料成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2017 年,凯纳公司建成福建省首条千吨级石墨烯基锂电池导电浆料生产线;2019 年,公司石墨烯业务高速发展,石墨烯粉体产销量位居行业领先;2020 年,公司开始盈利,并进一步将石墨烯应用领域聚焦在新能源锂电池行业;2022 年,公司进行年产 2 万吨锂电池导电浆料产能扩产,石墨烯产业化之路愈发开阔。



走上产业化之路的凯纳公司,开始与锂电池、AI 芯片、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等领域的巨头展开合作。例如,国际头部电子品牌的 5G 手机、平板、电视,换上凯纳的石墨烯散热膜后,散热效率直接提升 30%;搭载凯纳方案的雅迪电动车石墨烯电池项目,成为铅酸电池技术革新的典范,在行业内备受赞誉。凭借凯纳石墨烯导电剂的加持,雅迪电动车的锂电池续航力和使用寿命双双升级,原本行业的一年质保也升级为 “两年换新”。



在新能源领域,依托公司在二维石墨烯材料、一维碳纳米管材料的雄厚技术实力,开发的 CNT 导电剂、石墨烯导电剂等电池专用导电剂产品,广泛应用于磷酸铁锂、三元、钴酸锂等电池体系,有效提升了电池的综合性能。同时,依托与国际知名电化学专家厦大化院杨勇教授团队的合作,开发的固态电解质正成为新一代核心电池材料。



在热管理领域,厦门凯纳利用石墨烯优秀的导热性能,依托行业领先的石墨烯制备技术,成功开发出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作为导热膜、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散热涂层、电热转换材料、热界面材料的核心原材料,在电子设备、电子元件、新能源汽车、芯片中得到广泛应用。



得益于领先的技术优势与稳健的市场布局,凯纳公司目前占据了国内物理法石墨烯粉体产销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头部位置。



技术领先,创新不止:以硬实力筑牢行业地位



凯纳公司最大的底气在于过硬的技术,以物理法石墨烯粉体、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三大核心技术为支撑,在石墨烯行业内遥遥领先。技术领先的背后,是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 —— 公司六成职工参与研发工作,核心团队中有 5 位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来自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都是材料圈的 “学霸”。



除了人才优势,公司的研发设备也十分先进。建有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及福建省石墨烯粉体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多项先进仪器,保障核心技术成果不断迭代升级。



目前,凯纳累计申请各类专利 133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达 68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授权数量持续增长。此外,公司还先后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 “小巨人” 企业等各类国家、省、市、行业科技荣誉 100 余项。



谈及研发往事,方崇卿笑言,创业初期曾用榨汁机尝试剥离石墨烯,效果竟意外理想。虽因无法量产而作罢,但几年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发表的一篇文章,印证了凯纳团队当年的技术前瞻性。



锚定主赛道,未来可期:争做 “中国标准、全球应用” 的践行者



面向未来,凯纳公司将围绕新型纳米碳材料产业化应用,持续加码技术研发与产品矩阵优化,重点攻关高比表面积、低层数、细粒径、好分散的石墨烯制备技术。方崇卿表示:“我们企业的战略始终是立足新型纳米碳材料,为新能源电池和热管理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导电导热材料及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发展,凯纳公司在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推出一系列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装备与工艺包,完成了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基高导热材料、石墨烯散热器等多种系列产品从实验室到规模化批量生产的跨越,以及制备装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



目前,公司已建设多条具备规模化、柔性化、智能化且绿色无污染的石墨烯产品生产线,其中石墨烯粉体产能达 500t/a。根据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统计,公司物理法石墨烯粉体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超过 50%,稳居国内市场排名第一。



同时,得益于在石墨烯等碳材料领域的长期技术沉淀和积累,凯纳公司在一维碳纳米材料 —— 碳纳米管方面也开始进行产业化。2017 年,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从 0 到 1 的技术突破,导电浆料获得头部锂电企业的认可;2018 年,建成福建省内首条百吨级石墨烯粉体产线及千吨级锂电池用导电浆料产线。



到 2023 年,凯纳在厦门海沧建立了年产 2 万吨高端新能源电池导电浆料产线,在厦门同安完成了 100 吨 / 年的纳米固态电解质 LATP 产线的建设,并在三明永安启动 500 吨 / 年新型碳材料基地的建设,标志着公司在石墨烯及新型材料领域的持续扩展与发展。



凯纳公司还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等知名科学院所保持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与国际知名石墨烯专家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在石墨烯制备与复合材料应用方面、国际知名电化学专家厦大化院杨勇教授在电池材料和应用方面开展了深入广泛的技术合作。



未来 3-5 年,凯纳公司希望通过自身技术实力和标准化话语权,继续主导石墨烯及新型纳米碳材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成为 “中国标准、全球应用” 的践行者。“我们不是追随者,而是产业变革的推动者”,方崇卿对凯纳的未来充满信心,坚信这家 “早起” 的企业将在全球石墨烯产业链中持续发出属于中国制造的最强音。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