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近日,Kiwa PVEL 和 RETC / VDE Americas 发布的最新数据令人担忧,参与测试的光伏组件几近全面溃败,这并非极端天气作祟,更深层伤疤藏在材料选择失当以及设计上的缺陷。
Kiwa PVEL发布的《2025 年光伏组件可靠性记分卡》的数据显示:在光伏组件可靠性的七项测试中,83%的参评组件至少有一次测试失败,高于2024年报告中的66%,测试失败率创历史新高。机械应力测试和冰雹应力序列期间的组件破损是最主要的故障原因,但分层、功率损耗、接线盒及其他问题层出不穷。
同样,RETC发布的《光伏组件指数报告》也表明:仅13%的参评组件能达到“全面最佳表现”标准,同时揭示了光伏组件存在材料、设计上的众多缺陷问题。
触目惊心的数据,影射出光伏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折射出光伏行业在成本、技术、市场下的多重艰难处境。
产能越来越高,为什么组件越来越脆?
材料缺陷是成本压力下的妥协。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头部厂商集体报亏,行业寒冬逼迫制造商们在成本上精打细算——更薄的封装材料、瘦身的边框铝材、削薄的玻璃面板。严峻的市场形势下,TOPCon和HJT等新技术在材料和工艺上的更高要求,对众多成本敏感型制造商无疑是沉重挑战,成本的压缩,导致组件凸显出诸多可靠性问题。美国、印度等市场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压缩了厂商利润空间,迫使制造商采取更激进的降本策略。
组件生产这样一个行当,若固守降本策略的生产方式不转型,不但捞不着银子,也无法实现响应迅速、适配灵活、高效产出精细化提效的组件生产。更不可能有效总结当前材料、设计上的经验与欠缺。当前大量组件的生产,不过是为了抢占市场,以传统复制的方式重复地进行着。这种低层次复制式生产方式,使中国光伏组件的量产做的超快,却也因此缺乏大量数据经验验证支撑,在这样的形势下,很难看到光伏组件上设计的提升与进步的明天。
组件生产这样一个多元科学组合的系统工程,光伏企业唯有在“降本”与“提质”之间寻得精妙平衡,才能稳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肩负起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