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荣格工业-圣德科

座椅越坐越舒服的秘密?原料配比、模具温度… 这些参数竟决定一切!

来源:贤集网 发布时间:2025-07-02 119
塑料橡胶材料处理、计量与检测原料及混合物 产业动态原料与添加剂
汽车座椅泡沫的舒适性与耐久性直接受原料配比、模具温度及后处理工艺影响。

在汽车、家具等诸多领域,座椅泡沫作为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乎使用者的舒适体验。它如同一个“隐形的守护者”,看似普通,但其生产过程实则蕴含着复杂的技术与精密的工艺。从基础原料的甄选,到化学反应的精准控制,再到成品的精细处理,每一步都对最终座椅泡沫的质量、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原料“基石”:座椅泡沫的起始之源
座椅泡沫多以聚氨酯泡沫为主流,其原料构成是决定泡沫品质的根基。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主要依赖异氰酸酯和多元醇聚合物这两大核心原料,如同构建大厦的基石。异氰酸酯常见类型有TDI、MDI及其混合物。TDI制作的产品密度较低,不过耐老化性能欠佳;MDI活性高、反应速度快,对模具温度依赖程度低,能实现低模温生产,后熟化迅速且物理性能优良,然而撕裂强度不足且价格昂贵,产品密度较高致使成本增加;MDI与TDI混合物则取长补短,以MDI为主要成分并添加部分TDI可降低产品密度和成本,反之以TDI为主加入MDI能改善性能,常见配比有TM80/20、TM70/30等。

 


多元醇聚合物主要包含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它们与异氰酸酯发生化学反应,构建起聚氨酯泡沫的基本结构。在实际生产中,聚醚混合物被称为A料,其中还囊括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硅油、发泡催化剂、交联催化剂、开孔剂及水等物质,各成分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发泡反应的顺利进行。例如,发泡催化剂能加速反应进程,硅油则起到稳定泡沫结构的作用,防止气泡破裂合并。


除了核心原料,各类辅助化学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帮手”。扩链剂可延长聚合物分子链,增强泡沫的强度;泡沫稳定剂有助于形成均匀细密的气泡结构,提升泡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发泡剂在反应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原料膨胀形成泡沫,其用量和分解特性直接影响泡沫的密度和孔隙结构。这些原料的精准选择与配比,是生产出优质座椅泡沫的第一步,如同厨师精心调配食材,为美味佳肴奠定基础。


化学反应“魔法”:打造泡沫独特结构
当各类原料准备就绪,一场神奇的化学反应“魔法秀”便拉开帷幕。聚氨酯泡沫的生产涉及发泡反应和凝胶反应两个关键阶段。发泡初期,分子链持续增长,主要以线型分子形式存在,此时物料黏度较小,流动性良好。随着反应推进,大量热量释放,发泡剂迅速气化,促使黏度较低的物料快速发泡,在短时间内填充模具空间。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便进入凝胶阶段。此时大分子开始交联,物料黏度急剧上升,流动性大幅下降,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泡沫结构。形象地说,发泡阶段如同搭建房屋的框架,而凝胶阶段则像是为框架填充稳固的材料,使房屋具备坚固的形态。


以常见的模塑发泡工艺为例,在生产汽车座椅泡沫时,需将混合好的原料按特定轨迹、流量和浇注时间注入模具中。同时,要精确控制原料温度、模具温度以及浇注压力等工艺参数,这些参数如同化学反应的“指挥棒”,稍有偏差便可能影响泡沫的质量。比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反应过快,使泡沫结构粗糙、不均匀;温度过低则反应迟缓,甚至可能无法完全反应,影响泡沫的性能。


在反应过程中,模具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模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其设计根据座椅的形状和尺寸而定,确保泡沫在成型过程中获得精准的形状和尺寸。模具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对泡沫的外观也有显著影响,光滑的模具表面能使泡沫表面更加平整、细腻。


成型工艺“抉择”:多样路径下的最优解
在座椅泡沫的生产中,成型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工艺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需求权衡抉择。

 


按模温区分,有热发泡和冷发泡两种主要方式。热发泡是在浇注完成后,将模具放入220-250℃(不低于180℃)的烘箱内,待反应完成后取出脱模。其优势在于生产出的泡沫密度低、热老化性能出色,且无需单独开孔,模具成本也相对较低。然而,该工艺能耗巨大,模具排气孔易产生“蘑菇头”,造成原料浪费,后期现场清理和设备维护也较为繁琐,目前在欧洲部分主机厂应用较多,国内则较少采用。


冷发泡一般采用多工位的转盘式生产线,模具通过模温机加热至45-70℃,然后进行PU料的浇注和发泡反应,完成后脱模。脱模后的制品需借助破泡机开孔。冷发泡的优点是能耗较低,设备整洁且易于维护;缺点是设备复杂、成本较高,泡沫的热化性能相对一般。国内主机厂大多采用这种工艺。


从表层吸附方式来看,可分为裸体发泡和吸附发泡。裸体发泡时,模具内不预先放置面料,发泡后的制品表面直接为PU层,面套类部件后续再进行装配,乘用车座椅多采用此工艺。吸附发泡则是在浇注前,将面料放置在模腔内,通过抽气吸附使其与模腔完全贴合,随后浇注PU料,发泡后制品表层与面料紧密相连,工程机械座椅较多采用这种工艺。


以硬度区分,有单硬度发泡和双硬度发泡。单硬度发泡是采用单一配方进行浇注,不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得到的泡沫制品仅有单一硬度。双硬度发泡则是许多豪华车座椅的特色,在乘坐区域采用较软的泡沫,两侧支撑区域采用较硬的泡沫,以提供更出色的舒适性。实现双硬度发泡的方法包括对乘坐区域和两侧区域分别浇注,通过调整模具摆放角度、在两侧翼与乘坐区域间增加隔料槽以及在泡沫两侧加入嵌件等。


后处理“雕琢”:成就完美座椅泡沫


经过发泡成型的座椅泡沫,还需一系列后处理工序的精心“雕琢”,才能成为最终合格的产品。


开孔是关键的第一步,目的是防止产品变形,增加弹性。常见的开孔方式有真空吸附式和辊式。泡沫从模具中取出后,应尽快进行开孔处理,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50秒。及时开孔能有效避免泡沫内部压力不均导致的变形,确保其弹性和舒适度。


修边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模具排气过程,泡沫边缘会产生飞边,这些飞边在包覆座椅时会影响外观,因此需要手工去除,使泡沫边缘整齐美观。


喷码用于追溯泡沫的生产日期和批次,方便生产管理和质量把控。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通过喷码信息快速定位生产环节,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生产或脱模过程中,泡沫可能会出现轻微瑕疵,一般会采用胶水进行修补。但部分车企,如一汽大众规定A表面不允许修补,并制定了专门的质量标准约束修补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


喷消音蜡则是为了防止泡沫与座椅骨架摩擦产生噪音,提升座椅的使用体验。最后,熟化过程不可或缺。从模具中成型的泡沫,其发泡材料通常并未完全反应,需要进行微反应。一般将泡沫用悬链在空中悬挂6-12小时,使其在自然状态下完成后续反应,进一步稳定泡沫的性能和结构。


座椅泡沫的生产是一个环环相扣、精密复杂的过程。从原料的严格筛选与配比,到化学反应的精准调控,再到成型工艺的合理选择以及后处理工序的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技术与工艺的智慧,共同铸就了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舒适座椅泡沫产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座椅泡沫生产技术也将持续革新,为人们带来更优质、舒适的使用体验。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78208.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塑料工业
在这里,发现国内国际塑料新技术、新观点、新资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