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在当前中国女性的皮肤困扰中,毛孔问题高居不下,痘痘、粉刺和油头问题高居烦恼榜首位,其次是皮肤出油和油光问题。这些问题与一个共同的皮肤困扰密切相关——角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的花王(中国)研究开发中心研发经理近期接受了荣格工业传媒《happi China 国际个人护理品生产商情》杂志的采访,深入探讨了花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毛孔清洁的突破性成果。
李泽仟
研发经理
花王(中国)研究开发中心
Part 1
解密角栓
毛孔问题,尤其是看似顽固的黑头、白头,长期困扰着众多爱美人士。
不过在专业领域,这些“脏东西”有着更精确的名称——角栓。
花王通过持续且大规模的消费者调研发现,毛孔相关问题始终是中国年轻女性肌肤困扰的重灾区。
李泽仟分享道:“我们对覆盖 1600 名 18 至 24 岁、分布于一至四线城市的女性进行的调研显示,‘痘痘粉刺、油光’高居肌肤烦恼榜首。这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比如偏爱油性食物、压力大、经常熬夜等,都可能导致皮脂腺过度活跃,分泌大量油脂。”
“过量的油脂分泌正是毛孔问题的导火索。当油脂、脱落的角质细胞以及外界污垢混合,便会在毛孔中形成堵塞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栓。这些‘异物’不仅会将毛孔撑大,导致毛孔粗大,其本身的存在和后续演变更是诸多肌肤问题的根源。”
“毛孔问题绝非孤立存在,”李泽仟强调,“它与其他皮肤困扰紧密相连。”
例如,角栓氧化后呈现的黑色外观,会导致肤色不均、暗沉;毛孔粗大则让皮肤摸起来粗糙不平滑;更进一步,堵塞的毛孔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提供了滋生环境,容易引发炎症,最终形成恼人的痘痘,即使痘痘消退,反复发作也可能留下难以消除的痘印。
花王的研究显示,近乎 97.5% 的受访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毛孔“脏东西”问题,这足以说明解决毛孔清洁问题的迫切性与普遍性。
Part 2
角栓的组成与难清洁性分析
那么,这些深藏在毛孔中、让消费者倍感困扰的“脏东西”究竟是什么?花王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从宏观视角看,消费者感知到的毛孔脏东西往往带有颗粒感。通过高倍放大观察,可以看到毛孔中确实填充着颗粒状的混合物。”李泽仟解释说。通过显微观察从毛孔中取出的物质,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被称为“毛囊角质”的结构,这便是角栓的主体。
更深层次的研究揭示了角栓的“顽固”本性。
“我们通过皮肤切片观察发现,角栓并非仅仅停留在皮肤表面,而是深深嵌入,从角质层、表皮层一直延伸到接近真皮层的深度。”李泽仟展示了相关的研究图片,并补充道,“不仅如此,角栓在毛孔开口处还与周围皮肤紧密粘连,这就是为什么常规的洁面产品往往难以将其彻底清除的原因。”
花王进一步对角栓的成分进行了精细分析。
“角栓主要由两大类物质构成:蛋白质和脂质,两者比例大致各占一半。”李泽仟指出,这与普遍认为角栓主要是油脂的认知有所不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毛囊来源的角蛋白(如 KRT17 等),而脂质成分中,甘油三酯和固体脂肪酸(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尤为突出,后者远高于正常皮脂中的比例。
更有趣的是角栓的微观结构。
“通过红外光谱(IR)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我们发现角栓内部并非简单的‘油包水’或‘水包油’结构,而是蛋白质与脂质相互交织、层层镶嵌的复杂形态,类似‘千层糕’或某种‘马赛克’结构。脂质包裹着蛋白质,蛋白质又包裹着脂质,层层叠叠,异常坚固。”
这种独特的结构,尤其是外层由蛋白质构成的“硬壳”以及内部大量难溶的固体脂质,使得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无论是皂基还是氨基酸类)难以渗透和瓦解,清洁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角栓就像毛孔里的“钉子户”,难以撼动,且皮脂持续分泌、角质代谢异常时,它还会反复出现。
Part 3
角栓溶解技术的创新路径
面对如此难缠的角栓,市面上不乏解决方案——果酸焕肤、控油、调节皮肤微生态等。而花王选择了一条更为直接的道路——从角栓本身的结构与成分入手,寻找能够温和而有效地“瓦解”角栓的技术。
“我们的思路是,如何找到一种成分,既能有效溶解角栓中的脂质,又能温和地分散其蛋白质骨架,同时确保对皮肤的刺激性降到最低?”李泽仟阐述了花王的技术开发理念。
经过对多种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蛋白质分解剂等的大量筛选和实验研究,花王的研究团队最终锁定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成分——氨丁三醇(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简称 Tris)。
“氨丁三醇本身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 pH 调节剂,并非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李泽仟解释道,“但我们发现它具有独特的双重功效。”一方面,其弱碱性能有效作用于角栓外层的蛋白质结构,使其松动、分散;另一方面,它能与角栓内部顽固的固体脂肪酸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可溶于水的“液体皂”(脂肪酸三醇胺盐)。
这个过程非常巧妙——氨丁三醇先是“破门而入”,瓦解蛋白质的防御;接着深入内部,将难以清洁的固体脂质“策反”,变成具有清洁能力的、可被水冲走的物质。
更重要的是,由于水溶性盐在角栓内部形成,会产生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角栓,进一步加速其从内到外的崩解。这是一种让角栓“自溶”的创新清洁机制。
实验对比清晰地展示了这一技术的优越性——普通洁面乳只能清洁角栓表面的部分油脂,深层结构依然存在;而运用了氨丁三醇技术的清洁剂,则能显著地从外到内、彻底地分解角栓。
“当然,温和性是我们同样关注的重点。”李泽仟补充说,“多项测试表明,氨丁三醇对角质层细胞的毒性极低,其温和度接近于水,对皮肤屏障影响甚微。”
这项历经七八年潜心研发的技术,不仅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也获得了专利保护,体现了花王在基础研究上的深厚积累。
Part 4
成果转化,消费者的真实改善
技术创新最终要服务于消费者。花王将这项突破性的角栓溶解技术成功应用于产品开发中,推出了如碧柔毛孔清洁型洁面泡泡等一系列产品。
“我们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进行了严格的临床测试,以验证其真实效果。”李泽仟分享,连续使用四周后,测试者鼻子和脸颊(靠近鼻翼的油脂分泌旺盛区域)的角栓数量显著下降,平均降幅可达 20%左右。通过高精度图像分析,可以看到毛孔中的白色角栓明显减少、变小甚至消失,毛孔粗大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鉴于角栓与痘痘的密切关联,临床测试也评估了产品对痘痘的预防和改善作用。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的产品后,皮肤的粉刺和炎性痘痘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通过 3D 皮肤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皮肤表面的隆起体积(代表痘痘等瑕疵)也呈现下降趋势。
“除了客观数据,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同样重要。”李泽仟展示了使用前后的对比照片,“无需借助仪器,肉眼就能观察到皮肤油光减少、肤色提亮、触感更光滑紧致的变化。”消费者自我评估也印证了这些改善:黑头/角栓数量、毛孔粗大程度、皮肤油腻感均显著下降,而皮肤光滑度则得到提升。
“今年我们还推出了针对痘痘肌的祛痘型洁面产品,同样运用了这项角栓溶解技术,并强化了疏通毛孔的功效。”李泽仟最后总结道,“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摆脱毛孔困扰,拥有更健康的肌肤。”
Part 5
结语
从深入洞察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到潜心钻研角栓的微观结构与成分,再到突破性清洁技术的发现与应用,花王在毛孔清洁领域的探索之路,充分展现了其以科学为基石、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李泽仟的分享,为我们揭示了角栓问题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为解决常见肌肤困扰带来的无限可能,期待花王未来能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护肤科技。
如果你对前沿的创新清洁技术还意犹未尽,不妨关注即将在广州举行的「2025 洗护趋势与技术论坛」。本次论坛将聚焦头皮健康、身体功效升级与宠物洗护等热门赛道,现场将汇聚宝洁、珀莱雅、环亚、KONO、Storymix、逸诺、超宠爱等头部企业,围绕微生态调理、香氛功效、植物活性、发酵原料等关键主题,展开深度技术分享与市场趋势洞察。
扫描上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报名,名额有限,欢迎行业同仁尽早预留席位!
来源:
采访&撰稿:John 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