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大厅

登录/注册

公众号

更多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秘书

更多资讯,关注荣格小秘书

邮箱

您可以联系我们 info@ringiertrade.com

电话

您可以拨打热线

+86-21 6289-5533 x 269

建议或意见

+86-20 2885 5256

顶部

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打开

智驾平权,前面还有多少路要走?

来源:国际汽车设计及制造 发布时间:2025-05-14 64
汽车制造自动驾驶&车联网 三电技术会客室
——与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咨询服务部部长黄宗令一席谈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当市场渗透率稳步增长,“油电同价”成为行业标配,汽车智能化竞争的硝烟也开始弥漫。“汽车变革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在中国市场,智能化的“比拼”似乎来得更早一些。

 


今年2月初,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从今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同时,激光雷达将下探到10万元级别车型,新车型预计将于今年8月上市。此外,长安天枢智驾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随后,比亚迪也举办了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将在10万元以上车型上全系标配,10万元以下车型大多数搭载。一时间,“智驾平权”成了行业内热议的话题。


那么,全民智驾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吗?“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智驾是安全出行的最强的守护”,智驾平权之前智驾安全又要如何保障?整车企业和智驾供应商的合作模式是否有最优解?本期会客室,我们邀请到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咨询服务部部长黄宗令来分享他对当前智能驾驶产业的观点与洞察,希望能为我们的读者带来新的思维火花。

 

下探平价车型,智驾的拐点到来了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报告指出,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一倍。


那么,“尝鲜期”已过,智驾的拐点到来了吗?黄宗令表示,目前国家尚未出台L3级别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法律,这给企业在宣传智驾的时候有很多操作空间,很多车企采用L2+、L2.5甚至L2.99等概念来引导消费者。要知道,在SAE分级体系中,L3是责任划分的“分水岭”:系统接管驾驶时,责任可能转向车企。因此,无论企业在技术点上如何宣传,当前市场上还没有哪一款智驾车明确宣称是达到L3级别。


而普通消费者对于智驾的分级并不清楚,但是对智驾的热衷程度表现得非常高,虽然大多数时候也只是使用一些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辅助驾驶功能,但某些宣传对消费者来说会有误导性。


“L3级自动驾驶要求车辆能在复杂路况下长时间稳定运行,需经过时间和实践充分检验。当前,整车还在不断积累数据的阶段以反哺整车研发,使车辆系统更完善、更安全。尽管L2.999能以某种方式表达出具备L3的能力,但由于国家法律尚未对其进行认定,在责任的划分上还存在模糊地带。因此,我认为智驾还并未进入真正的拐点。只有当L3级别自动驾驶相关的政策正式出台以后,才知道谁在裸泳。”黄宗令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黄宗令看来,比亚迪在这一时间节点发布其重磅智驾技术“天神之眼”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策略。一方面,1、2月份是汽车销售淡季;另一方面,1月份,吉利汽车在国内的销量反超让比亚迪有了危机感,以往在智能驾驶领域比较低调的比亚迪在此时释放出这一市场信号,对其销量的提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有些企业或许已达到相应水平,但有关实践数据收集尚未达到规模化程度,且自动驾驶技术需与道路等条件配合,中国的路况又非常复杂。国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例如技术成熟度、车型装配量以及市场接受度等,而不是在某几家企业达到相应标准就出台政策,因此到相关政策的正式出台还有一条很漫长的道路要走。”他说道。

 

技术融合,打造智驾合作新生态


汽车发展大致要经历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与万物互联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当前,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存在以系统供应商为主导还是整车企业为主导的争议。针对这一现象,黄宗令表示,当前企业的合作模式非常多样化,目前难以评判哪种模式更优。


当前汽车行业内卷进入“白热化”阶段,车企降本需求迫切,也有部分车企开始选择不完全依赖供应商,而是自研相关智驾技术,或者采用“两条腿走路”策略:同时使用智驾供应商和自主研发技术。


“这本质上是一种合作生态的问题。正如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所说,建设汽车创新生态不是哪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黄宗令表示道,“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朋友圈共同参与,一企之力难以完成所有的研发;对于谁主导研发,相信在企业的磨合中会找到答案。”

 


汽车行业的变革非常迅速,技术融合已经成为常态。年初DeepSeek引发热潮,吉利汽车、岚图、智己、零跑、长安等车企纷纷接入。在黄宗令看来,DeepSeek这类的AI技术在目前更多的是起到辅助工具的作用:一方面直接提升车内交互的智能与灵活性,如语音助手控制;另一方面,DeepSeek作为便捷工具在收集整理资料、获取基础数据等方面效率很高,可以辅助技术开发、数据应用,反哺整车研发。


此外,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数据至关重要,数据安全也极为关键。黄宗令表示,作为生产要素,数据的管控需要国家这双“大手”介入,相信国家始终会保障公共安全。


汽车行业正站在变革的浪潮之巅,从传统燃油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迈进,技术融合与创新成为常态。面对自动驾驶系统主导权的争议、行业内卷加剧的挑战,以及AI技术如DeepSeek带来的新机遇,车企正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与自研策略寻找突破。相信未来,中国的汽车行业能够在不断探索与磨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荣格-《国际汽车设计及制造》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荣格汽车制造
为整车和零部件制造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采购人员提供相关资讯、技术和产品信息。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