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近年来,中国饮料市场风云变幻,新趋势层出不穷,市场格局正在悄然重塑。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市场表象下,究竟蕴藏着哪些深刻变化?面对快速演变的市场格局,企业该如何破局突围、乘势而上?在“2025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上,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李嵘女士围绕《“饮”领未来:掌握饮料市场的关键增长场景与消费需求》,分享了她对饮料市场的深刻洞察。她不仅以详实数据还原行业趋势,更以敏锐视角剖析增长机遇,为品牌制定未来策略提供了宝贵参考。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李嵘女士
趋势洞察:家外消费崛起,全渠道融合提速
李嵘女士在演讲伊始便指出:“2024年,中国快消品整体增长放缓,但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坚韧,尤其是家外消费增长亮眼。”她援引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的52周内,家外消费市场已占据56%的份额,家内消费(44%),双渠道均保持稳健增长,分别为8%与9%。
她进一步指出,即饮茶、果汁和运动/功能饮料成为增长主力,且在家内外市场均表现不俗。“相比之下,碳酸饮料在2023年开始出现明显下滑,这一趋势在2024年仍在持续但跌幅收窄。”她提醒企业警惕品类冷热分化背后的信号。
在包装饮料与现制饮料增长方面,李嵘分享道:“虽然现制饮料增速更快,但包装饮料仍然维持庞大的消费基础,二者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共同繁荣。”她特别提到,“有近六成的消费者同时购买包装与现制饮料,这种‘交叉消费’行为值得企业高度关注。”
“当下的饮料市场正从品类竞争转向‘场景+品类’的双重竞争,企业应顺应这种转型,识别并锁定真正释放增长潜力的消费场景。” 她总结道。
家外场景多点爆发,需求日趋多元
“消费场景的拓展,是我们观察饮料市场变化的关键窗口。”李嵘指出,社交娱乐、运动、办公等典型家外场景的活跃度正在迅速攀升,极大推动了饮料市场的空间拓展。
她特别提到,“运动场景正在成为饮料消费的高潜力场域。年轻职场人将运动视为重要解压方式,大学生也在运动中寻找社交连接,这些行为正在催生新的饮用需求。”她建议品牌在功能之外,更需兼顾社交属性的产品体验。
此外,办公场景下,“提神醒脑”成为刚需;而在室内娱乐场景下,KTV、网吧等不同业态对饮料品类的偏好各有不同,李嵘强调:“品牌唯有精准匹配这些差异化需求,才能在碎片化场景中赢得增长。”
渠道进化:零食店崛起,全域布局加快
“渠道的价值,不再只是销售的末端,更是消费洞察的前沿。”李嵘表示,到店消费掌握着75%的包装饮料销量。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和O2O即时零售的销售额占比已达到25%,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即时便利购买需求的提升。
她特别指出,零食店正成为增长黑马。“2024年,零食店在下线城市的包装饮料销售同比增长高达106%,其中果汁、即饮茶和碳酸饮料为三大畅销品类,但购买的包装规格偏好不同”她认为,这是“高渗透、高转化”结合的典型渠道创新,应成为品牌下沉与创新实验的重要据点。
产品策略:融合健康与多元,满足细分场景
李嵘强调,消费者选择饮料,已不再满足于“解渴”功能,而是朝着“场景适配+价值满足”进阶发展。
她指出,“从品类来看,包装饮料正在打破传统的产品边界,通过混搭模式和规格创新,拓展饮用场景。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家内平均购买5.3种饮料品类,而在家外则高达5.7种,与上一年相比较,均有提升。”
大容量包装(900-1000ml)和小容量包装(≤420ml)正分别抢占不同的消费场景。例如,在运动、聚会等场景下,大容量包装的需求激增,如运动/功能饮料、即饮咖啡、亚洲传统饮料的大包装增势向好;而对于即饮需求,小容量包装的便捷性成为其优势。
在健康化趋势方面,李嵘坦言,“46%的消费者在购买时会关注营养标签,无糖、低糖已是基础门槛,功能成分正在成为差异化的新突破口。”
她列举了多个典型创新案例,如采用HPP冷高压工艺的唯可鲜冷萃茶、添加维生素与益生元的元气森林维B水、主打“药食同源”的新中式饮品等,并加以补充说明:“这些产品的成功在于,不仅满足健康诉求,更构建起文化共鸣与生活方式的连接。”
增长策略:从数据洞察走向落地实践
“真正的增长,不再依赖单一爆品,而是多场景下的精细化运营。”在演讲尾声,李嵘从产品、场景与渠道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饮料企业实现结构性增长的关键路径。
她首先强调,产品创新的本质正在发生转变。“以往我们强调爆款打造,现在则更需要在细分人群和场景中构建多样化产品。”李嵘指出,她同时建议品牌以办公、运动、通勤等高频场景为抓手,打造口味新奇、更具互动性、功能性与情绪价值的产品组合。
在消费场景层面,李嵘认为,饮料品类正呈现出泛场景化趋势。厂商须持续追踪消费者饮用场景与需求趋势,只有在各场景对应的近场渠道提供符合消费偏好的产品与规格,才能发掘先机,顺势增长。
此外,渠道革新也正在为饮料品牌打开新的增长通道。“零食店增长迅猛,已成为下沉市场须重点关注的新兴渠道。”她特别指出,“零食附带饮料的需求日趋明显,品牌可通过数据洞察进一步优化组合策略与价格带设置,实现门店陈列效率与消费者转化率的同步提升。”
结语:以场景为纲,回归消费本质
“未来的增长,来自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有温度的回应。”李嵘最后强调道。她的分享不仅梳理了当下饮料市场的关键趋势,也为品牌提供了极具落地价值的行动指南。
面对不断演化的消费行为、日益细分的场景需求与渠道格局,中国饮料品牌唯有回归用户本身,以数据为镜、以场景为锚,才能在这片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荣格-《 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