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工业资源APP
了解工业圈,从荣格工业资源APP开始。
为期四天(4月15 - 18日)的“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完美落幕。该展会以“变革·协作·共塑可持续”为主题,紧扣“循环经济”、“数字化生产”、“创新材料”以及“高端科技 中国制造”四大焦点,全方位展现了橡塑科技全产业链的繁荣图景。从先进材料创新成果、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到创新科技制品,涵盖汽车、电子电气、包装、医疗健康、建材、新能源、运动休闲等多个下游应用领域。
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的4,500多家优质橡塑供应商济济一堂,3,800余台机械展品登上创新主场大放异彩,1,600多家原材料供应商同台竞技、各展风采。展会不仅重磅发布众多行业突破性成果——逾120项全球/亚洲首发技术惊艳亮相;更携海量创新且高性价比的落地解决方案,为橡塑生产提供降本增效的优解。值得一提的是,在4,500多家全球参展商中,“专精特新”展商超过980家,当中260家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充分彰显了“高端科技 中国制造”的非凡魅力。
在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背后,橡塑行业的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次展会上,各种突破下游应用界限的创新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例如,PEEK助力人形机器人关节减重、提升续航和寿命,PPA推动人形机器人骨骼轻量化、耐高温、抗形变;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无人机机身与飞行器骨架“瘦身”,单壁碳纳米管凭借高柔韧性和高电导率,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
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本次展会涌现出大量绿色解决方案。例如,生物质平衡产品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塑料成型方案继续提高可再生原料含量;rPET固相增粘设备解决物理回收行业rPET粒子粘度及性能下降问题;以废塑料为原料化学再生的聚丙烯,其原料具备完全可追溯性与可持续性。同时,数字化方案和AI升级的机械、系统也纷纷亮相,如集成物联网技术的精密挤出生产线、配备人工智能的回收再生系统、智能化除湿干燥机等,为橡塑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此次,荣格工业传媒特派记者团围绕新技术、新应用、市场趋势、企业战略布局等主题,与部分参展企业展开深度对话,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材料企业采访
奥美凯携手亚太20周年:医疗创新、环保突围与深耕中国市场的可持续蓝图
在2005年,当挖掘机在中国苏州的某工厂规划用地上刨出第一抔泥土,奥美凯(Americhem)进入中国市场的故事正式开启了崭新的篇章。直至2025年,作为全球公认的定制色母粒、功能添加剂和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者和制造商,奥美凯以“携手亚太20周年”为主题,在Chinaplas 2025橡塑行业盛会中,展示了这20年来在定制化色母粒、改性工程塑料、功能性添加剂、高性能改性材料等方面的创新突破。此次,荣格工业传媒记者有幸对话奥美凯改性工程塑料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Miklos Matthew、全球技术副总裁Linda Boyett,以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涂倩(Rose Tu),进一步了解奥美凯的前沿材料解决方案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新布局。
高端工程塑料助力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化纤、医疗健康、航空航天、户外建材等诸多应用领域中,医疗健康对于奥美凯来说意义非凡。“奥美凯将医疗保健视为工程塑料的核心战略市场,其抗高温、可定制化的工程树脂与特种助剂,已广泛应用于手术机器人、智能给药系统及血糖监测设备等高精尖领域。” Miklos Matthew表示。
在2022年,奥美凯就曾正式宣布成立“奥美凯医疗保健事业部”这一新的业务部门,专注于优化产品性能、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并与医疗OEM客户进行紧密合作,提供一站式技术和服务支持。
此次展会上,奥美凯针对医疗市场推出的子品牌EcoLube™ MD,可以有效增强医疗器械性能,并显著满足减少磨损摩擦这一关键需求,符合当前及未来的医疗法律法规要求,同时有效降低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Linda Boyett还介绍,EcoLube™ MD已通过性能与生物相容性测试。内部测试表明其性能与传统润滑剂相当,并已通过ISO10993-5生物相容性测试,符合全球医疗认证要求。
环保与法规的双重挑战:PFAS-free解决方案的突围
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是一类具有高度稳定性且难以自然降解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永久化学物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消费品中,如不粘锅涂层、食品包装、化妆品、消防泡沫及电子产品。
目前,全球大批PFAS技术法规集中于今年生效,或将重塑产品合规的新纪元。对于奥美凯来说,提供PFAS-free替代方案不仅是为了符合法规要求,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除了上文提及的可用于医疗行业的EcoLube™ MD,针对改性塑料加工以及非织造布等需要用到PTFE的领域,奥美凯也推出了相关替代助剂解决方案来保证材料所需的阻燃性、抗滴落性、抗磨损性、润滑性等。“以非织造布为例,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一种嵌入式的材质来取代PTFE,为这一领域提供所需要的疏水性。” Linda Boyett介绍说。
此外,奥美凯非常密切关注欧盟REACH法案、《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法案》等,并将逐步消除使用这些法案中提及的禁用化学品。
持续加大投资中国市场
虽然全球经济市场环境不断更迭,但是奥美凯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不曾动摇。“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巨大的投资兴趣基于以下几个元素。首先,我们一直坚定执行‘在中国,为中国’的市场战略,尤其是中国有很多战略性市场的OEM发展非常蓬勃,这和我们的产品和规划不谋而合。其次,奥美凯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比较理想化且一致性非常高,不仅会配合OEM的布局将相关产能同步转移至本地,同时确保流程控制、配方控制、工艺控制等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保证客户供应链的稳定性。” Miklos Matthew分享说。
今年2月,奥美凯与普利兹克私募资本(Pritzker Private Capital,简称PPC)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将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力量。展会上,奥美凯宣布将斥资对苏州工厂进行全新升级改造,同时为医疗保健行业的客户建设万级洁净改性工程塑料生产车间。涂倩表示:“至2026年4月,该工厂产能将提升30%,并新建清洁车间以支持医疗级材料生产。此次扩产不仅强化本地化供应链能力,更彰显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坚定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当今世界,可持续运营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品。为此,奥美凯开发了基于三个关键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人员、流程和产品。
据悉,2025年,奥美凯连续第二年获得了EcoVadis银级评级。EcoVadis是一个全球公认的评估平台,用于对各个类别的企业可持续性进行评级。这一结果使奥美凯跻身EcoVadis评估的前15%公司之列。
“我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持续目标。到2030年,我们25%的新产品必须对于可持续性有一定的贡献。” Miklos Matthew补充说。例如,针对再生塑料易发黄、热稳定性差等难题,公司可针对性提供相关添加剂及功能性母粒产品;针对新版ELV法规对于再生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比例要求,奥美凯可提供基于PCR生产的色母粒产品。
“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的目标是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Miklos Matthew表示。
巴斯夫:碳索循环之路,助力中国实现碳减排
在 Chinaplas 2025 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推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创新及共创成果。这些成果在 #OurPlasticsJourney 碳索之路“制造-使用-循环”的各阶段,助力提升产品的可持续性、循环性和产品性能,再次展现了巴斯夫协助客户实现绿色转型的承诺。
以聚氨酯回收利用为例,尽管聚氨酯一直被贴上环保、可回收的标签,但实际上聚氨酯材料制成终端产品后,回收利用的情况并不乐观,依旧是困扰行业的问题之一。巴斯夫在该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源于其独特的可回收聚氨酯体系:聚氨酯废料在专门的设备中被分拣和粉碎,在这一阶段,巴斯夫聚氨酯专利回收技术运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液化技术回收聚氨酯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符合市场标准且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高性能回收材料。最终,这些回收原材料可用于制造全新的聚氨酯产品,通过“Loop”成为实际可用的聚氨酯解决方案。该体系让聚氨酯废料这一珍贵资源有机会以终为始,创造新作用。
此次展示的共创案例之一,是巴斯夫和安全鞋行业的领先品牌KPR® 尊王合作开发的使用Elastopan® Loop 生产的安全鞋。据悉,这是巴斯夫“Loop”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应用后在中国交付的第一笔订单。除了鞋材,“Loop”产品组合还可以面向汽车和合成革行业量身定制,并进行市场推广。
“我们还有一些平行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目的,把大家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化工流程进行颠覆,尽量少去使用这些化石原料,而尽可能多的开始用一些回收的、再生的或者循环使用的材料,或者尽可能多的用一些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这样所带来碳足迹的减少是非常有意义的。” 巴斯夫高级副总裁、亚太区特性材料部负责人鲍磊伟(Andy Postlethwait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悉,巴斯夫希望通过不断增加回收及可再生原料的使用量、打造新材料循环、创造新业务模式来促进循环经济。巴斯夫力争到2030年循环经济解决方案相关销售额达到100亿欧元。
当然,在促进全球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巴斯夫特别重视将相关项目推广至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国对我们来说是特别大的一个市场,也是特别重要的市场。如果能够在中国市场上作出更多的减排贡献,产品碳足迹能进一步下降的话,带来的意义是特别大的。” 鲍磊伟补充说道。
此外,巴斯夫对于“全球塑料条约”(Global Plastic Treaty)的进展也十分关注。去年年底结束的第五届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INC-5)谈判仍以失败告终,但背后值得关注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分歧点在于,全球塑料企业应该以减少塑胶的生产为主,还是以对废塑料回收处理为主。对此,鲍磊伟表示,各国政府仍需重点关注最重要的目标——阻止塑料污染。
“赋予塑料废弃物以价值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最大杠杆。强制性回收材料含量的目标是刺激和加速循环经济的有力工具,并能引起对废弃物的关注。将这些目标纳入国家行动计划,并为促进塑料再利用和回收的发展提供指导方针,才能可以加快这一转型。” 鲍磊伟表示,巴斯夫正从产品制造、使用到循环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创新重构。
金发科技:以创新与可持续共塑未来
在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金发科技以“碳·索不止,共塑未来”为主题,向全球展示了其在可持续材料研发、产业化应用及全球化布局中的创新实践。该公司公共事务代表马欣泰与精细化工所所长敬新柯,分别从战略规划与技术突破层面,为我们揭示了这家改性塑料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金发科技此次重点展示了两项创新成果:无PFAS超薄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合金材料,是全球首款0.8mm厚度下实现UL94 V-0阻燃等级的聚碳酸酯材料;以及通过ISCC PLUS认证的新一代低碳LCP材料Vicryst® LCP CER-B。前者为电子电工和汽车行业提供了轻量化与环保安全的新选择,而后者则巩固了金发作为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获此认证的LCP供应商地位。
在展会现场,金发科技还系统展出了覆盖智慧城市、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特种工程塑料解决方案,并透露正在加速推进新型长碳链聚酰胺、生物基LCP等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据马欣泰介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金发科技提出了明确的“三个一百万”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吨高质再生塑料、100万吨绿色塑料,并回收100万吨以上废旧塑料。他表示:“公司已构建完善的ESG管理体系,连续两年发布ESG报告,其可持续实践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在全球布局方面,美国、欧洲、印度、越南等海外基地已形成运营网络,未来我们将重点提升本土化供应能力,强化全球协同效率。”
金发科技精细化工所所长敬新柯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公司二乙基次膦酸铝阻燃剂产业化进程。自2012年在珠海建成国内首套1000吨装置后,2024年辽宁5000吨新产能的投产使该产品市场售价大幅降低,成功打破该类阻燃剂的长期价格壁垒,也在当前溴锑涨价的背景下为改性塑料行业提供了低成本环保无卤阻燃方案。
通过持续工艺创新,金发科技不仅解决了自身改性塑料业务中“卡脖子”助剂的供应难题,更带动行业整体成本下降。目前,该无卤环保阻燃剂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及弹性体领域,并借势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在电池阻燃安全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
“助剂虽在改性塑料中占比仅1-2%,最多也在10%左右,却是不可或缺的‘味精’。”敬新柯以生动比喻阐释了金发精细化学品业务的价值定位。在完成国产替代使命后,金发科技正通过规模化生产推动行业生态变革——其阻燃剂产能扩张直接促使市场价格减半,而成本优势叠加溴系产品涨价趋势,进一步加速了环保阻燃解决方案的市场渗透。这种“解决自身需求,惠及全行业”的发展模式,正是金发科技从材料供应商向产业链赋能者转型的其中一个缩影。
从马欣泰描绘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蓝图,到敬新柯讲述的国产助剂突围故事,金发科技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战略轴线:以技术创新驱动材料革命,以绿色实践重塑产业生态,通过本土化与全球化双轮联动,为塑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设备企业采访
西诺控股:以高精密智造赋能行业革新
CHINAPLAS 2025上,浙江西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集团子公司浙江徳库玛机械有限公司国内营销执行总经理刘勤在展会期间接受了荣格工业传媒的专访,深入分享了西诺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战略。
本次展会上,西诺集团重点展示了其在茶饮包装和医疗领域的两大创新产线。首先是茶饮领域的8腔奶茶杯贴标生产线,该产线通过低惯量注塑机与贴标机的数据互联,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刘勤总经理介绍:“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设备适配性和信号延时问题,还显著提升了良品率和生产效率,满足了茶饮行业对高品质、高效率生产的迫切需求。”
另一条创新产线是医疗领域的培养皿生产线,全电动注塑机采用全闭环注射技术,将注射精度提升至微米级。刘勤表示:“在医疗领域,产品的一致性和精度至关重要。我们的培养皿生产线通过先进的技术,确保了每一个产品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为医疗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诺集团在环保节能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计划,推出了低惯量注塑机和全电动注塑机。据刘勤介绍,低惯量注塑机相比普通注塑机节能25%-31%,而全电动注塑机则能节省40%-50%的能耗。“我们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注塑行业的绿色转型。这些节能设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减少了碳排放,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刘勤说。
在全球化战略方面,西诺集团早已布局全球市场。刘勤透露,公司目前已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并在60多个国家设有固定服务网点。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中的挑战,西诺集团积极调整出口策略,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和出口地点,有效应对美国关税带来的压力。同时,不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刘勤表示,西诺集团将继续强化研发能力,深化服务水平,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技术回馈客户。
其阳工业:用高效能共挤系统塑造薄膜挤出的未来
在全球制造业向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吹膜机械行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在Chinaplas 2025展会现场,其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创新7层共挤吹膜系统引发行业关注,荣格工业传媒与公司销售总监Antonio Jo的深度对话,揭开了这家中国台湾企业领跑全球市场的创新密码。
凭借多功能性和出色的生产精度,其阳工业重点展示的7层共挤吹膜机脱颖而出。据Antonio Jo介绍,该机器专为从食品包装和收缩膜到农业和屏障膜等应用而设计,支持使用多种原材料进行生产,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EVOH和PA。
“我们的机器配备了双金属螺丝和精密模具,以确保出色的薄膜质量,透过对七层中的每一层的独立控制和可选功能,如360º振荡Nip辊、自动空气环和厚度控制系统,最终可保证薄膜实现卓越的均匀性。” Antonio Jo补充介绍。
与此同时,随着“可持续性”逐渐成为企业的“必选题”,其阳工业也将先进的回收理念和技术融入其中。例如,其多层共挤吹膜机就包含实时回收废料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帮助下游合作伙伴优化生产自变量,减少停机时间,并提高产量。可以说,该设备实现了将效率、精度和可持续性完美融合,成为下游合作伙伴的不二之选。
其阳工业对多层共挤、数字化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则反映了薄膜挤出的未来。通过实现生产具有屏障保护和耐用性等先进特性的高效能薄膜,该公司满足了食品包装、医疗保健和农业等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例如,由其阳工业推出的ABA 3层共挤出机,因其成本效益、高生产力和卓越的薄膜质量在东南亚广受欢迎。透过整合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等智能功能,其阳工业使制造商能够加强运营并保持竞争力。
“我们的总部虽然位于中国台湾省,但是我们的客户遍布五大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在变化。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始终致力于投资研发,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改进和提升我们的技术。” Antonio Jo表示。未来,凭借数十年的经验和持续的创新,其阳工业将引领下一个胶片挤出时代。
史太林格:前沿技术、高品质服务,持续推进高端塑料回收领域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逐渐转变,近年来,塑料回收等话题逐渐成为热门议题。在2025年Chinaplas国际橡塑展上,全球领先的编织塑料包装生产机械以及塑料回收和精炼机械供应商史太林格(Starlinger)展示了其在高品质塑料回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其在rPET、rHDPE及rPP等材料的再生利用方面的前沿技术,吸引了众多关注。
“目前,史太林格在食品直接接触级回收塑料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是全球最高的,几乎可以达到46%~48%的市场。”展会上,史太林格回收技术中国区的冯骐经理接受了荣格工业传媒的专访,并重点介绍了公司的两项核心技术。
其一是面向直接食品接触级应用的再生解决方案,满足全球对安全、高效再利用塑料的需求,助力企业降低对原生石油基塑料的依赖,推动碳减排和循环经济。同时,史太林格的低碳再生回收技术还获得了Chinaplas 2025展会主办方颁发的橡塑行业十大技术趋势卓越奖。
其二是创新的除味技术。“如果打开车门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塑料味,那是消费者无法接受的。”冯骐表示,史太林格的“Odor Reduction异味去除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这一问题。这项除味技术特别适用于PE和PP类塑料的VOCs挥发物去除,针对如汽车内饰件等高气味要求等应用场景,这项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材料在封闭空间中释放异味的问题,解决了行业长期以来在“气味控制”方面的技术痛点。
“史太林格的设备不仅仅是机械硬件,更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冯骐还强调:“史太林格不仅提供再生设备,还提供围绕合规、认证、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全套服务。尤其是在直接食品接触级材料应用中,这些附加服务几乎与设备本身同等重要。”
针对中国市场,史太林格展现出高度重视。“中国市场非常关键,尤其是高端塑料再生的需求正快速增长。虽然目前中国的相关食品级再生法规尚在酝酿,但已有不少企业开始提前布局。”为此,冯骐透露,史太林格目前已在苏州太仓设立本地化工厂,配备约70人团队,其中约20人为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工程师,通过构建中国本地、东南亚及奥地利总部三位一体的售后服务网络,史太林格能够高效响应客户需求,助力本地客户实现从废塑料回收到高品质制品生产的全过程优化。
谈及目前对于关税问题的应对举措,冯骐透露,史太林格坚持“本地回收、本地使用”的理念,可以有效规避因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不确定性。
冯骐强调,从环保与经济双重角度出发,再生资源的就地利用才是实现真正绿色循环的关键。冯骐还进一步分享了在展会现场与多行业新旧客户深入交流的心得,他表示,目前市场一方面不乏已在塑料行业深耕多年的客户,寻求更高端的再生工艺升级;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固废处理等传统领域的新玩家,正在向高端塑料深加工转型。
来源:荣格-《国际塑料商情》
原创声明:
本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机构转载、摘抄,否则荣格工业传媒保留追责权利。任何此前未经允许,已经转载本站原创文章的平台,请立即删除相关文章。